文章阅读
王德水在京举办兰亭集序书画艺术学术研讨会
来源/作者:网络 |
王德水(左)受聘为逐鹿县三祖书画院院长,右为逐鹿县副县长
王德水现场挥墨画下九鱼图
研讨会现场图片
3月1日为纪念王羲之《兰亭集序》问世1656周年,旅日著名书画家、王羲之第五十五世孙——王德水在北京“基地画院”特邀有关领导、学者、在京记者一起参加此次活动,发表《永远的兰亭》演讲并做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研讨。在场领导和记者都还详细观看了金庭王羲之家谱,其书中详细的介绍了王羲之第五十五代孙著名书画家王德水先生的字画和艺术简历及血脉的延伸。
王德水先生详细地介绍了祖先晋代书圣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及他对后世的影响。王德水说:“翻开中国的书画史及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的变迁轨迹,晋代书圣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一位,他缔造的《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研究和学习书法的范本。其影响力已延伸到东南亚诸国,特别是在日本学者中影响之广更令人赞叹”。
据历史记载,早在公元353年(即东晋永和九年)3月3日书圣王羲之与文人墨客,谢安、孙绰等名流及亲朋41人聚会(今浙江绍兴)兰亭,行修锲之礼,饮酒赋诗。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并写了一篇序,通篇28行,324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开凿了中华文明书法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兰亭集序》,可惜的是,这样一件盖世珍宝书法逸品到了唐太宗手里,他爱不忍释。唐太宗曾对大臣们吩咐道:右军墨迹,以《兰亭序》为最好。为了得到它,唐太宗难以入眠,于是用计谋从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的弟子辨才那里得到《兰亭集序》。唐太宗死后,这件无价之宝与他一同进入了昭陵,使它成为了世间绝响。好在冯承素《神龙兰亭》摹本及《定武兰亭》刻本流传下来,让后人能有机会看到王羲之的墨韵神迹。
书法这一国粹文化总是在反映着中国文人的生命形态,折射着中国的文化背景。在用无数枝毛笔搭建起来的书法大厦上永远矗立着一位为后人所顶礼膜拜的的圣人,那就是王羲之。他代表了中国书法文化的最高峰,兰亭精神世代相传。
王羲之是晋朝的书圣,他离我们远去已一千七百多年,而他的书法不仅成就了成千上万的书法爱好者,也让更多的学者写出了无以计数的论文,诗歌。
王德水在研讨会现场深情的说:“八十年代我抱着求学理念东渡日本,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带着回归故里艺报祖国的拳拳游子之心,回到了我艺术成长的摇篮,回报祖国使我感到无比自豪。恩师的谆谆教导、几十年的艺术创作历程,时刻萦绕在我的心中。作为留学海外的学子,叶落归根、艺报祖国已成为我的心愿。作为旅居海外二十多年的新一代爱国艺术家的领军人物,深刻的认识到祖国的强盛,文化的繁荣,才是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当初为艺术留学海外,今天为艺术回归故里、报效祖国,更是理所当然,因为我的根在中国。
王德水的艺术成就及善举,早已烙上了时代的印迹,也赢得了艺术圈和始终关怀他艺术成长的老同志、老领导及亲朋好友的肯定。他始终坚信,他的艺术是属于人类的不是属于个人的,是祖国培养的结果。
总后政委张文台老将军近期看了王德水艺术成就后欣然为其题诗“王通礼义承先贤,德艺双馨众人赞。水准日进展雄风,学海有路勤攀登。”鼓励。他是一位将军,更是一位有极高文化素养的长者,这也是对后生的鼓励。时任军委副主席的迟浩田先生早在1997年就关心王德水艺术成长并为其题词《如鱼得水》,这写出了海外华人艺术家艺报祖国的赤子之心,更是一代军领对晚辈的期许与厚望。
王德水先生在有关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多次考察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发源地——涿鹿,并愿为振兴祖国文化事业,接受了涿鹿人民政府的聘请和任命,出任“三祖书画院”首任院长,在研讨会上涿鹿人民政府领导专程来京为王德水先生颁发聘书并发表有关涿鹿的介绍和讲话。其中“一百年看上海、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涿鹿。”引起在场者对涿鹿的浓厚兴趣。王德水先生说:“他愿为海外七千万华人呐喊,为祖国十三亿同胞,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振兴呐喊,聚天下有志之士,为后世留下传世佳作,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王德水先生当即发出倡议缔造中华之最——《炎黄子孙,五千碑传》,实现其振兴中华文化传承书法艺术的拳拳之心,我们相信、期待这个愿望早日实现,为中华民族立下又一丰碑。这也是王德水先生纪念永远的《兰亭集序》活动,赤子报国所付之的具体行为。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铜元天地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