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纪清远:人淡如菊与古为新
来源/作者:网络 |
《惟有绿荷红菡萏》 《山花是知音——画家蒋兆和》 《故乡如醉有荆榛》 《夕阳牛背影如山》
纪清远 195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首都师大美术系。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代大学者纪晓岚六世孙、纪晓岚纪念馆馆长、纪晓岚研究会顾问、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市对外友协理事。
作品《唐人诗意图》荣获1988年全国首届工笔画大展“金钗奖”; 《大漠风尘》入选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展;《秋水月色》获’96中日水墨画联展“优秀作品奖”;《兰亭雅集》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并悬挂中南厅;《北风》、《高原晨光》先后入选全国美展;作品《裱画工》、《雏凤凌空》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经常在世界各地展出,国内外媒体均有报道。曾在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和我国成都、北京中国美术馆以及台湾地区举办“纪清远、卢平伉俪画展”并出版《纪清远画集》。传略编入《中国美术家年鉴》、《中国当代国画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等多部辞典。
在画家纪清远的作品中,既有着一代才子纪晓岚的书卷遗风,也有着一代国画宗师蒋兆和的古风墨韵,更有着他自己几十年来含辛茹苦、天姿放纵而形成的雅逸清风。他的人物画开画坛一代新风,并如一股清气注入画坛,芝兰之醇,悠远迷深。
人如其名。在纪清远的身上,有着淡雅的书卷气、随和的笑容、沉稳的语调、儒雅的举止、恬淡的心境,让人如沐春风。作为纪晓岚的六世孙,纪清远有着与生俱来的清雅,并淡淡地感染着周围的人。日前,记者见到了刚撤展归来的纪清远,为了纪念恩师蒋兆和先生诞辰105周年的这个大型展览,他忙碌了好一阵子,而这个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民生展”产生的效果,使他更坚定了“为人生而艺术” 的信念。“对先贤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和延续他们的精神。”纪清远对记者表示,作为文达公的后人、蒋先生的弟子,他觉得,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繁荣而努力。
深受一代宗师蒋兆和的影响
纪清远是个幸运的人。
在他20岁时,与年已70岁的蒋兆和同住北京一栋楼。当时蒋先生的女儿是纪清远父亲的学生,两家交往甚密,纪清远就时常拿着作品请教老先生。据纪清远回忆,“蒋老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大家在一起,没事的时候,他不怎么说话,吸着雪茄烟。但只要是我拿着作品去让他指点,他就会滔滔不绝地讲,就像给学生上课一样认真”。蒋先生的儿子蒋代明也曾回忆说,父亲给纪清远讲绘画的时候,比在学校还细致呢。
蒋兆和是现代中国画坛承前启后式的人物。“蒋先生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就成绩斐然,他的传世之作《流民图》是1942年-1943年在北京创作的巨幅长卷,吸收了西方造型方法如素描、明暗、投影等,又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成功绘出了60余位人物,表现了一个哀鸿遍野、流离失所的流民景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纪清远说,蒋先生所有的题材,描述的都是穷苦老百姓。有人曾把他划为现实主义画派,而他自己说:“我从没说过自己是现实主义。” 他的信念是“为人生而艺术”。
后来纪清远又受教于周思聪。这位中国现当代杰出的女画家,最讲究造型,强调造型一定要准确。她的绘画笔墨运用水墨味很足。她让纪清远写生的时候,直接用毛笔,因为毛笔本身的表现力,是中国画的核心。纪清远通过多年的训练,很好地掌握了毛笔的笔性。
“在这些前辈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光是技巧问题,是他们人本身征服了我。” 纪清远表示。
清新俊雅书卷气
画如其人。纪清远的作品有着浓浓的书卷气,他把没骨画法和勾勒法相结合,略施淡彩,局部稍加重彩,有时从背后涂色,画面显得干净雅致,风韵十足,清新逸远。
纪清远的作品还充满时代清音,含蓄俊雅,意味悠远。就如著名美术理论家薛永年所言,纪清远的水墨淡彩使人感到了“清正之气”,并使人感悟古今,思索一些问题。而著名美术理论家尚辉则认为,纪清远除了继承蒋兆和造型的坚实准确性,笔墨清透之气得益于他自己的山水花卉技法,开一代人物画新风,推动了画院人物画的发展。
“艺术的根本是一种感觉和追求,我觉得这种风格最能体现我的爱好和追求,就自然而然形成了。”纪清远强调, 画家的感情寄托在自然物象上,无论写实、浪漫、象征,只要是真情实感,一定会与欣赏者的心灵沟通。
纪氏后人的骄傲与责任
1954年,纪清远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门第,作为纪晓岚的六世孙,他从小生活在别人羡慕的眼光里。到20岁以后,他开始关注并研究这位学富五车的先祖,并担起了把其精神发扬广大的责任。
一代文学宗师纪晓岚(1724年-1805年)名昀,字晓岚,谥文达,世称文达公,河北沧州崔尔庄人,曾任乾隆年间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和《四库全书》总纂修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其后人整理有《文达公遗集》。纪晓岚不仅在清代被公认为文坛泰斗、学界领袖,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位少见的文化巨人。
纪晓岚的父亲给纪氏后辈定的联名表是:汝、树、煐、堪、钜、清、根、烈、执,纪清远是纪晓岚的六世孙。“作为文达公的后人,确实感到很骄傲,但更多的是责任。”纪清远表示。
对于近年来热播的系列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作为纪家的后人,纪清远持很宽容的态度。在他看来,作为文艺片,没必要深究某个历史细节,年代、基本事实相符,而且没有硬伤,老百姓能喜闻乐见即可。
画出大学者陈垣的风骨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北京市西城区将组织一次西城名人画展览,请国内著名画家,把历史时期在西城留过足迹的名人画出来展览。纪清远承担了绘画蒋兆和与陈垣的任务。
画陈垣,纪清远说是因为他给自己儿时留下过印象。在当年,纪清远的表姑刘乃和是时任北京辅仁大学校长的陈垣的研究生。“我现在正在构思,还得查些史料。”纪清远表示,一定要画出这位大学者的风骨。
纪清远 195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首都师大美术系。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代大学者纪晓岚六世孙、纪晓岚纪念馆馆长、纪晓岚研究会顾问、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市对外友协理事。
作品《唐人诗意图》荣获1988年全国首届工笔画大展“金钗奖”; 《大漠风尘》入选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展;《秋水月色》获’96中日水墨画联展“优秀作品奖”;《兰亭雅集》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并悬挂中南厅;《北风》、《高原晨光》先后入选全国美展;作品《裱画工》、《雏凤凌空》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经常在世界各地展出,国内外媒体均有报道。曾在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和我国成都、北京中国美术馆以及台湾地区举办“纪清远、卢平伉俪画展”并出版《纪清远画集》。传略编入《中国美术家年鉴》、《中国当代国画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等多部辞典。
在画家纪清远的作品中,既有着一代才子纪晓岚的书卷遗风,也有着一代国画宗师蒋兆和的古风墨韵,更有着他自己几十年来含辛茹苦、天姿放纵而形成的雅逸清风。他的人物画开画坛一代新风,并如一股清气注入画坛,芝兰之醇,悠远迷深。
人如其名。在纪清远的身上,有着淡雅的书卷气、随和的笑容、沉稳的语调、儒雅的举止、恬淡的心境,让人如沐春风。作为纪晓岚的六世孙,纪清远有着与生俱来的清雅,并淡淡地感染着周围的人。日前,记者见到了刚撤展归来的纪清远,为了纪念恩师蒋兆和先生诞辰105周年的这个大型展览,他忙碌了好一阵子,而这个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民生展”产生的效果,使他更坚定了“为人生而艺术” 的信念。“对先贤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和延续他们的精神。”纪清远对记者表示,作为文达公的后人、蒋先生的弟子,他觉得,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繁荣而努力。
深受一代宗师蒋兆和的影响
纪清远是个幸运的人。
在他20岁时,与年已70岁的蒋兆和同住北京一栋楼。当时蒋先生的女儿是纪清远父亲的学生,两家交往甚密,纪清远就时常拿着作品请教老先生。据纪清远回忆,“蒋老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大家在一起,没事的时候,他不怎么说话,吸着雪茄烟。但只要是我拿着作品去让他指点,他就会滔滔不绝地讲,就像给学生上课一样认真”。蒋先生的儿子蒋代明也曾回忆说,父亲给纪清远讲绘画的时候,比在学校还细致呢。
蒋兆和是现代中国画坛承前启后式的人物。“蒋先生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就成绩斐然,他的传世之作《流民图》是1942年-1943年在北京创作的巨幅长卷,吸收了西方造型方法如素描、明暗、投影等,又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成功绘出了60余位人物,表现了一个哀鸿遍野、流离失所的流民景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纪清远说,蒋先生所有的题材,描述的都是穷苦老百姓。有人曾把他划为现实主义画派,而他自己说:“我从没说过自己是现实主义。” 他的信念是“为人生而艺术”。
后来纪清远又受教于周思聪。这位中国现当代杰出的女画家,最讲究造型,强调造型一定要准确。她的绘画笔墨运用水墨味很足。她让纪清远写生的时候,直接用毛笔,因为毛笔本身的表现力,是中国画的核心。纪清远通过多年的训练,很好地掌握了毛笔的笔性。
“在这些前辈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光是技巧问题,是他们人本身征服了我。” 纪清远表示。
清新俊雅书卷气
画如其人。纪清远的作品有着浓浓的书卷气,他把没骨画法和勾勒法相结合,略施淡彩,局部稍加重彩,有时从背后涂色,画面显得干净雅致,风韵十足,清新逸远。
纪清远的作品还充满时代清音,含蓄俊雅,意味悠远。就如著名美术理论家薛永年所言,纪清远的水墨淡彩使人感到了“清正之气”,并使人感悟古今,思索一些问题。而著名美术理论家尚辉则认为,纪清远除了继承蒋兆和造型的坚实准确性,笔墨清透之气得益于他自己的山水花卉技法,开一代人物画新风,推动了画院人物画的发展。
“艺术的根本是一种感觉和追求,我觉得这种风格最能体现我的爱好和追求,就自然而然形成了。”纪清远强调, 画家的感情寄托在自然物象上,无论写实、浪漫、象征,只要是真情实感,一定会与欣赏者的心灵沟通。
纪氏后人的骄傲与责任
1954年,纪清远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门第,作为纪晓岚的六世孙,他从小生活在别人羡慕的眼光里。到20岁以后,他开始关注并研究这位学富五车的先祖,并担起了把其精神发扬广大的责任。
一代文学宗师纪晓岚(1724年-1805年)名昀,字晓岚,谥文达,世称文达公,河北沧州崔尔庄人,曾任乾隆年间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和《四库全书》总纂修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其后人整理有《文达公遗集》。纪晓岚不仅在清代被公认为文坛泰斗、学界领袖,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位少见的文化巨人。
纪晓岚的父亲给纪氏后辈定的联名表是:汝、树、煐、堪、钜、清、根、烈、执,纪清远是纪晓岚的六世孙。“作为文达公的后人,确实感到很骄傲,但更多的是责任。”纪清远表示。
对于近年来热播的系列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作为纪家的后人,纪清远持很宽容的态度。在他看来,作为文艺片,没必要深究某个历史细节,年代、基本事实相符,而且没有硬伤,老百姓能喜闻乐见即可。
画出大学者陈垣的风骨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北京市西城区将组织一次西城名人画展览,请国内著名画家,把历史时期在西城留过足迹的名人画出来展览。纪清远承担了绘画蒋兆和与陈垣的任务。
画陈垣,纪清远说是因为他给自己儿时留下过印象。在当年,纪清远的表姑刘乃和是时任北京辅仁大学校长的陈垣的研究生。“我现在正在构思,还得查些史料。”纪清远表示,一定要画出这位大学者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