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魅力
来源/作者:网络 |
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属一级国宝,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汴京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首先描绘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画中有814人,牲畜83匹,船只29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13辆,轿14顶,桥17座,树木约180棵。其中,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而且,各个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清明上河图》是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其最早收藏者是宋徽宗(赵佶),他用瘦金体书写的“清明上河图”五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北宋以前,我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