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陪葬冥器的考古和收藏价值不能一概而论

来源/作者:网络 |

 
汉代杂技彩陶俑
 

 
铅戈
 

 
秦陵铜车马
  “冥器”是古代丧葬制度中专门用于陪葬的用品,模仿真器而做,但不能使用。例如汉代墓出土的小型铜车马、陶制的粮仓、陶楼陶屋。一般情况下,古墓葬出土的冥器价值小于实用器。那么,是不是冥器就没有考古和收藏价值了呢?不能一概而论。
  有很多冥器考古研究价值非常高。例如秦陵铜车马,是按实用车的二分之一精心制作的陪葬冥器,非常完整、逼真,而且还有彩绘,立体地再现了当时四马单辕车的原貌,我们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看到了“驷马”之车,就弥补了很多实用车马陪葬后,因腐烂而难以完全复原的缺憾。济南市无影山出土的汉代杂技彩陶俑也立体地表现了当时杂技的场面,弥补了汉画像石中平面表达的不足和色彩表达的不足。陶楼也较真实地表达了当时楼房建筑的结构和形式,小铜炉灶也让我们知道了汉代炉灶的结构。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位朋友送给我一支铅戈,铅戈是不能用于实战的,铅非常软,显然属于一件冥器,在当时既不值钱也不重视它的研究价值。我收下后,也同样没当件好东西,就顺便放在一个盒中,长时间不看不问,几年之后,当我在学习和研究青铜冶炼史的时候,遇到一个小问题,就是青铜合金中的锡和铅,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单独提炼。一般认为,我国发现最早的铜刀、铜锥、铜片是可以用自然存在的铜块打制的,而发现和使用锡青铜或铅青铜的冶炼,有可能源于当时很普遍的烧陶技术。在遇到铜锡共生矿或铜铅共生矿时,偶尔烧出了青铜,才发现了青铜,然后又发展到在铜的冶炼中,人为地加入铅或锡,并且通过控制锡或铅的比例,得到不同物理性能的青铜制品,推动了青铜铸造水平。
  从商代中晚期青铜器的铸造水平看,锡或铅的比例已经控制得比较合理,可以推断我们的祖先已经有了锡和铅低熔点金属的冶炼,然后将锡或铅按比例加入到铜料中同时熔化。但那个时期的铅出土很少,尤其是不见锡的出土实物,就只能用推理的办法了。这一支春秋晚期的铅戈,虽然从戈的角度看是一件冥器,但铅却是一件实物。通过这支铅戈,我们见到了春秋晚期的铅制品,使我对出土的2500年前的铅器有了感性的认识。我起码断定铅不会晚于春秋末,那么,铅的冶炼技术会不会比春秋时期更早就出现了呢?最近我向李学勤先生请教,在与李学勤先生的交谈中又证实了,在商代墓葬中就有铅制品的实物出土,当然很少见。同时也可以做出对锡的推断:这两种低熔点金属的出现应相距很近,只是由于长期埋藏于地下,锡易分解,实物过早分解了,所以在出土的文物中总是见不到锡器的出土。最后我们就知道了,铅和锡两种金属的提炼在商代就已经完成了。所以这件冥器铅戈,作为兵器并无意义,但却推动和帮助了我对低熔点金属冶炼史的学习和研究。往往一件冥器,当我们发掘出它的另一方面的文物价值时,它的意义就表现出来了。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浏览次数:697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朱复戡的篆刻云从龙赏析   上篇文章:古玩店多次遭夜袭 神秘人是谁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