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吴历《山邨邨密图》:以诗作画画入神
来源/作者:网络 |
作者:胡西林
(西泠印社 09 春拍 第 958 号拍品 )
吴历( 1632 ~ 1718 ) 山邨邨密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676 年作
127.5 × 53cm
出版:《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 12 册 P71 ,文物出版社。
说明:
1. 吴昌硕弟子费友石收藏。
2. 朵云轩旧藏。
RMB: 7,840,000
《山邨邨密图》作于康熙丙辰( 1676 )年,是吴历 45 岁时的山水佳作。关于吴历,大家都知道,他是清初大画家,不仅与王翚同庚同里,连学画经历也与王翚一样,先师王鉴,再师王时敏,并且同样深得王时敏赞赏,其艺术成就名列画史所谓“清初六家”即“四王吴恽”之列。但是,吴历一生留给后人的作品并不多,史书关于他的记载在“清初六家”中也是最少的,以至那么一位大画家的卒年还是因为晚清王韬于同治年间着《瀛壖杂志·瓮牖馀谈》时,因为延用徐渭仁(紫珊)跋杨晋(西亭)所绘吴历小像时转录了吴历墓碑碑文后,才被后人确切所知。而徐渭仁发现吴历墓碑是一件多少带些偶然的事。徐谓仁是清道光、咸丰时的著名收藏家,在当时有“巨眼”之称,那天他在“邑之大南门外所谓天主坟者”(即当年上海大南门外陆家浜南岸的教士墓地)的草丛间,“见卧碑有渔山字,因剔丛莽视之”,从而获读碑文,才知道这儿就是吴历的埋骨处。这凄凉后事吴历生前当然无法知道,那么,为什么会遭此境遇呢?
吴历生于 1632 年,卒于 1718 年,所处时代正是明朝被清朝推翻、天下由乱而治的时期。与大多数由明入清的汉族士人知识分子一样,吴历对满清政权也是持消极抵制的态度,尽管“甲申( 1644 )之变”那年他才十二岁。他的十一世先祖吴纳曾在明朝永宣时期官至南京左副都御史,九世、八世祖都曾经获得过明朝的进士功名,他的血液里流淌着骄傲和自豪,虽然后来家道败落也未曾消失。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急剧变化,他虽然明明知道混乱并且互相倾轧的南明小朝廷无望可寄,但是无可奈何,他不可能改变自己与身俱来的民族情感去奉谀满清政权,当然也没有勇气面对新朝去闹“革命”,唯一的选择便是不取功名。所以,寿高八十又七并且才名相当的吴历终其一生为一介布衣,而他的精神世界也随着历史的变迁先儒后佛(其实吴历没有皈依佛教,也不是居家礼佛意义上的居士,只是与默容等和尚结为方外交,逃禅而已)再天主教,为其生命划出了一条弧形轨迹。在他加入天主教时,当时康熙皇帝出于安抚其它民族和各种宗教信仰的人的需要,以达到为现实政治服务的目的,实行的是“怀柔政策”,而到了吴历去世前后,纷争多年的罗马教廷禁止中国教徒祀祖敬孔即史书所谓“礼仪之争”的矛盾总爆发,康熙皇帝下令禁止外国人在中国传教,之后,这一禁令又得到后来的雍正、乾隆、嘉庆、道光诸帝的继承和严格执行。吴历作为清代早期三名中国籍神父之一,尽管此时他已经去世,但对其身后不能不有所影响。就在他死后三、四年,即位不久的雍正皇帝再次下令严禁天主教,各地的教堂与教士墓地也被没籍入官,其中包括上海大南门外陆家浜南岸的教士墓地,从此墓地就荒芜了。这就是他的卒年不为人知以及各类史籍乃至笔记很少记载吴历生平事迹的原因。
吴历的绘画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演进的。加入天主教耶稣会后,吴历全身心投入了教会的工作,大约有近 20 年的时间他很少绘画创作。所以,美术史上普遍认为吴历一生创作的高峰是在 40~50 岁这段时间,他的许多代表作就是作于这一时段内,比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山中苦雨诗画卷》( 1674 年作, 43 岁)、《湖天春色图轴》( 1676 年作, 45 岁),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兴福庵感旧图卷》( 1674 年作, 43 岁)等等。
《山邨邨密图》作于 1676 年秋天,作画地点“桐荫山房”即吴历虞山(常熟)的家里。高远构图,远山密林,闲村长水,颇有一种超然尘外的出世意味。恰恰是这一年,吴历随比利时传教士鲁日满出游,并于此前后加入了天主教,五年之后他又入天主教耶稣会。大约当年加入天主教并没有太多的约束,就在吴历入教之后,一方面他随西教士鲁日满游,另一方面,他仍然在一些作品上继续钤用他的“桃溪居士”印。“居士”的概念尽管有“怀才之人居而不士”的意思,但是通常而言,它是指佛教所谓居家修佛的人,吴历最初钤用“桃溪居士”印是在他与禅友默容和尚相识之后,显然,他的“居士”含义是指后一层意思。当然吴历钤用“桃溪居士”印是有选择的,仅限于绘赠和尚或者与佛教相关的人和题材的作品上。而在他加入天主教耶稣会之后,他才真正中止了在作品中署“桃溪居士”名和钤“桃溪居士”印。我们现在可以见到的他钤“桃溪居士”印的最后一件作品就是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那件著名的《白傅湓江图卷》。这是一件吴历未署作年的作品, 1681 年他随比利时传教士柏应理往澳门修道,这件作品被他带到了澳门,之后因为思念忘年老友许之渐(青屿),他在澳门对作品作了补题之后又寄回江苏武进(常州),送给了在家礼佛的许之渐。许之渐曾任康熙朝监察御史,当年他曾经是一位亲西学的人,和许多洋人有接触,并因此在康熙初年那场反天主教教案的“历狱”中受冤屈而遭罢职归里,之后他逐渐远离西学西人,并最终皈依佛教。他是先西学而佛教,与吴历正好相反。他曾经是吴历最好的朋友,两人的交谊在相当程度上是志趣的交谊,且与佛教有关,而当吴历由佛教而天主教后,他们的关系渐渐疏远,直到断绝来往。所以,当远在澳门的吴历将自己的一幅旧作钤上“桃溪居士”印之后寄回在常州礼佛的许之渐时,让我们感觉到吴历在那一刻他的信仰与情感之间出现了矛盾,但是很快他就从矛盾中走出来,成了一名矢志不渝的天主教徒。
从本质上看,吴历是一位诗人,这不仅仅因为他诗写得非常好,更因为他具有一种只有诗人才具有的气质和情感。诗人常常会在思想与情感的矛盾中溅出火花,火花溅在笔墨上,笔墨会带光泽,溅到文字上,文字就有灵气,他的许多作品就是溅上了这样的火花而传世的。他曾经为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写题跋,但是落笔的时候脑子里倒映出他的学画历程,便有一种遗憾轻轻蒙到了这幅作品上,于是一番自责之后他用自警的语言继续题写道:“渊明篇篇有酒,摩诘句句有画,欲追拟辋川,先饮彭泽酒以发兴!”说得多好啊,每一个字都溅到了火花,这是为艺的真谛!我曾经说过吴历是一位极具才情的人,表现在绘画上就是指他将眼里的山水化作纸上山水的过程中诗意表达的本领,若溯源流,吴历的绘画从图式到笔墨多取之于王蒙和吴镇,但是那一份诗意绝对是他自己的。他用诗人的眼睛看山水,也用做诗的方法提炼山水,所以他的山水画无论构图繁简,皴染疏密,往往落墨轻盈,染色虚渺,伴着一种意蕴,古趣随着笔尖而来,境界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比如此轴《山邨邨密图》,在繁密的山树里,村寨清寂,人影杳无,唯有溪水长流……溪水流出山涧,流过村寨,但是没有人知道溪水会流向哪里,只知道流向远方……这仿佛昭示了吴历当时的精神状态,在静与喧、虚与实的矛盾中,一切仿佛都虚无,又仿佛都实在,画家并没有给出答案,也无需给出答案,而是将精神的向往寄托在画里面了。蒋廷锡当年评说元朝陈琳是“以画作诗诗细腻,以诗作画画入神”,此语移用吴历及其《山邨邨密图》其实一样恰当。这之后他就随鲁日满游学去了。
《山邨邨密图》纸本立轴,浅设色,纵 127.5 厘米 ,横 53.5 厘米 ,品相完好,原为朵云轩旧藏,收入《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 12 册第 71 页出版。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