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10年翻10倍:老唐卡不怕蛀(图)
来源/作者:网络 |
彭小昆收藏的唐卡《释迦牟尼》
彭小昆收藏的唐卡《六尊苯佛》。
法皮唐卡《四臂观音白度母》
就好比有人衔着金钥匙出生,有的人因为家族传承的缘由,拥有一笔无上的“财富”,可是这笔财富却如阿里巴巴“芝麻开门”之前的宝藏,处在沉睡状态,直到有一天主人“醒”了……彭小昆就是这种有着神奇经历的人。随着其所收藏的200多幅老唐卡的渐为人知,彭小昆也被誉为“唐卡大王”。
彭小昆是上世纪80年代迁入的“老深圳”,因唐卡收藏2007年在深圳民间收藏展上一鸣惊人。那时的彭小昆,还只是“没有过多想法”的藏家,用他的话说,不过出于喜欢,并不知晓唐卡背后的历史文化、文物以及经济价值,更别提对每幅老唐卡的内容、年代和来历的识别,是收藏让他转向一个深入学习藏文化和藏传佛教的过程。3年后本报记者再次探访,在他的佛堂,有幸得见一件距今1500年的“无价”唐卡,而彭小昆也不复往日,如今身为深圳市收藏协会副会长的他,不仅上网辟有博客逐件梳理自己的藏品,而且对每件老唐卡的来龙去脉都能说个大概,变化惊人。
从不懂到懂遇“高人”指点
彭小昆的收藏经历近乎“自然天成”,出生在昆仑山下,母亲家族笃信佛教,世代为塔尔寺服务,他自小在那长大。由于父亲是广东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举家南迁广州、深圳。塔尔寺作为青海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圣地,也是这一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彭小昆家中有位亲戚还是“塔尔寺三绝”之一的酥油花的传人。塔尔寺住持和僧侣的馈赠构成了老唐卡最初的一部分来源。尽管几次搬迁家中物件丢了不少,但老唐卡作为珍藏不离不弃。
后来的经历媒体已有过详尽报道,从报纸上一则有关唐卡的消息无意惊醒梦中人,到省、市直至中央文物鉴定部门专家的先后上门,这批老唐卡终为人知,并让专家们叹为观止,谁也想不到竟在深圳深“藏”着一位“唐卡大王”——没见过一个人有这么多好东西,别人有一两幅就了不得了。实际上彭小昆那时的全部收藏还包括鎏金佛像、擦擦、法器和手写经书等。
彭小昆的佛堂一如三年之前,四壁悬挂的是出自藏区有名画师唐拉泽旺之手的当代唐卡。彭小昆一直编录有自己藏品的图录,这几年已修订过几次,他说谬误太多,如今又在重新修订再版中。他感叹国内真正“懂”唐卡的人太少,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以致谬误流传,他自己也走过了一个从不懂到似懂非懂再到懂的收藏历程。根本的改变在于他得遇“高人”。
法皮唐卡距今1500年
彭小昆每年都会抽空回青海探亲,前两年从一位喇嘛手上请到四幅老唐卡,其中一幅用破布包着,喇嘛嘱告一定要保管好。这幅唐卡绘的是“四臂观音和白度母”,皮制。虽然皮质暗沉,但图案色彩却光亮如新,毫无残损斑驳之状,且在毛孔毕现中画工纤巧细腻。彭小昆极为喜爱,一直当作是距今700年的元代皮制唐卡。
去年四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彭小昆在一次大型法会上认识了来自青海玉树的罗松仁波切活佛,之后有幸被活佛收为弟子。去年8月,罗松活佛带着助手专程前来为彭小昆的唐卡做鉴定,这次轮到彭小昆叹为观止,200多幅新老唐卡,罗松活佛从古至今,都能将其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
原来那幅《四臂观音和白度母》并不是简单的皮制唐卡,而是法皮唐卡,距今有1500年的历史。皮制唐卡包括牛皮、虎皮、鹿皮和羊皮唐卡,其他动物的皮并不能用于绘制唐卡。罗松活佛告诉彭小昆,在佛教的典籍里有过1500年前高僧圆寂显现观音菩萨和白度母法象的记载。
彭小昆收藏的这幅法皮唐卡绘的就是典籍里记载的故事,主像法座下绘制的是左右各一两飞天和左右各一两白象,此种画法是公元五世纪以前的画法,这也是千年唐卡之佐证。
每幅唐卡背后皆有故事
老唐卡都是天然颜料绘制,怕潮怕光,颜料易于脱落,每打开一次就有可能损坏一次。这次记者有幸在彭小昆的佛堂见到了这幅稀世珍品。屏息细细端详,发现唐卡的画像呈现凹凸不平的半立体之状。许多鉴定专家都难解其制作之谜,原来这是一种吸制工艺,早在700年前就已失传,但其制做工具现仅存在青海玉树的藏娘寺。据悉,20年前曾有尼泊尔人出价300万元想买这套工具都不肯出售。
《四臂观音和白度母》在画派上属于绘制唐卡中最好的噶玛噶智,所用颜料也是顶级珠宝颜料,白色为珍珠磨制,黄色为砂金,红色为玛瑙与朱砂,绿色为绿松,只有珍贵的黄金珠宝颜料才能历经千年画像仍栩栩如生。
“每幅唐卡后面都有故事,几天几夜也讲不完。”彭小昆有一套清代的唐卡也是心头挚爱,一共9幅,是几年前在青海当地老乡家里请回的。这套《佛陀本生——如意宝树》以绘画形式记录下了释迦牟尼从出生到成长直至得道成佛的故事,每幅唐卡正中是安详端坐的佛陀,周边则绘制佛陀本身及追随其学佛的菩萨者们各种行为功业的故事。“这是佛陀的最根本传记,是一部如同由枝叶花果构成完整大树的讲述,因而被称为珍贵的‘如意宝树’。”对比前些年一套15幅的清乾隆时期《宗喀巴大师一生的故事》拍出的1815万元高价,彭小昆自信满满,这套唐卡的价值至少也是上千万元。
彭小昆一直有建唐卡博物馆的想法,随着这笔无上“财富”的骤增,他感觉冥冥中有份责任,要将唐卡文化研究和传承下去。
为爱而藏
“唐卡作为藏传佛教艺术品,与普通的收藏不一样,如果纯粹将其作为投资、商品一定不好,那样永远也不会有真正的好唐卡。收藏唐卡的心态一定是因为爱而收藏,只有对佛学、对藏文化感兴趣,特别喜欢的人才会有这个缘分,正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而不是为了赚取利润的功利目的。”彭小昆建议有心收藏唐卡者一定要抱一颗虔诚之心,唐卡是供奉在寺庙或藏民家的圣物,如果开口就跟人家出价收购则大为不敬,十有八九要被“打”出门去,但是以一颗向善之心表达自己向佛的意愿,人家可能一分钱不要地转赠。
唐卡绘画主题丰富,绘制内容大多为佛祖菩萨像、观音度母像、密宗本尊佛像、明王及护法、得道高僧像以及佛本生故事等,所以唐卡的收藏和鉴赏都要掌握一定的藏传佛教知识,比如佛教密宗的发展史、藏传佛教的流派、密宗各阶段的重要人物等等。现在能见到的唐卡绘画中一部分是释迦牟尼佛、观世音佛、金刚等的人物故事,还有相当一部分唐卡绘画的中心人物是佛教密宗的上师,如莲花生、宗喀巴、汤东杰布、大慈法王以及阿底峡师徒等,他们的生平与故事少有人知。
入门知识
唐卡就画布材料来看,可分为法皮、皮制,缂丝,布本手绘,珍珠,堆绣,印刷,热贡艺术唐卡等。彭小昆介绍,珍珠唐卡只有在名门显赫的皇宫、大寺院及大活佛、法王才有可能拥有,此种唐卡把珍珠、玛瑙、珊瑚、天珠、夜明珠、钻石、绿松和宝石用金、银丝串镶嵌而成,存世极少,极为名贵。堆绣唐卡是塔尔寺的三绝之一,此工艺早已失传,现存世仅有几幅。现在热贡艺术中的堆绣唐卡并非老传承之下的制作工艺,两者具有天壤之别。印刷唐卡价值最低,只能算是工艺品。
如果从流派区分,唐卡可分为西藏唐卡“呜智”、四川德格为代表的“康智”、“噶玛噶智”、苯波教的“苯智”、青海玉树的“藏娘智”、安多“热贡智”等大流派。
唐卡的绘画方式有四种:多种颜色的彩唐卡、黑地描金的黑唐卡、朱砂底描金的红唐卡和金底敷朱砂红的金唐卡。
鉴别真伪
所谓真伪的问题是针对距今至少百年的老唐卡而言。彭小昆说自己从事唐卡收藏以来也看走眼过,只不过交的“学费”没别人多罢了。集多年经验,他总结做假有这么几种手法,一是“老布新画”,将颜料做旧,在掉光色的老唐卡上再画,二是新布新画后再做成老旧残损的样子;三是在非常残旧破败的老唐卡上修补斑驳之处。
“如果有作者署名、手印或是活佛签名之类的一定就是假的,普通人的名字是不可能跟佛在一起被供奉的。另外如果有人说唐卡放在樟木箱,那就是个外行,真正的老唐卡是不怕虫蛀的,唐卡的制作有许多道工序,其中重要的一道就是防虫蛀。”彭小昆说,老唐卡其实最怕的是潮湿,因为都是天然矿物质颜料,不像化学原料能够渗入,所以受潮容易脱落。另外老唐卡还怕光,阳光中的紫外线易使颜料褪色,所以去唐卡博物馆参观禁止用闪光灯拍照,鉴赏唐卡最好在酥油灯下。
10年价格翻了10倍
在去年12月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一幅估计百万港元的缎地《刺绣释迦牟尼佛》唐卡拍出了403.4万港元的高价。近些年来,收藏唐卡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关注,且拍卖价格屡创新高。
有迹可查的是,唐卡拍卖始于1994年的纽约佳士得拍卖会,据称西方人士对西藏唐卡情有独钟,一幅明永乐御制的巨型《刺绣红夜魔唐卡》以100万美元的高价成交。来自雅昌艺术网的统计信息显示,唐卡进入国内拍卖领域始于1999年,当年一组9幅创作于清代的绘画唐卡估价高达140万至160万港元,由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主槌,虽作品以流拍告终,但唐卡的收藏价值由此可鉴。
深圳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彭小昆告诉记者,“唐卡收藏始于改革开放之初,从上世纪90年代末呈趋热之势,尤其是近5年在拍卖市场更见活跃,普遍来说这10年价格翻了10倍以上”。
记者从雅昌艺术网10年来唐卡国内拍卖纪录查询得知,唐卡总拍品1547件,成交比率达45%,总成交金额为8329.8万元,拍品包括老唐卡与当代唐卡,老唐卡集中为明清时期的作品,明代以前的老唐卡已经邈无踪迹。到目前为止,创下国内成交最高纪录的是一组15幅清代唐卡——《宗喀巴大师一生》,在古天一公司2006秋季拍卖会上,以1815万元成交。排在第二位的是明代《药师佛像图》唐卡,在2008年以1540万元成交。排名第三的则是去年底佳士得秋拍上的释迦牟尼佛唐卡。
仅就拍卖市场来看,明代以前的老唐卡已是可遇不可求了,据此藏家们大胆预测,唐卡珍品在今后几年的价格还将再创新高。在彭小昆看来,老唐卡有的有价,有的则无价,比如珍珠唐卡、缂丝唐卡、堆绣唐卡,尽管珍稀但还是可以用金钱来度量,但是对于法皮唐卡,则是无价之宝,“不能用金钱衡量,讲都不能讲”。对于唐卡价值的评估,彭小昆认为,一幅老唐卡的价值可从多个方面去考量,年代的久远、画工的精美、珍稀、工艺的考究、画派的传承等等。比如他收藏的《苯波六佛》为麻布的绘画唐卡,已有些残损,画工、工艺可能在当时也比较普遍,但该唐卡却价值不菲。如果了解西藏宗教历史会知道,苯波教是印度佛教未传入中国时藏地的本土教,又分为“黑苯”和“白苯”,“黑苯”早在公元五世纪时已灭迹,现仅存少量的“白苯”。苯波教老唐卡本身就很难寻,该唐卡为黑苯教唐卡,更是存世极少,极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