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提案促《富春山居图》团圆(图)
来源/作者:网络 |
昨天上午,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何水法在其下榻的北京国际饭店与记者侃侃而谈。“浙江有一方好山水,也成就了无数山水画大师,名品甚多,其中堪当‘神品’的当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然而,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富春山居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今年,我以提案的形式倡议,成立相关机构,向浙江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商借《富春山居图》真迹,于2010年,在作品诞生地富阳进行合璧展出。”
“合璧展示”
两岸文化交流的新焦点
何水法说,他以政协提案的形式提出“合璧展示”,是为了弥补艺术史的一个缺憾。
黄公望流传于世的作品极少,已知全部传世作品不过十几幅,因而弥足珍贵。历代画家都将能够一睹黄公望的真迹当作平生幸事,而大部分画家都只能以摹本作教材。何水法说,他本人,至今也无缘得见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那半卷《富春山居图》。
这次名画若能回归故里,合璧展示,也将与大熊猫赴台一样,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新焦点和里程碑事件,堪称两岸在承继中华传统文明的共同使命感召下,一次名垂历史的伟大交集。
浙江文化人的责任心
感动故宫博物院院长
《富春山居图》命运坷坎,历经战乱而留存至今,得益于有责任感的机构与藏家悉心呵护。何水法告诉记者,当年留在大陆的《剩山图》并没有留在浙江。能回浙江,要感谢前辈文化名人沙孟海先生。当时在浙博供职的沙孟海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又请出钱镜塘、谢椎柳等名家从中周旋。吴湖帆被沙老的至诚之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1956年,画的前段来到浙江博物馆,成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今年是《富春山居图》问世660周年。所以何水法把这个问题带到了今年两会上。
昨天傍晚,何水法给记者打来电话,很兴奋:“下午在出席政协大会前,我把提案的基本内容告诉了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他认为我的想法有可行性,很好,很有意义。”何水法当即把郑院长的意见发到了自己的博客上。
相关:
《富春山居图》的传世之路
《富春山居图》有两幅,一幅至正七年开始起稿,经过三四年之后才题款,历经十年完成,是绘赠“无用师”(据考证为郑无用道士)的。另一幅被认为是“伪迹”,称为“子明卷”。图上款识:“子明隐君将归钱唐,需画山居景,此赠别。大痴道人公望。至元戊寅(一三三八)秋。”从这段题款可以知道此画是为“子明隐君”画的,公望年70岁。上幅“无用师卷”公望年82岁。从这两幅题款看,相差12年。
《富春山居图》的“子明卷”曾被清乾隆所得,并被认定是“黄公望真迹”,爱不释手。每观赏一次就题诗一首,先后题了48年、50多处,而且仍然意犹示尽,最后在前隔水题有“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的识款。此“子明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被认为是“真迹”的“无用师卷”,自郑无用道士收藏后,经过一百余年,到了明朝在苏州重现,最初由大画家沈周收藏,大约在成化年间被董其昌在北京购到,并珍藏于书禅堂。董其昌在万历年间将此画卖给了吴正志;吴正志又将此画传给他三子吴洪裕。
吴洪裕是当时著名的文人雅士。他一生到死最喜两件宝,一件是《智永千字文真迹》,另一件则是《富春山居图》,于是,在他临终时,他叮嘱他儿子把这幅画烧了,“炎殉”,使他在九泉之下仍可持有此画。在烧完永智的真迹“千字文”后,他的侄儿吴子文不忍名画被毁,急从火中抢救出来,可惜画的前段已被烧坏数处(卷首部分经过修补后,题为《剩山图》,也保留下来)。
大约在1730年间,画卷的主要部分流落到了中国绘画重要的收藏家安岐手上。他先是收藏了仿本,才又收藏了真品。当时安岐一心想找到《富春山居图》,所以一收到仿本,就马上在空白处品评题字,一共题了55处,整幅画变得面目全非,而真品却由此逃过一劫。从此,这幅长卷分为两段,后段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前一段在抗日战争时期由现代名画家吴湖帆先生收藏,后由浙江博物馆收购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