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成都阿拉丁点亮古灯世界
来源/作者:网络 |
清代锡做的供灯 摄影王勤
神话故事中,有个叫阿拉丁的人拥有一盏神灯,每摩擦一次神灯,巨型灯神就能帮他实现愿望。
成都也有个“阿拉丁”,不过他收藏的不一定是神灯,但可以肯定的是古灯。战国熊顶灯、汉代青铜燕形灯、明代青花蜡台……二十几年下来,55岁的姚宇林耗资60万收藏的2000盏古灯穿越时空隧道,点亮了一个超乎想象的神奇世界。
两盏小油灯点燃收藏热
姚宇林,男,北方人士,人称“成都阿拉丁”。
进入姚宇林的卧室,乍一看会被简易的陈列柜上一层又一层密密麻麻摆放的古灯震住。战国青铜灯、汉代陶灯、清代瓷灯、明代玉灯……但,这仅是冰山一角。姚宇林收藏的古灯,大部分隐于“千灯阁”———一间位于屋顶花园的小屋。
20平方米的屋内,三面墙都放着落地架子,架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灯具:西洋马灯、教堂的雕花烛台、阿拉伯的锡灯、中国的蜡台……屋顶上还吊着一盏一米多高的西洋式吊灯。屋内,最大的一盏灯足有300多斤重。它用整块石头雕刻成一座佛的形象,全身不同的部位共有20多盏灯,点燃以后浑身烛光闪闪。“这叫燃灯佛,是清朝光绪年间寺里用的东西。”
“我从30岁出头就开始收集灯具,现在已经整整20多年了。”上世纪70年代初,姚宇林远离家乡来到成都定居。1978年他回到家乡探亲,无意中,他发现了家里的两盏老灯安静地立在角落。触景生情,百般滋味涌上心头:小时候,他围在灯下做作业;小小的火苗旁,是母亲勤劳的身影……
姚宇林把老家的小油灯带回了成都,这是他最早的藏品,也点燃了他的收藏热情。上世纪80年代初,姚宇林逛古玩市场时,有相中的古灯就带回家,几盏古灯摆放在一起,关于灯的各种猜想渐渐浮现,于是对古灯饰兴味盎然,一发不可收拾。
坐拥千盏灯身无三五元
要成为2000盏古灯的主人,除了金钱,还需要一双慧眼,以及超乎常人的勇气和坚持。
20多年的时间里,姚宇林凭借出差的机会频繁地出入河南、北京、内蒙古等地的古灯具市场。因为家里经常被他弄得捉襟见肘,妻子常说他是“败家子”。“不过,现在妻子也从灯具中体会出了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开始理解我了。”姚宇林笑着说道“我经常对朋友们开玩笑,说我是‘坐拥千盏灯,身无三五元’。”
10年前,姚宇林在北方一个古玩市场上买到一个兔形白瓷烛台,从此便萌生了凑齐一套“十二生肖”灯具的想法。直到前年年底,他买到一个虎形烛台后,这套“十二生肖”灯具才总算集全。
令他饱尝“淘”灯乐趣的是一盏汉代青铜行灯,古人用于走夜路时照明。他在西安小东门古玩市场闲逛时发现的,摆摊的小老板开价很低。姚宇林仅花了两百多元人民币就收入囊中,欣喜不已。
在古玩市场,姚宇林将买卖之道谙熟于胸。看见心仪的古灯,越是喜欢,就越得“绷着”,以便和老板砍价。如果有人冒充内行以次充好,姚宇林也是点到为止,与人为善。有一次,他看上了一盏清代大吊灯,无奈老板要价太高。半年的时间里,他常常去看望那盏灯,还和老板成了朋友。最后,老板将灯卖给了他,只象征性地收了一点钱。
看着古灯数量逐渐增加,姚宇林就有着难以名状的自豪感。从2004年开始,姚宇林的收藏事迹就见诸报端。如今,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参观“千灯阁”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每一盏古灯都见证历史
“灯是光明的使者,灯的历史其实就是人类的发展史。”说起灯,姚宇林便滔滔不绝:灯的式样千姿百态,材质也多种多样:青铜、陶瓷、竹木、琉璃……说着,他小心翼翼地从架子上拿起一盏瓷灯台,“这个灯台是元代的,叫‘省油灯’”,灯形似碟子,下面是空心的并有个孔,“把水注入孔里降低温度阻止油的挥发,从而省油”。
还有一盏来自前苏联的铜质煤油灯。根据资料记载早在9世纪的巴格达,已有使用煤油灯的记录,而近代的煤油灯则是在1853年由一名波兰发明家Ignacy Lukasiewicz发明。
也有来自英国的铁路灯,采用煤油作为能源的铁路灯跟一般的煤油灯外观并没有太大不同,但在灯火前面的隔层装有红绿两种玻璃,用于表示火车停止和通过。
另外有美国的战地照明灯。外观看起来是一个长宽仅有十一二厘米的铁皮长方体,如果没有人跟你解释说明,很难看得出这是一盏照明灯。打开长方体的一面,盛放油脂和灯芯的器具便展现开来。这样的设计无不表现出前人的用心。
婚宴上使用的表示幸福喜悦的双喜烛灯,灯壁上刻有“龟”“鹤”等字样的贺寿灯,一些庙宇中用于祈福使用的带有宗教意味的礼仪灯……每一款设计考究,或者装饰繁复的灯具都表达当下的气氛和使用者的心境。
最特别的灯像一个馒头
姚宇林说,据现在的记载,最老的古灯可以追溯到近一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但目前并没有权威的部门作出详细的判断。姚宇林的收藏中,就有一盏不起眼的石灯。“我猜想这盏灯来自新时期时代,西方的研究人员表明,在公元前,早已有灯出现的痕迹。”
这盏灯外观看似一个馒头,上端有一个天然的凹槽,用以盛放油脂和灯草;圆弧形的外观,不见打磨的痕迹。姚宇林说,这盏灯在购入的时候,灯具上被使用过的油渍清晰可见。喜爱收藏的人都会有一个常识,越是古老的东西,越是不能轻易擦拭其外面的那层物质,这样才会保证它的本物不会直接接触到现在的空气,以防止其迅速氧化。所以这盏小小的馒头样灯具,外表看起来黑乎乎的,却是最特别的。
如今,想要参观姚宇林收藏的古灯,并非一定要去千灯阁了。他把自己的古灯做成了限量版的挂历赠送亲友。“人们在看挂历时,也能欣赏和感受古灯文化,两全其美。”挂历上,一共有姚宇林精心挑选的106盏古灯图片,取名为“古灯历影”。
姚宇林说,除了呼吁人们关注和保护古灯具外,他还想攒一笔钱,建个灯具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灯具。另外,他正在编写一本关于古灯文化方面的书,以后将会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