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一个梅瓶价值1.25亿元 收藏界火爆潜伏黑哨

来源/作者:网络 |
图为谭伟明展示珍藏的梅瓶。 图为谭伟明展示珍藏的梅瓶。 古玩店内的商品琳琅满目,难辨真假。 古玩店内的商品琳琅满目,难辨真假。   □晚报记者 周柏伊 程怡 报道
  昨天,谭伟明用一双几乎颤抖的手,拉开卧室里五斗柜的抽屉,从层层叠叠的内衣下掏出一个锦盒,小心翼翼地打开盒盖,里面是一个梅瓶。谭伟明看着这件 “宝贝”,沉默了许久,半饷才开口: “1.25个亿呐!”可是,经一位收藏界人士现场鉴定,这铁定是假货。
  随着民间文物市场的放开和1994年 “中国第一拍”开启的财富神话,收藏家开始大量涌现,据中国收藏家协会2006年统计,中国已有7000万收藏大军。在这些收藏者中,有很多和谭伟明一样,怀揣 “一夜致富”的梦想,梦醒时才惊觉,仿品藏下了,真品流失了。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理事许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上海目前的古玩市场上,真假古董并存,文物、赝品皆有。
   探访收藏者
   深信自己的藏品价值连城
  对中国的许多收藏家来说,“江海之通津,江南之通汇”的上海一直是片乐土。据不完全统计,仅仅一个上海就有数万人热衷于收藏,谭伟明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极具代表性。
  结识谭伟明源于他打来晚报114热线的一个电话,他说自己手里有个稀世珍宝,一个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庭院梅瓶。随后他又在电话中再三保证,这个梅瓶绝对独一无二,而且是经国家博物馆鉴定后的宝物。
  带着好奇心,记者找到了谭伟明并亲眼看到了这个价值连城的宝物——一个三十公分高的瓷瓶。乍一看,除了精细的图案外,它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见记者没反应,谭伟明立刻捧起梅瓶,将其倒置,只见瓶底赫然写着 “大明成化年制”的字样。跟随记者一同前往的还有一位玩收藏三十多年的史先生,经过仔细查看发现这些字确实符合成化年间 “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的说法。
  在得到老师傅的首肯后,谭伟明显得很兴奋,他向记者表示,这个梅瓶是他十多年前在嘉兴老乡家收来的。经过仔细研究,并到北京一家研究所鉴定,可以肯定这是件前所未有的宝物。 “这东西至少值1.25亿,我说的还很保守呢!”对于这个天文数字,谭伟明显得很自信,“你看那个圆明园兽首,是晚清的东西都拍得那么高,我这个宝瓶,价值远远不止这些。”
  越说越兴奋,谭伟明开始将自己收藏的东西一件件搬了出来。
  “这个是清朝的花瓶,我看拍拍至少两百万。” “还有这个,绝对是明代的青花,卖卖三、四百万不成问题。”……
  “你看,我这一屋子都是珍品,要不是经济条件不好,我都不舍得卖。”谭伟明说。
  既然这些东西价值连城,为何不直接拿去拍卖?经过记者再三提问,谭伟明终于道出了真谛: “他们都说我这个是真品,但没有人肯做鉴定书。”
  而当记者详细询问谭伟明究竟找了哪些专家鉴定,希望他报出名字和联系方式时,谭却支支吾吾,连一个具体名字都报不出,却从抽屉里拿出一张鉴定书。 “这是我专门找北京的鉴定机构鉴定的,还花了两千元呢。”记者看到,这张鉴定书是由北京一家名为中博检测中心出的,上面写了这个梅瓶的成分和明代相近。为了证明自己所说的真实性,谭伟明将梅瓶底部翻了过来,指着一块缺损的地方表示: “我是通过拍卖行,在瓶底磨掉一些粉,然后送到北京鉴定的。”
  不过,显然这张鉴定书并没给谭伟明带来更多财富,谭伟明表示自己找了许多专家,但由于这个梅瓶实在罕见,没有人敢下结论。
  随记者一同前往鉴定的史先生看了谭伟明的收藏后,只是摇摇头。他出门后对记者说:“我怕他受不了,说最多是晚清的东西,其实这屋里十几万元买来的所有古董全是新工艺品,建议他再找些行家来看看。 ”
  谭伟明之后又向记者表示,希望早日找到 “识货人”,将这个梅瓶出手。但很快,记者从与谭伟明的交谈中发现了许多破绽。原来那个号称从嘉兴老乡那里收来的梅瓶,经记者几次追问具体出处后,变成了从嘉兴城区一古玩市场地摊上淘来的货。而后所谓的鉴定,只是他通过拍卖行推荐的几名 “老法师”帮忙看了看,每次收费两百元。当然这些老法师的名字他也没弄清楚,只知道他们都是各大学的客座教授。
  类似谭伟明这样的收藏者并不少。虽然收藏的东西有古玉、青铜、钱币、瓷器等,但他们的心态却极其相似——深信这些被自己偶然廉价收入的藏品绝对是真品,而且价值连城。
   探访古玩市场
   入门者易受“山寨老法师”误导
  “这东西,你觉得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反之亦然。 ”记者踏入东台路一家古玩店,询问一个古花瓶是否真货时,老板的回答实在是有些耐人寻味。
  作为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第一个属其监管的旧工艺品市场,东台路可以说名噪一时,更有人将它与北京的琉璃厂相媲美。
  在一个普通的双休日,记者走入了东台路上的一家古玩店。这家古玩店所在的位置并不算很好,门口有两个古玩铺子,得穿过铺子才能看到这家门面不大,但内藏乾坤的小店,而老板正自顾自地坐在太师椅上喝茶。当记者向其打听店内是否有明代瓷器时,老板轻轻应了一声,但并不见任何动静。过了一会儿,这位山东口音的老板站了起来,指着记者眼前的一个青花瓷瓶说:“这个就是”。随后这个老板又随意点了店中的几个东西,说:“这些都是。 ”
  正当记者表示疑惑时,老板似乎看出了记者并非入门者,似乎是有意询问,便少了几分刁难。在几句寒暄过后,老板向记者介绍了先前自己指的那几样物品。“你们一定奇怪,我一家店里怎么会有那么多明代瓷器。那是当然,如果我真的有那么多,我何须在这里开这家店,早就吃香的喝辣的了。 ”老板坦然地说道。
  老板告诉记者,在东台路这个古玩市场里,每个铺子都有自己的真品但更多的是工艺品,也就是所谓的仿品。当然这都要靠买家自己辨别真伪,作为店主来说,并非每个店主都有很高的鉴赏能力,只能说是知其一,却不知其二。所以有许多真品自己也不知,最后以工艺品的价格卖给了识货的人。
  随后,老板带着记者来到一个胭脂红色的小瓷瓶前。 “你看,这个瓷瓶是不是很漂亮,非常少见? ”
  “现在我告诉你,这个瓶子是去年烧制的,但还能卖出好价格。为什么?因为这种颜色的瓷瓶在市场里找不到,而且是我找人专门仿明代的瓷瓶式样烧制出来的。 ”对于自己所卖的物品,老板说得很直接,“古玩这东西就看你自己喜不喜欢,只要是你自己心爱的,即使并非那个朝代产的,在你心中就是件真品。那些几百万、几千万的真品,并非是它的材质或者手工艺值这个价钱,而是买主认为它值这个价。 ”
  就在记者采访时,有个中年人带着两个年轻人走进了这家古玩店。这个中年人好似对这行非常熟悉,带着他们一个个地看,并时不时在其耳边说上几句。很快,两个年轻人被一个陈列在玻璃橱里的古瓷瓶吸引,想向老板问价。他们的意图很快被一旁的中年人制止,这名中年人独自将老板引到一旁,交流了起来。但最终两人并没谈妥,中年人也随即将两个小年轻拉出了店。
  老板随后笑着说:“以后这两个年轻人要交的学费还多着呢。 ”
浏览次数:680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一套毛主席纪念章市价高达5万元   上篇文章:知骆驼之性大笔挥洒见真情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