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电影海报收藏很草根很热门
来源/作者:网络 |
还记得纵马江湖的红牡丹、渔家姑娘海霞、偷藏饺子的恶媳强英这些老电影里的角色吗?日前,30幅国产老电影海报在“嘉德在线”网上竞拍,原本为期一周的拍卖进行到第五天上午拍品就被全部抢光。参与拍卖的海报时间跨度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90年代初,其中80年代的占了绝大多数。它们以1元起拍的形式竞拍,最终多数成交价为两三百元。“嘉德在线”有关负责人坦言,这是他们首次拍卖电影海报,整体价格比预期要低,但基本建立了对这个市场的信心,将来还会给予更多关注。
据业内人士透露,老电影海报是“消耗品”,存量极有限,近几年行情见涨;再加上相比字画、瓷器等收藏门类,入门相对简单且投入资金不大,老电影海报眼下正成为“草根收藏”的热门。虽然它们目前鲜有进入大型拍卖场,但草根交易平台随处可见——南昌、郑州等地定期举办电影海报交流会,山东创办了中国电影海报收藏网……
50年代海报多为孤本
“物以稀为贵。”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古玩业商会理事朱浩云认为,电影海报能得到人们的青睐原因众多,首要的一条是它们的存世量稀少。比如,上世纪50年代发行的电影海报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由于人们过去没有收藏意识,大量海报诞生没多久就被损毁或因影院改造而被处理,能保存至今的实属不易。据介绍,这些电影海报全品相的非常少,绝大多数品种在10张左右。其中,有一部分老电影海报只见图片、未见实物,有的可能是孤本或接近孤本。比如1952年发行的《南征北战》双拼老海报至今只发现1张。
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电影海报大多由当时著名艺术家设计或手绘,本身就是精美的艺术品。蒋兆和、张仃、程十发、华君武、廖桐模等著名画家都曾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电影海报的创作中。像颜地的《内蒙人民的胜利》、《葡萄熟了的时候》,黄胄的《阿娜尔罕》,钟灵的《景颇姑娘》,程十发的《林则徐》、《枯木逢春》、《玉色蝴蝶》,蒋兆和的《马兰花开》,张仃的《祝福》,黄永玉的《长发妹》、《美丽的西双版纳》,关良的《周信芳的舞台艺术》,叶浅予的《彩蝶纷飞》,胡若思的《红楼梦》……这些经典的手绘电影海报凝聚着艺术家的大量心血,每一张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不少海报价格逾万元
供求关系是艺术品市场永恒的规律,电影海报的收藏也不例外。据中国电影海报收藏网创办人常平介绍,从目前国内电影海报收藏来看,市场价格的重要增幅主要来自红色题材和具有较强时代特征的电影海报,时间集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比如,《南征北战》的电影海报开价为6万元,是已知目前国内电影海报成交价的最高纪录。河南郑州一藏家曾用2.6万元收购了上世纪50年代发行的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的海报,以1.5万元购得了《鸡毛信》的海报;东北一藏家在市场上巧遇上世纪50年代初发行的《刘胡兰》海报,就毫不犹豫地花2万元高价予以收购;《胜利重逢》海报,以1.53万元卖出。上世纪60年代的电影海报存量一般为数十张,其市场价一般也在千元以上。例如,电影《雷锋》的海报2000年前20元就可得到,现在卖到1600元。
“文革”时期的电影海报由于时代烙印鲜明而颇受追捧。如毛主席第八次检阅红卫兵的纪录片《光辉的榜样,伟大的创举》海报,市场价格已达万元以上。其他“文革”等题材电影以及样板戏的海报,价格基本也约数千元。
海外产业早已成熟
国内市场热度渐高的同时,在海外,电影海报产业已经比较成熟,并成为一种时尚。据说,2001年,好莱坞为了加强宣传《珍珠港》而在美国各地张贴海报,结果引发了一场偷《珍珠港》海报热。虽然有些夸张,但由此可以看出国外收藏海报的热情。
而自从1990年Christie拍卖行在纽约第一次举办较大规模的专场拍卖以来,电影海报已经造就了1300万美元的拍卖市场总额,并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收藏门类。世界两大著名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士得每年都会推出各个时期的经典海报,创造拍卖价格新高的海报数不胜数。2006年,一张1927年的《大都会》电影海报在美国拍出了69万美元的天价,打破了1997年一张1932年版《木乃伊》创下的45.35万美元的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