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吴冠中复制品版画要卖十几万
来源/作者:网络 |
参与讨论:十几万的“复制品”,疯了吗
今天嘉德在线新上线了一个吴冠中专场。其中20件带有吴冠中签名的限量丝网版画,起拍价大多在十几万元,最高的一件30余万元,客户尚未有什么反馈,公司同事首先表示出了不解:复制品,十几万,疯了吗?有这个钱我可以买到一件不错的油画原作、一件正品的清代官窑、一件…… 原来,他们把限量丝网版画理解成了“高仿”,这实实在在是两个概念,不要用古玩行的眼光看待当代艺术,而要去了解当代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则。
版画就是原创作品
这个专场里的拍品一共分成了三个等级:带有画家亲笔签名的丝网版、珂罗版、综合版,后两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印刷品范畴,价位大多在千元左右。丝网版则完全不同,属于正规版画范畴,在中央美术学院里,设有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四个工作室,代表了版画的四个种类。
丝网版画是按照严格的制作流程制作出来的,复杂程度并不亚于油画原创作品。理论上说,有多少种颜色,就需要制作多少种版,像吴冠中这种“彩墨朝天”的作品,可以想见其制作之复杂和成本之高昂。因此,不能把丝网版画当作普通印刷品来看待,而应当成一个艺术创作种类,事实上,它的意义相当于另外一种形式的再创造。
性价比要相对于原作而言
一个朋友看到专场上线后,也在msn上问我,说她本以为高仿存在的价值就是性价比好,物美价廉,十几万简直不可思议。我给她的答复是,这里面有两个误区:第一,丝网版画不是高仿,而是艺术原创;第二,性价比是相对于原作而言的,而不是相对于通常概念里的“便宜”和“贵”。
以其中那件《交河故城》来说,2007年拍了4070万元,让关注艺术品市场的人们着实兴奋了一把。现在一件带有画家本人签名的限量丝网版《交河故城》售价22万元,即使乘以100,是2200万元,那也比4000万便宜得多了。《交河故城》还并不是目前为止最贵的吴冠中,今年春拍,《长江万里图》在翰海拍出了5700多万元,而按照业内人士普遍的预测,这仅仅是个开始,未来作品翻番没有问题,问题只不过是到底能翻几番。因为稀缺,因为大师已逝,存世的吉光片羽蕴藏的价值可能是我们今天并不能完全知晓的。。。我们又怎能用有形的货币衡量一个大师的价值?
吴老是个高产的画家,我没有查到他一生作品数量的准确数字,按照一般艺术家的创作规律,不会超过1万件,而中国有高端艺术消费能力的人群远不止1万人,也不可能一人手上仅仅只有一件。这么算下来,能够得到他原作的人数十分有限。当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存世量是固定的,那么带有其亲笔签名的限量版画,同样也成了不可再生资源,其收藏价值显而易见。
一种国际通行做法
以限量版画的形式来更广泛地传播自己的作品,这是西方非常流行和通行的方式。其中最高产也最著名的一位,恐怕要算毕加索,他热衷于为自己的作品制作各种形式的限量版画,石版、蚀刻铜版、工具刻铜版、浮雕版、木刻、凹铜版腐蚀制版…… 最早的一批诞生于1905年,大量制作是在“二战”之后,他找到了巴黎著名的艺术商Atelier Mourlot,这个品牌同时也制作夏卡尔(Chagall)、马蒂斯(Matisse)等艺术大师的限量版画。按照一些专门经营毕加索版画的人估算,毕加索一生各种形式的原作加在一起约有25000件,而他亲自参与制作的版画数目达到2500件,相当可观。
据熟悉国际上艺术管理的专业人士介绍,很多艺术家都把版画作为推广自己作品收藏的手段,是大众化消费和收藏非常重要的手段。版画一方面通过限量,保证了其收藏价值;另一方面通过相对于原作更为贴近大众消费能力的价格,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品种。在西方的艺术品消费市场上,高品质的名家名作版画很受青睐,它们被用于装饰办公室和家居,对内得到了近距离享受大师艺术的机会,对外显示了自己的品味与格调。
如果说十几万的签名限量丝网版画列入收藏范畴,那么千元左右的高质量印刷品,就完全属于大众艺术消费的层面了。消费是和投资、收藏都不同的概念。投资只是一个结果,或赚或赔,过程里和艺术品没什么交流,没多少感受;收藏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很少人能达到,门槛很高,需要悟性和专业知识,当然还有我曾经说过的社会责任感;而消费,是我们普通大众可以做到的。但是首先别想着拿艺术品挣钱,喜欢它是你买它的第一要诀,然后可以想想它在你的生活中发挥怎样的功能,是挂在自家的客厅里,还是送给朋友,这才是艺术消费。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