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画院人才争夺暗战正酣

来源/作者:网络 |
  高校竞争,后备不足,近亲繁殖——
  画院人才争夺,暗战正酣
  国办画院的生存如今早已不是问题。在被确定为公益事业单位身份后,可以说,画院系统上上下下大松了口气。但是能否就此认为,画院没有什么危机,能安于现状,靠着以往的功劳簿过活?在一派祥和的平静表面之下,画院发展还有哪些困难和问题?日前,记者对湖北省美术院、湖南省画院、河南省书画院、北京画院、中国国家画院等进行了采访调查。各地画院发展状况有很大差别,其中,画院人才的一些突出情况引人思考。
  高校是画院人才争夺 的强劲对手
  “我们这里有湖北美术学院等美术类高校,它们成为艺术类人才择业的首选。”说到画院近些年的人才引进,湖北省美术院院长董继宁显出一种无奈。
  湖北美术院是1965年成立的省级画院,与“湖北美术学院”仅一字之差,因为当时从美术学院抽调了一批兼顾国画、油画与雕塑等门类的人才而定名。它如今直属于湖北省文化厅,现有人员中,在职50人(其中艺术家32人)、离退休54人。“美术学院各项政策和制度运转成熟,各方面都有保障。而我们画院目前由于医疗等问题没有妥善解决,引进人才有很大劣势。”他介绍,现有创作人员中,上世纪50年代生人较多,但50岁以下的人才一直呈递减趋势。
  不仅如此,有些本身已是画院成员的想尽各种办法调入高校,也是今天人才流失的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现在知名的油画家王宏建、段正渠都是从我们画院调到北京的高校任教的。”河南省书画院院长谢冰毅举例说。1986年成立的河南省书画院曾被改制为差额性质单位,经历了大家疲于挣钱、人才流失、活动开展不起来的一段时光,去年才变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往高处走,在当时的一种形势下,这成为艺术家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人才老化,后备不足
  “十分缺乏旗帜性的画家,这样的人才结构与画院受诟病有很大关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宋玉麟对老牌画院人才老化、后备不足的情况颇有感触。被称为“最像想象中画院”的江苏国画院环境优雅、气氛宽松,画家不用每日坐班,一派和谐景象。但作为老画院,行政人员与画家身份交叉、一人多职的现象也未能幸免,因此导致管理混乱情况时有发生。“由于画家的个体差异,我只好分散管理。”这成为他不得已而为之的管理方式。
  由于人才老化,后备不足,引进人才成为必要的方式。但是,什么样的人才是画院真正需要的呢?是以领导的印象、市场的标准还是学术的眼光为准?“我们这里,画院推荐的人才,其作品可能领导不喜欢;但是有的大名头,却未必画得真好。”他指出了当今画院选择人才的困惑。他还介绍,“今年画院引进人才,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能否有实力在全国性美展中获奖。”在实际的管理中,以全国性美展的参展率来评价画院工作的现象,在各省市画院中也十分普遍。但是,以参展率、获奖率来作为人才选拔的唯一依据是否合理,也成为大家争议的话题。
  近亲繁殖,因势利导
  “画院现有人才在本省、本地近亲繁殖,外面人才难以引进。”湖南省画院院长刘云的一句话道出了画院人才建设方面的尴尬。与湖北美术院不一样,该院是1992年成立的小型画院,隶属于省文联。作为小型画院,在拥有财政拨款的今天,日子应该说过得不错:画院面积尚可,每个艺术家在此都有工作室,还有一个小型美术馆、食堂。但是由于很多潇湘学子外出求学后不愿回来等原因,画院的现有人员多为本省求学的本地画家,“近亲繁殖”的现象很严重。
  在计划经济时代,基层画院的人才多来自本地属正常现象。但在市场活跃、人才流动频繁的今天,这似乎又成为自身发展的一个桎梏。刘云的苦衷体现了一个省级画院在制定发展计划、拓展学术视野等方面的忧虑。对此,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一直有一个观点:画院应在整理和弘扬地域文化、美术方面起引领作用。他认为,画院不应是培养最有名的艺术家,而重在对当地文化的传承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针对现在很多画院的画家只强调艺术个性,而忽略了文化传承,甚至有很多青年画家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责任等情况,他指出,画院人才引进时,要重点强调这一点。如果各地的画院都不承担传承的重任,那整个社会的文化传承力量将削弱大半。
  英雄不问出处。在信息及各种交流活动日益便捷、频繁的今天,“走出去”与“引进来”等各种方式相结合,因势利导,才能相得益彰。
  找准定位,发挥功能
  新中国画院的成立有其时代背景。在周总理关怀下最早成立的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不仅较好地解决了老艺术家的生存问题,同时也很好地延续了民族文化传统。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画院,在队伍建设、人才管理方面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
  “在今天的美术生态中,虽然画院的作用不可替代,但要实现其存在的价值,画院内部机制的创新改革不可停滞。”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表示。
  上海中国画院在用人机制方面率先改革,采用专聘结合的办法,创作人员和行政人员一样每天坐班,维持了一支实实在在的可调遣的队伍。北京画院则采取聘任制,每年一聘,行政人员与艺术家各有侧重,管理高效,保证了创作、研究的高质量。
  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上任后采取的“聘一批画家”“建一批画室”以及“中国美术发展工程”“中国美术海外推广工程”系列措施,也是搞活画院内部机制、发挥国办画院活力的体现。他明确提出画院应具有“创作、研究、教学、交流、收藏”五大职能,不仅给画院改革内部机制提出了要求,也为集中各种人才的力量为国办画院正名提供了契机。这一改革举措对各地画院的发展正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启示。“必须要认识到,画院与美院、美协等的职责、角色定位是不相同的。”他表示。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杨飞云是从高校发展到画院的代表。“教学单位的好处,是人员基数大、年轻人多,可碰撞到全部的学术问题,保持活力。但画院既能保持学术活力,又不像学院那样承担大量教学任务,这也是个优势。”他坦言,自己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时,的确曾面临教学任务繁重与创作时间较少的矛盾。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切身体会,他在中国油画院成立之初就定下引进人才“只求有用,不求拥有”的标准。他认为,画院发展的关键是要有学术核心,引进人才应打破地域、单位、职能的限制,符合画院特点及时代需求。
  人才自由流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当前美术事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国办画院如何在多样化的艺术发展格局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这是画院不被边缘化的前提。“在这一过程中,一是要加强行业自律,画院要不断深化改革;二是要提高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科学引导、监督、管理画院的发展。”诸迪说。
  本报记者 严长元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浏览次数:688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再议《砥柱铭卷》的真伪   上篇文章:书画品赏吸引年轻人入行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