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被埋没的早期广彩:素颜征服欧洲

来源/作者:网络 |
  《古代广彩瓷》展广州开幕,与后来的“织金彩瓷”比早期广彩显得很素雅
  谈及广彩,人们通常想到的是金碧辉煌的织金彩瓷。其实在广彩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淡雅、沉静的时期。在一些专家看来,这也是广彩300多年的发展中最辉煌、最精彩的一个阶段。19日,东湖路125号广州嘉德展厅中,一个《古代广彩瓷》展览开幕,向人们展现出韵味十足的早期广彩大观,写就一段被忽略的广彩发展史。
  早期广彩素雅轻盈
  300年前因贸易而生
  此次展览展出约70套瓷器精品,绝大多数的烧制时间是18世纪,大致覆盖了中国清代康熙晚期至乾隆年间的范围。这是广彩从初创到鼎盛的一个阶段,也是其魅力最为彰显,征服了欧洲的一个阶段。不过与以往广彩展不同的是,这次展览中的瓷器素雅许多。“织金彩瓷”那种金灿灿的明亮装饰在展览中并没有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关于广彩的诞生时间有多种说法,但基本都集中在康熙晚期到乾隆时期之间。广州嘉德文化艺术中心主任陈玲玲根据多年研究指出,广彩瓷从无到有的发展必定要经历一个过程,现今能见到的雍乾时期的广彩实物已经明显脱离了初创阶段,呈现出较为成熟的风格,因此广彩诞生于康熙晚期的说法应当是比较可靠的。
  她表示,虽然广彩所用的白胎,以及初期的绘制技法和指导工匠都是来自景德镇——广彩行业供奉的两位师祖杨快和曹钧,传说就出自那里——导致要区分早期“广彩瓷”与“景德镇瓷”相当困难,但有经验的鉴定者仍旧可以从绘制水平、手法等方面看出细微的差别。例如早期广彩瓷相较风格类似的景德镇瓷器,从画工上来讲显得“糙”一些,这是初创期工匠能力不足所致。随着逐步的发展,广彩自己的风格逐渐凸显,到了乾隆以后,广彩各期的风格已经比较容易分辨了。
  陈玲玲表示,其实在从景德镇“移彩”至广州之前,在广州这样一个交通便捷、贸易繁盛的中国最重要的对外海港,出于成本等各方面的考虑,买来白瓷胎加彩出售的做法都会存在,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广彩瓷滥觞。当出口量越来越大,转移在广州上彩也就变得越来越迫切,直接催生了广彩这一年轻瓷种的诞生。
  “欧洲的宠儿”多描绘西方事物
  闺阁仕女图也特别受欢迎
  陈玲玲表示,广彩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中国外销瓷器——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国内早期广彩留存数量较少的原因——其早期基本上完全按照欧美社会来样特别制作,表现出“式样奇巧,岁无定样”的面貌。虽然原材料、成型和烧制都是中国式的,但型制和纹样却是欧美风格。
  当时,广彩是“欧洲的宠儿”。这一时期,由于中国瓷器的昂贵身价,广彩的主要生产方式是订制,因之描绘皇室、家族、教会、社团、城邦等徽章纹是其一大特色,这些纹章往往又和人物、动物、山水、花卉等纹样同时使用,其中既有中国形象的事物,也有欧洲式样的事物;描绘船舶图的器物也很常见,不少都写上船舶的名字和在中国港口的停泊日期;动物纹样多为仿西方铜版画的动物纹样或是外国的动物纹样;花卉纹样则是以洛可可艺术绘画风格的表现为主,并且有不少模仿德国迈森瓷厂的制品;人物纹样是最丰富多彩的,很多器物绘着圣经、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西方人日常生活等。在中国人物纹样方面,明代和清代的服装都大量出现,其中闺阁仕女图特别受到欧洲人的喜爱,被他们昵称为“修长的伊丽莎白”。
  欧洲市场萎缩北美市场勃兴
  岭南气息加重
  广彩瓷在欧洲的兴盛持续了差不多一个世纪之久。到18世纪末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以及曾被火山掩埋的意大利古城赫库兰尼姆和庞培的发现引发的“新古典主义”的勃兴,纤巧优雅的洛可可风格被斥为衰退和腐败而迅速退出社会审美主流;另一方面,以德国的迈森瓷厂为标志的一大批欧洲本土瓷厂,掌握了可与中国瓷媲美的硬质瓷器烧制的技术。这些原因导致了广彩瓷器的市场萎缩。
  但此时,北美大陆成为广彩瓷的又一个大市场。受制于英国的封锁而无法打开欧洲市场的美国商人将拓展海外市场的目光瞄准了中国。1784年8月,“中国皇后号”商船抵达广州,正式开启了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航线。这之后,订制瓷逐渐被大批量生产的瓷器所取代,广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例如19世纪的广彩瓷上专门描绘动物纹样的少了,但却和嘉庆、道光时期瓷器上山川名胜、花卉、瓜果、翎毛、草虫纹装饰手法接近,具有更多的岭南气息。
  美国“镀金时代”
  引发
  广彩的“织金彩瓷”
  对于早期广彩的研究和收藏,至今在国内都相当薄弱;而在收藏最丰的欧洲国家,往往将广彩笼统列入“粉彩瓷”的大类中加以研究,缺少独立、具区别性的研究。1980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夏鼐在瑞典哥德堡历史博物馆参观时,曾经见到一大批18世纪中国外销瓷,其中很多就是广彩,但当时中国的许多专家对这种瓷种几乎毫无了解。
  研究的薄弱、实物的稀缺导致概念模糊和认识的狭窄。比如直到1985年,广州举办了首次《广州织金彩瓷三百年名瓷展览》,但当时仍使用了“织金彩瓷”这一远不能涵盖广彩全部内涵的命名。陈玲玲解释,在广彩上大面积施金的做法就是从19世纪中期才开始的,因为此时的美国在装饰艺术上流行“镀金”的时尚,所以人们把这个时期称为“镀金时代”,大量销往美洲国家的广彩瓷,自然投其所好。久而久之也就成为广彩的一种特有装饰风格。广彩是使用多彩种的瓷器,主要为珐琅彩和粉彩。从色彩学的角度来看,由于早期广彩瓷的色料多用矿物原料,而近代则多为化工产品,所以前者彩料施得厚,发色不够理想,色彩较为沉暗,金彩也不够亮。在色彩的调配和运用中,比较多的是使用复色,因此能很好地表现层次与和谐。这个时期有两种色彩值得特别注意,这就是干大红和麻色。近代的广彩瓷多使用原色,以红、绿、金色为主,色彩鲜艳,金光夺目,但彩料偏薄,并且有变色和脱落现象。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浏览次数:730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