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说寿屏缅怀先人勤俭持家

来源/作者:网络 |
  汕头不少乡村仍保存着明清寿屏并被视若“村宝”
  昨天,是农历的正月十二,也是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南溪村的“社日”。在祠堂里,一幅巨型屏风前围满了乡亲及闻讯而来的文史界朋友。年近八旬的赵老伯指着屏风告诉众人:这是南溪村的“镇村之宝”,已有240多年的历史。
  寿屏体现民族精神传承
  该巨幅屏风高3米,长约6米,由十二扇折屏组成,正面为金字书写的一篇祝寿文章,背面则是工笔重彩的贺寿画卷。据赵老伯介绍,二百多年前,南溪村的赵子茂以勤俭为本,家道日隆,仍不忘教育儿孙勤俭持家。赵子茂的行为感动了乡邻和亲友。乾隆三十二年(1767),在他84岁生日时,潮汕当时的25位进士、举人、贡生,和240多名族戚、姻亲,联合制作了这一屏风为他祝寿;乾隆壬申科进士、河南宜阳县知县陈颐璧还专门撰写了《荣寿序》。
  这个祝寿屏风向来被视为“村宝”,一直被妥善收藏保护。曾经有多人许以重金收购,均被婉拒。村老年人协会在今年的“社日”搬出它,由村里的老辈作讲解,为的是让后代了解祖先事迹,承传勤俭精神。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景熙先生认为,南溪村的这个祝寿古屏,实际上是一件“家族文物”,反映了一个家族史以及家族内部的文化传承。同时,它又是一件地方文物,其意义超越了一个家族、一个乡村。像南溪村寿屏这样的图文并茂而又具体可考的文物的流传,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一种薪火相传。
  再穷也不卖和卖了修路
  寿屏是举行贺寿仪式时送给寿主的礼物,是明清时期官宦富贵之家交往应酬的一种高规格的礼仪。寿屏做工考究,装饰华丽。正面多为贺寿文,称为《荣寿序》;序的末尾多题写祝寿者姓名、籍贯、科举功名、官衔职位及与寿主的关系。据了解,汕头不少乡村也像南溪村一样,将寿屏视作“村宝”,世代相传。
  澄海区隆都镇宅头村有一幅“描金漆画庆寿大屏风”,至今仍珍藏在村里,不过他们收藏方式有点特别:一幅屏风十一户人家分别收藏。
  据宅头村老年人协会负责人介绍,清雍正年间,其先祖陈伯淮70大寿那年,亲友特别制作了两副寿屏。小的高1.8米,长4米;大的高2.8米,长5.5米。一面描绘“郭子仪庆寿”情景,上下两边绘有一百只鹤及各种儿童游戏;一面用楷书写祝寿词,上下两边用篆书写有一百个“寿”字,并分别绘有各种古代乐器和潮汕风俗画。后来,小的一副损坏散失了,只剩下大的一副。1997年,村里有人提议将屏风以20万元的价钱卖给古董商,遭到村里大多数人反对。他们认为,生活再困难也不能变卖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宝贝。后来大家一致通过了“化整为零”的方法,十一户每户保管一扇折屏,需要时再搬到一起组合起来。
  跟宅头的寿屏命运不同的是云路头寿屏。清朝中后叶,隆都云路头人吴怡爱发达之后,先后捐银修筑隆都的横堤、维修湘子桥一洲。八十大寿时,乡里缙绅联合赠送了一幅寿屏,当时造价五千两银子;解放后,该寿屏归村集体所有。1985年,村干部集体决定将其卖给古董商,所得20余万元用于修筑村道。本报记者 王漫琪 通讯员 金利明 摄影报道
浏览次数:829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摄影拍卖看看英美   上篇文章:巨型树根老龟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