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清朝光绪年间的文凭什么样(图)
来源/作者:网络 |

光绪年间户部执照纸很旧了 但依然还清晰
南安罗东镇潭溪村民黄先生意外发现,自己家里珍藏着两件清光绪年间的“捐监”执照,经鉴定,这执照就是当时的“文凭”。泉州市文物工作者刘志成说,这两份执照的发现,对研究清代捐纳制度和国子监史有一定的价值。
调皮小孩撬地板地里木箱藏执照
执照是前些时候意外发现的,在黄先生家的百年祖屋里,几个小孩玩过家家游戏,有个调皮的小孩把一间偏房的木地板撬开,意外发现了执照。
执照共有两份,一份两张,分别是“户部执照”和“监照”。这两张“文凭”上的字迹绝大多数清晰可辨,从时间上看,一张是清光绪四年(1878)的,一张是清光绪五年的,持有者都是“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人”。
刘志成逐字辨读后说,这是当时的户部为“筹饷”而“捐监”,同时做这事的还有国子监。户部和国子监分别把各省上报清册所列的内容填入“户部执照”、“监照”,经办人员对填写的姓名、金额核对时用朱笔画圈,填上三代祖宗名字和日期,无误后,盖上“户部之印”、“国子监印”,并在中缝盖章或画押,填发后分发到各省转至捐监者收执。
“户部执照”是户部发给纳监者交银的正式收据,捐纳者凭“户部执照”,可以到国子监换“监照”。“监照”是国子监发给纳监者的监生执照,也是监生的资格证书、学历证书。
父子花钱买文凭填上祖宗三代名
令刘志成特别感兴趣的是,执照上写有三代人的名字。比照两份“文凭”上的祖宗三代姓名,他发现,清光绪五年的那份执照,持有者叫黄廷元,花了43两银子买了个“文监生”,清光绪四年的那份执照,持有者叫黄清芬,也是花43两银子,不过买的是“武监生”。两份执照的持有者为父子关系。
刘志成查阅有关资料后介绍,捐监与在我国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无关,是朝廷为缓解财政困难的无奈之举,从中可看到封建王朝消极腐朽的一面。
名词解释
监生与捐监
清代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学生。捐监是地主、商人、富家子弟曲线进入仕途的捷径,如未取得秀才资格欲应乡试考举人,或未取得科名而欲捐官者,都必须先捐监生作为出身。有了监生文凭和名号后,一是具备了捐纳官职的资格,二是可直接参加三年一次由布政使司举办的乡试,走正常渠道入仕。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家藏59年前的万元存款单(图) 上篇文章:钞券版《清明上河图》上海亮相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报纸收藏发热:被溢价40倍的历史
- 碎瓷拾荒者欲筹建落马桥元代窑址博物馆
- 润格与名气:书画市场显规则
- 毫克藏金:西泠田黄石饕餮盛宴
- 玩家晒奢华游戏室 众多收藏让人羡慕到...
- 我的胡杨
- 中国当代瓷器只能是国际市场的地摊货吗...
- 福建运通2008春季中国书画拍卖会2...
- 商寅泉:紫砂收藏从泥学起
- 陈年老茶古董价极品普洱受追捧
- 1.008亿 《爱痕湖》刷新张大千个...
- 珍宝飘零:恭王府旧藏文物散落寻踪
- 明清金铜佛像收藏日渐升温 国内成交价...
- 国家博物馆举行言恭达书法长卷收藏仪式
- 以收藏纪念币纪念钞为“诱” 设非法集...
- 书画市场更惨淡:买家惜金卖家怕亏
- 黄杨木雕成民间收藏新贵 三方面显投资...
- 奥运珍品海口引收藏热 一天订金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