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沈阳大叔30年画3000余幅钢笔画
来源/作者:网络 |
梁守信这些年一直没有放弃他热爱的钢笔画事业,这是他的作品。 来源: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王迪摄
中山广场、新华书店、北市场邮局、老北站……两三百幅钢笔画,每一幅画都承载着一段历史,那些城市中被珍藏的爱和记忆。
坚持30余年画出3000多幅钢笔画,用坏300多支钢笔,记录30多年沈阳的变化和发展。
用钢笔画出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他右眼睛视网膜脱落,仍旧坚持每天画画。花费一个月的时间,画出中山广场的长卷,妻子是他的第一读者。
他是沈阳市民梁守信,54岁的他说,“画钢笔画是生活的一部分,未来还会继续画下去,为梦想而画。”
30余年画出3000余幅钢笔画
10月24日下午2时许,走进沈阳市皇姑区梁守信的家里,一幅幅钢笔画展现在记者眼前,北市场邮局、马路湾新华书店、中山广场……
今年54岁的梁守信,从小喜欢画画,一有空闲时间就画上几笔。有一次回家的路上,梁守信看到太原街附近的一处街景非常美,他拿出笔就画,“当时就是随手画画,没想到画出来的效果还不错,我自己挺满意的。”
梁守信毕业后到沈阳机车车辆厂工作,“工作之余我都会到绘画班学习素描。那时见啥都喜欢坐下来,画上一两个小时,大多是老北市和皇姑的街景。”
梁守信第一幅钢笔画,是机车车辆厂的工地,“当时在单位反响挺大,还组织爱好画画的人一起学习,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很有成就感。”
梁守信告诉记者,这些年画钢笔画从没停下来,“老沈阳的画有两三百幅,所有的加起来有三千多幅。这些画有沈阳比较著名的景点,还有一些彩色小动物等。”
这些年用坏两三百支笔
一有时间,梁守信就拿起笔画起来,不管走到哪里,兜里肯定装着一支钢笔,这也是他30多年的习惯了。
刚开始的时候,梁守信画的大部分都是距离家不太远的景点,比如北市场邮局、皇姑影剧院、老北站等,“那时以素写的形式画画,基本上都是一次成型,不太满意的就回家重画。”
10月24日下午,记者看到他的笔下,1982年的老北站还是一个拱形建筑,旁边还有一根孤零零的电线杆。来往的人很多,停车场没有私家车,都是老旧的公交车。
梁守信说:“钢笔画是通过单色线条的变化和由线条的轻重疏密组成的黑白调子来表现物象的。”为了更精准地表现实景,每一次出去画画前,梁守信都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这里的故事。可以说,每一次出去画画,都像去完成一项工程,有些作品一天就完成了,但有些作品通常要画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说着,他指着桌子上的画和地上的钢笔盒,“这些画用坏了两三百支钢笔。”坚持一个月画完中山广场长卷在这些画作中,梁守信最喜欢的是中山广场的长卷,这幅画也是他和妻子一起完成的画作。梁守信回忆,当时中山广场周围有不少景点,而且这些景点在沈阳也比较出名,他就把广场四周的建筑全部画下来,“每天吃过早饭,就拿着一个小凳子在现场画,一画就是三四个小时,中午回家简单吃口饭继续画。妻子每天都陪着我去,我画画的时候,她在一旁看着个别的细节,看是否画得和实景一样。”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月过去了,这幅画终于画完了,“因为广场四周有很多的小建筑,不是一次就能看全,所以需要多次到现场去仔细观察,再把不合适的地方修改,总共去现场看了十多次,十多万笔才画完。”画画的工具非常简单,“一支钢笔足够了,复杂的地方会用铅笔打草稿。”梁守信笑着说,“这幅长卷的完成离不开妻子的帮忙,她不仅帮我观察一些细节的地方,还是我的第一读者,及时给我建议。”一旁的妻子王女士说,“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我再辛苦都算不了什么;现在我们没事的时候,会拿出这些画一起看,共同忆起当时的情景,全是甜蜜的回忆。”他眼部手术后坚持完成画作梁守信说,“画钢笔画特别累眼睛,经常会出现用眼过度的情况。”2014年,梁守信去了北京画画,“因为那里古建筑比较多,我在天坛、后海等地方画画,把那里的老北京炸酱面馆画出来了,还把一条条的美食街画出……”2015年,梁守信回到了沈阳,这一年,他在画雷锋的头像。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右眼睛看不太清,“在家坚持了十多天没有恢复,我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视网膜脱落,直接做了手术,医生建议我不能用眼过度。”但是他为了及时完工,硬是在养病期间,画完了雷锋的画。为此,妻子王女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多次劝他都不听,他说画不完吃不好睡不好,画画是他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