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农民家谱藏百年旧官报 揭开清末官报面纱
来源/作者:网络 |
李先生发现的《江西日日官报》
李先生是中国人民银行万载县支行的一名员工,工作之余爱好收藏古物。1月底,他在万载县双桥镇一户农民家中的家谱夹页中发现了一张清末报纸——《江西日日官报》,所印出版日期为"西历一千九百零八年正月十号,礼拜五,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七日",即公历1908年元月10日、农历1907年十二月初七,至今正好百年。本报记者于日前采访了李先生及相关专业人士,揭秘清末江西官报的神秘面纱。
保险业在江西开办的年代被推前至少10年
李先生发现的这张报纸由于年代久远,已被虫蛀出了好几个洞,折叠处也全部烂开,成了互不相连的几块,但发黄的纸页上文字还是清晰可读。尤为珍贵的是,报纸上有三条对金融货币史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首先报纸的左上角有一则关于"永生人寿保险公司"广告,里面除了宣传参保益处之外,还注明了参保方法、公司地址、经理及职员的姓名等。这一发现将江西金融史关于保险业在江西开办的年代由民国时期上推至了清代。其次是报纸上印有《江西官银钱总号详订推行官票章程》,内容涉及为何要推行官票,推行官票的品种、样式,印制发行程序,推行措施等,对研究江西地方金融货币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报纸还附有"十二月初六日行情:东宝二两、铜元六0三、厘封三九、英洋七0七、龙洋九四三、花洋九三、盐封五四、票钱六钱、官票二钱、申票五二、汉票五两、赤金三口口(因残破后两字难以辨认)。"据李先生猜测应该是当时货币市场行情,但非常的繁杂混乱,让人难以置信。货币品种中既有一般金属铜质货币,也有贵金属金、银质货币,纸质货币;既有官方货币,也有地方货币,还有行业票据代行的货币;有国内货币,也有国外货币。从货币单位看,既有贵金属的银两制,也有从西方引入的规元制,还有中国沿用了千年的货币单位制钱文。当时铜钱还未退出市场流通,方孔铜钱和铜元也都是以文为单位,也有部分钱票也是以文为单位。从行情的比价关系看,有一些像是不同货币之间的换算比率或兑换时的折水率,有一些又像是由某一机构或官方给定的标准定价。南昌与武汉、南京、上海等重要通商口岸相距不远,南昌的货币市场行情与全国主要城市的货币市场行情不会有多大差异,这50多字的货币行情为研究清末货币史提供了最为真实可靠的依据。
版式已基本符合现代报刊的要求
这张报纸是大四开版式,栏目包括京都要闻、各省新闻、各国新闻、专件、时论、转抄、广告等。由版面可见广告占50%,新闻占25—30%,编排方式和内容比重大致相当于当时业务领先的《时报》。据记者了解,官报活动方式是近代型的,其内部机构的设置分工,版面按内容性质的分类编排,基本符合近代报刊的要求,已接近或类似同时期的民营报刊。
使用较为落后的雕版印刷
在版面的外观方面.当时的官报基本都使用铅活字排印,但各报仍有差异。《江西日日官报》则还使用较为落后的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其制作步骤是制作原稿,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固定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再让各种技术水平的工匠在木板上雕刻绘上的、画上的或写上的原稿,大师级雕工负责精细部分的,到雕刻比较便宜的木头或比较不重要部分的才会用比较没有才能的工匠。先在木板上刷上墨,后在印刷机中加压形成原稿的复制品。雕版印刷在初期投入时会更便宜一些,这个工艺也具有更多的艺术绘画的自由。不过,印刷版不耐用,在印刷使用中很快就会损坏,需要不断更换,这限制了大量印刷的可能性。
宣告了古代新闻传播形式和传媒形态的终结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刘教授告诉记者,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报刊得到很大发展,民营报纸也迅速崛起。面对这些宣传攻势,清廷一方面进行镇压,另一方面也开始创办官报,以占领舆论阵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吕海寰、伍廷芳奏请推广官报获准,于是各省纷纷创立官报,《江西日日官报》就是在此时创办。官报的问世,宣告了古代新闻传播形式和传媒形态的终结。它的内容范围和权威都远远超过了当时以抄录官方准许发行为主要内容的《京报》,活动方式也不是《京报》可以比拟的。延续千年的中国古代形态报刊终于被形式更为先进的官报所取代,这不能不说是报史上的一个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