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玩老家具大忌:整旧如新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黄新原
一位朋友爱玩老硬木家具,东西买回家,无一例外首先要上火碱清洗一遍;又因为自己学过木匠活儿,所以又无一例外要把不平的地方用刨子刨刨,不光的地方用砂纸打打;有时还把腿儿上糟了的部分锯掉一块,再找一块好料镶上,他说老家具不好好拾掇拾掇心里别扭。而等他把一件老家具“拾掇”完毕,心里不“别扭”了,新的问题又来了,他开始抱怨:这家具怎么打多少遍蜡也不透亮,明明是红木的东西,离远一看怎么跟“铁糙”(铁力木俗称)似的?
我这位朋友犯了玩老家具的大忌,那就是他太爱动手。
说起古玩各种门类中,最容易不慎被“整旧如新”的恐怕就是竹木制品,而最容易引起人的“拾掇”欲望的,当属家具。因为家具经过长年使用,最容易表面风蚀、骨架变形、零件丢失。拿回家来如果不修不整,大多数根本无法使用,有的甚至都“站”不起来。但是怎么修,却大有讲究。我个人认为,所谓“修”,应该只限于“粘”和“擦”。
粘,就是用胶把要散架的东西粘牢,这里附带要说的是,有人主张粘老家具只能用膘胶,我却认为如果有膘胶,又有会使用膘胶的师傅,那当然再好不过。但如果一时没有专门“伺候”老家具的师傅,那么现在流行的乳胶也不是不可以用,因为乳胶性平和,干湿之间膨胀系数不大,因此榫入卯中,概无崩胀之虞。而乳胶最大的优点是见水即化,拆装随意,就算是修复绝世精品,在没有遇到专业师傅之前,先把东西“立”起来玩着,将来一旦得遇高手再拆开按“经典”方法重装,也基本于东西无损。但切忌不要用“502”和环氧树脂之类的胶。这类胶都会增加木质的脆性,容易损坏木料。尤其是环氧树脂,极易在卯眼中膨胀,造成崩裂。而最大的问题还在于这两种胶的不可逆性,一旦用上,便再也无法洗净还原。因此有人对这种不负责任的方法斥为“下绝户手”。按我自己的体会,“粘”是为了“立”,东西一立起来,就有了玩头,不然一捆“柴火”放在床底下,东西再好也活不起来。东西立起来了,有了使用价值,就附上了“人气儿”。人们说玉最随人,我说家具也随人,它一旦投入“现役”,开始为主人所用,就会很快产生“灵性”,它的美也就会很快显现出来。
再说“擦”。家具一投入使用,当然就要擦,恐怕再没有比这更普遍的共识——家具,尤其是硬木家具,是越使越好,越擦越亮。这一点我有亲身体会:一件快散架的家具,在当院日晒雨淋多少年,买回家粘好了就使,也用不着老打蜡,只用抹布每天擦擦,不出半年,原来白生生的颜色就会变深,原来干沙沙的表面就会现出包浆来,再也找不出原来的窘样。
如果说普通人对老家具可以“动手”,我认为,也就只限于上述“粘”和“擦”两项,其他工作一般水平的人是没有资格做的。有人说这是不是有点故弄玄虚——不就是木头吗,有什么不能动的?其实不然,普通木头当然可以毫无顾忌,可现在说的是历经百年甚至数百年、具有古董甚至文物价值的“木头”。人们都有这样的常识,古画讲究原装原裱,老钟表讲究原芯原套,老家具也讲究所有的部件都是“原来当儿”。这里所谓“原来当儿”,除了指没有“配活”(丢失的零件后配)外,还有一个重要含义就是要有原来的品相和“风骨”。尤其是红木,性大性活,一旦散开,加之外界干湿无度,部件最易走形。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翡翠赌石文化节定期开石鉴宝 上篇文章:搞收藏切忌执迷不悟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远浦归舟
- 收藏锦囊 如何分辨古陶瓷品的真伪
- 万元翡翠钱:买回石榴石
- 马未都说收藏第四讲:中国的坐具(3)
- 左光斗六面文印章与史可法“宜城天堑”...
- 大奸臣蔡京的书法:天赋极高 终有大成
- 万珺说翡翠:怎样看待翡翠的缺陷(图)
- 这些玉雕作品为什么会获奖
- 伪款损珍瓷
- 与时间赛跑的他们 如何使尘封的古书画...
- 老照片识别四方法
- 古人如何理解和运用“光影”
- 挑选核桃的四大要素
- 鉴识雍正和乾隆瓷要点
- 书画辨伪还需新思维
- 董其昌书画及其辨伪
- 鉴赏|花口碗——宋人的饮食雅趣
- 在中国怎样投资当代艺术品?
- 皇帝为表“惜贤敬老”而赐拐
-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 粤省军政府伍圆通用银票赏析(图)
- 红山文化玉箍形器试解
- 黄龙玉实为黄蜡石非真玉
- 一个有趣的问题:雍正时期如何认识唐双...
- 从扬州八怪到海上画派 窥文人画派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