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爱好收藏先读书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盛世收藏热,今天喜欢古玩的朋友越来越多,近日与藏友交谈之间,竟发现不少人因买了赝品而大叹其苦。这使我想起近日读到的两本好书。一是蔡国声的《古玩经眼录》(学林出版社),此书副题是“古玩鉴定五十讲”;另一本是《马未都说收藏》(中华书局),我读后大受启迪,在此推荐给爱好收藏的朋友们。
说到古玩,不少人对它颇有兴趣,却又感到学问太深奥。我家中此类藏书已有上百册,但不少书太专业,或讲得太玄乎。《古玩经眼录》的作者以实物(陶、瓷、玉、青铜、木雕、牙雕、竹刻等)为例,讲解这些古玩的背景、历史与特点,讲得深入浅出,而又言之有物。比如讲陶,陶分彩陶、黑陶、白陶和釉陶四种。彩陶历史最悠久,距今已有五千余年历史,“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与“良渚文化”的彩陶最著名;黑陶则产生于山东的“龙山文化”;白陶与釉陶则发明于殷商时期,由于高岭土含有微量铁元素,硬质的釉陶已具备了发展成瓷器的特点。这一章表述简洁明了,对人们认识陶与瓷的起源,一目了然。再如作者讲古玩杂件,作者认为广大收藏爱好者往往忽视了对杂件的研究与收藏,蔡国声先生列举了杂件的种类,一一作了艺术分析,读来兴趣盎然。作者还对景泰蓝、砚雕、竹黄、沉香木与玉器作了细致分析与介绍,既开拓了读者的知识面,又教了不少识宝的窍门。
我平时常看付费电视“天下收藏”节目,听有的嘉宾讲解,明显带了“炒作”的味道,怂恿收藏者去高价投资,但蔡先生不是,他的讲解是艺术性的、技术性的,值得向大家推荐。
马未都,原来与我同行,也是当编辑,后来迷上收藏。读《马未都说收藏》,如同听纪连海、李亚平、易中天、于丹讲史。此类书这几年很火热,但我一直未买,原因是我在十年浩劫中通读了“二十四史”,对国史不能说了如指掌,也是知之七八。但谈收藏,我自认还是门外汉,这次读马未都妙趣横生的文字,很过瘾。比如他讲家具,从门类讲到式样、用材,表叙清楚,辨伪明了,既有学问也有趣味,还有故事与经历。他讲1996年美国一个富翁以50万美元买下一把中国黄花梨交椅,后捐给博物馆,博物馆将其展出,允许参观者都可以坐一坐,让大家享受一下中国家具的魅力。那天来了一位300公斤的胖子,他要试坐,工作人员也拦不得,结果他一坐下,400岁的椅子散了。可美国人没让他赔,还向胖子道歉,害他摔了一跤。这椅子后来修复一新后,再也不让人坐了。这件事反映东西方人的不同文化观念,类似趣闻还有很多。全书共六册,每册居然都印了60万册,可见此书受欢迎程度。
喜欢收藏,是人生一大乐趣,但涉足收藏之前,还是首先要学知识。先读书,再出手,那么你才会成为一个明智的收藏家。
说到古玩,不少人对它颇有兴趣,却又感到学问太深奥。我家中此类藏书已有上百册,但不少书太专业,或讲得太玄乎。《古玩经眼录》的作者以实物(陶、瓷、玉、青铜、木雕、牙雕、竹刻等)为例,讲解这些古玩的背景、历史与特点,讲得深入浅出,而又言之有物。比如讲陶,陶分彩陶、黑陶、白陶和釉陶四种。彩陶历史最悠久,距今已有五千余年历史,“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与“良渚文化”的彩陶最著名;黑陶则产生于山东的“龙山文化”;白陶与釉陶则发明于殷商时期,由于高岭土含有微量铁元素,硬质的釉陶已具备了发展成瓷器的特点。这一章表述简洁明了,对人们认识陶与瓷的起源,一目了然。再如作者讲古玩杂件,作者认为广大收藏爱好者往往忽视了对杂件的研究与收藏,蔡国声先生列举了杂件的种类,一一作了艺术分析,读来兴趣盎然。作者还对景泰蓝、砚雕、竹黄、沉香木与玉器作了细致分析与介绍,既开拓了读者的知识面,又教了不少识宝的窍门。
我平时常看付费电视“天下收藏”节目,听有的嘉宾讲解,明显带了“炒作”的味道,怂恿收藏者去高价投资,但蔡先生不是,他的讲解是艺术性的、技术性的,值得向大家推荐。
马未都,原来与我同行,也是当编辑,后来迷上收藏。读《马未都说收藏》,如同听纪连海、李亚平、易中天、于丹讲史。此类书这几年很火热,但我一直未买,原因是我在十年浩劫中通读了“二十四史”,对国史不能说了如指掌,也是知之七八。但谈收藏,我自认还是门外汉,这次读马未都妙趣横生的文字,很过瘾。比如他讲家具,从门类讲到式样、用材,表叙清楚,辨伪明了,既有学问也有趣味,还有故事与经历。他讲1996年美国一个富翁以50万美元买下一把中国黄花梨交椅,后捐给博物馆,博物馆将其展出,允许参观者都可以坐一坐,让大家享受一下中国家具的魅力。那天来了一位300公斤的胖子,他要试坐,工作人员也拦不得,结果他一坐下,400岁的椅子散了。可美国人没让他赔,还向胖子道歉,害他摔了一跤。这椅子后来修复一新后,再也不让人坐了。这件事反映东西方人的不同文化观念,类似趣闻还有很多。全书共六册,每册居然都印了60万册,可见此书受欢迎程度。
喜欢收藏,是人生一大乐趣,但涉足收藏之前,还是首先要学知识。先读书,再出手,那么你才会成为一个明智的收藏家。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伦敦市鉴定委员会拒对巴斯奎特作品认证 上篇文章:老相机收藏四大原则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你知道邮票收藏的这些陷阱吗
- 特朗普参观的百年宝蕴楼 有什么来头
- 半束罗裙半胸前:从文物看唐代女性装束...
- 国家宝藏打call的石鼓文 吴昌硕应...
- 万珺说翡翠:什么是古典翡翠的时尚设计
- 揭秘:青金石常见造假手法
- 当代没骨画的传承发展:当代没骨画展开...
- 印象主义先行者马奈:画我所见
- 收藏家翡翠课程让藏家眼光不再打眼
- 投资古玩六大要诀
- 弘一大师书法内涵略探:书法佛法 相通...
- 《千秋万代》双王大师尊全球发布会在京...
- 走进上海博物馆“墓室” 千年壁画“活...
- 收藏新贵 小小怀表有门道
- 吴昌硕晚年行草 有锥画沙、屋漏痕之妙...
- 透过沈周文徵明等人的朋友圈 嗅才子的...
- 从克林姆特的经典之《吻》学装饰配色
- 家具艺术家陈玉树受邀参加亚洲多样性文...
- 封面之美:你知道你的书架上藏了多少艺...
- 《清明上河图》的文化效应 推动市肆风...
- 当代艺术界赈灾义拍成交额突破5100...
- 艺术性无关画幅尺寸
- 古玩捡漏的四种能力
- 认准大师级作品
- 鉴赏|山西古代文明精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