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也说“高昌吉利”钱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360百科 “高昌吉利”钱简介:唐朝贞观年间西部 (今新疆地区)高昌国当时铸行的一种流通货币,有大样、中样、小样等多种版别。 …… 此钱曾于1928年在吐鲁番出土一枚,存世量不足三枚,可见其珍稀之程度!

“ 高昌吉利”钱,因其铸量少、铸工精,人们喜欢它,研究它。其中以盛 观熙先生的《“高昌吉利”钱补说》(1—3)最有代表性,也最具影响力。
文章从目前研究“高昌吉利”的现状着手,全面详尽地阐述了高昌王国的历史、经济、及社会状况,并对“高昌吉利”钱的铸造年代、铸造者、铸造地、铸造量,都作了具体细致的考察,最后得出“高昌吉利”钱的“辨伪要处”。特别是文章的最后:“‘高昌吉利’钱的版式及辨伪”部分所设定的“‘高昌吉利’钱鉴定的要处”,被泉界捧为厘定该钱真伪的不二法宝。360百科 “高昌吉利简介”中的“ 高昌吉利”钱,便是明显的一例。这里,本人根据目前所见的几枚钱币,作肤浅的思考、粗略的比较,也说说“ 高昌吉利”钱,以期共同交流、探讨。盛观熙先生在“‘高昌吉利’钱的版式及辨伪”部分写道:在字体的局部处理中,亦见作者刻意经营。如“高”字下部左右,直接与穿 孔相互连接;“昌”字两日中间的一横,左联而右离,以免除方块汉字呆板的弊病;“吉”字竖笔与内郭相连;而“利”字最具该钱的特征,其“禾”字首笔微弯,中竖垂针顿笔,最绝妙之处为右旁的刀部,内中末笔以点代竖,全部的精神集中于此,可谓“画龙点睛”之作。且此点安排在“禾”部的中间,即横与捺之间,钱文书法细微之处,从中可见一斑,这也是高昌钱钱文辨伪的最关键之处。上述钱币文字的几处细部,正是我们对“高昌吉利”钱鉴定的要处。凡是“利”字右旁刀部内,一竖者基本上是有问题的;凡是一点者当为真钱。当然,各类光背钱中,钱文也有不同的细微变化,
这也就是我们钱币研究者称作的小版别。现在我们根据上述盛先生给出的“‘高昌吉利’钱鉴定的要处”,来审视下面这块钱范。


本钱范规格:78mm×78mm×5.mm,重量168.8g,内含四枚直径约27mm的“高昌吉利”钱模。 我们按照盛先生给出的“‘高昌吉利’钱鉴定的要处”逐一比对后发现,钱范中“高、昌、吉、利”四个字,就有三个字不对:1、“昌”字两日中间的一横, 左右均 “离”; 2、“吉”字竖笔与内郭不相连;
3、“利” 字最关键,其“禾”字首笔不弯,右旁的刀部,内中末笔是短短的竖,而不是圆圆的点。盛先生说:凡是“利”字右旁刀部内,一竖者基本上是有问题的;凡是一点者当为真钱。那么,钱范中“利”字这关键的一笔,到底是一“点”还是一“竖”?我们再仔细审视,它既不是圆点,也不是中国毛笔书法中的长点,而是“短竖”。它同“高”字第一笔的点相比, 差异非常明显。如果硬要把它说成“点”,就是自欺欺人了!现在,从盛先生方面来看,单凭“利”字这一点,就可以判这钱范为“伪”了。更何况“昌、吉”二字也不对,岂不是“假得不能再假了”吗?这样,问题就出来了。究竟是这钱范不对,还是盛先生的“要处”出了问题?我们希望从盛先生的三篇《“高昌吉利”钱补说》中找到“‘高昌吉利’钱鉴定的要处”的依据。
虽然我们找遍了三篇数万字的《“高昌吉利”钱补说》,仍然没有找到“‘高昌吉利’钱鉴定的要处”的直接依据,也没有看到一张图片。但是还是能能够感受到盛先生是很注重实物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以目前所见的“高昌吉利”钱为依据,来证明此钱范存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首先,从钱范本身来看,它的比重已经超过了正常铜的比重,是古代珍贵的输石所铸。且此范工艺规整,字口干净,笔划高耸,非民间所能为。其次,我们找到此钱范的子钱两枚,以及折十钱、大型镇库钱,借以证明。






我们再将钱范和几枚“高昌吉利”钱的钱文,集中起来进一步比较。
1、钱范

2、铜子钱。

3、鎏金子钱。

4、折十大钱。

5、镇库大钱。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这几枚“高昌吉利”钱直径大小不同,但他们的钱文书法同出一辙,惊人的一致。
在网上,我们还找到了三枚缘阴刻大花钱,予以展示。

古泉园丁泉友集藏的阴刻花纹大钱,直径70毫米。

自行车泉友集藏的阴刻花纹大钱,直径71.6毫米。

吴江范甦新泉友集藏的阴刻花纹大钱,银质,直径71毫米。 上述三枚阴刻花纹大钱,虽然直径大小不一,材质不同,阴刻花纹各异, 但她们的钱文书法始终与“钱范”保持一致。于是我们有了一条由钱范——子钱——折十大钱——镇库大钱——刻花大钱,共同组成的严密的证据链。同宗互证,证明本“高昌吉利”钱范存在的真实、可靠。由此可见,盛先生文中“‘高昌吉利’钱鉴定的要处”有失偏颇,很有修改的必要。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5元硬币即将发行!快来看看长啥样 上篇文章:清朝皇家偏爱普洱茶 光绪皇帝一年要喝33斤多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近代铜元巧收藏
 - 汉代滑石钫反映饮食文化与礼制
 - 为收藏鉴赏玉器支招
 - 书画主动型合制造假法辨识
 - 专家提醒:投资收藏金银纪念币要防止受...
 - 邮票辨伪:40倍放大镜显票胆真身
 - 2008:让伪专家假藏品走开
 - 市场上珠宝级珍珠只占10% 养护有四...
 - 大清铜元收藏入门功夫(四)
 - 玉器的上下五千年
 - 判断奇石收藏价值可从四方面入手
 - 纸质藏品最讲究品相好坏 翻新六法可保...
 - 民间收藏实用器中有宝贝
 - 透视电视鉴宝节目背后的玄机:钱味太浓...
 - 书画扇面偷换造假法辨识
 - 晋晓瞳打造福禄天下 九龙至尊致敬时代
 - 版画收藏要掌握五要点
 - 贵金属纪念币的收藏与保管
 - 广州国际艺博会开幕 故宫专家现场有偿...
 - 东海水晶小镇获2018省级放心消费创...
 - 李苦禅收藏观:穷藏也能收来好东西
 - 专业造假考验大众鉴宝
 - 河北古窑藏品小常识
 - 第二届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作品联展开幕
 - 藏品并非越老越值钱 因人因时价格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