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老货不见得贵 新货不见得便宜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在一些媒体中的鉴宝节目中,最后大家关注的焦点往往在“是不是真的老货”上,如果被专家鉴定为“新货”,那就感觉是“完蛋了”,“不值钱了”。在马未都的节目里,似乎谈的也都是怎么识别“老货”。这就给许多新入行的收藏爱好者一些错觉,觉得年代越久的收藏品就越值钱。这其实是个误解。因为藏品的市场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价值、稀有程度和工艺水平上。一些高古陶器与瓷器,尽管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因其存世量大,在审美上也缺乏广泛群体认同,其市场价值远远低于后世的一些同类精稀藏品。再比如一对清代的柴木圈椅,今天的市场价只有两三千元,还说是品相好的,而一对今年刚做出来的紫檀圈椅,四五万元都不会卖给你。再比如市面上的和田玉与翡翠,都是新工新料,但是能值个百八十万的太多了。
收藏界还有这样一个说法,当时就很值钱的东西,现在仍会很值钱;当时不值钱的东西,现在还是不值钱。明清时期,当朝的皇帝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制瓷人才到景德镇,专为皇家烧制瓷器。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不计成本,极为精良,在当时就身价不菲。在近年的一些拍卖会上,明清官窑瓷器的精品动辄拍出数千万元的惊人价位。而一些民用陶器、瓷器,因做工较为粗糙、没有什么工艺价值,当时也只卖几文钱一个,直至数百年后的今天,其收藏价值仍然不高,只有百八十元一件。
所以仅仅把“新”与“老”当作判断藏品价值的标准,是不可取的。在这一行里,受益最大的都不是那些“眼力”最好的人,而是对未来藏品的升值空间有良好判断感觉的人。本版撰文/马驰
收藏界还有这样一个说法,当时就很值钱的东西,现在仍会很值钱;当时不值钱的东西,现在还是不值钱。明清时期,当朝的皇帝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制瓷人才到景德镇,专为皇家烧制瓷器。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不计成本,极为精良,在当时就身价不菲。在近年的一些拍卖会上,明清官窑瓷器的精品动辄拍出数千万元的惊人价位。而一些民用陶器、瓷器,因做工较为粗糙、没有什么工艺价值,当时也只卖几文钱一个,直至数百年后的今天,其收藏价值仍然不高,只有百八十元一件。
所以仅仅把“新”与“老”当作判断藏品价值的标准,是不可取的。在这一行里,受益最大的都不是那些“眼力”最好的人,而是对未来藏品的升值空间有良好判断感觉的人。本版撰文/马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小小一只表动辄上千万(图) 上篇文章:祖母绿三件套估价200万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马未都说收藏第四讲:中国的坐具
- 被误解的明代玉器
- 古玩造假层出不穷 十大辨伪方法各显神...
- 画这个字最早是用来划地界的
- 在金铜佛造像中,收藏爱好者应如何辨识...
- 万珺说翡翠:东西方珠宝文化的差异有哪...
- 鉴定招数花样翻新
- 名家画作改头换面值得警惕
- 辨酒识签 解码法国AOC红酒的几个线...
- 明式传统家具榫卯技艺 枯木待逢春
- 怎样淘到货真价实的明清家具
- 如何甄辨真品岫玉
- 红木行业二次创业期到来 需要精准定位
- 马未都:民间行家鉴定胜专家
- 传世字画不仅会收更要会藏
- 哈佛大学收藏的晚清老照片
- 鉴赏丨土与火的智慧密码
- 古玩行里规矩多 教你12条门道
- 看看咱的传家宝
- 马未都说收藏第四讲:中国的坐具(4)
- 赌石江湖故事:不切到最后 谁也不知道...
- 传承收藏文化 增强鉴赏能力
- 爱玉莫痴收藏里的冲动消费陷阱
- 专家建议收藏先武装脑袋:捡漏比中大奖...
- 弘一大师书法内涵略探:书法佛法 相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