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羊脂白玉:不一定越白越好 一掷千金要懂行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古玉,以其精湛的制作技艺、优美的造型、瑰丽的色彩闻名于世。其中,羊脂白玉则以其非常洁白、质地细腻、光泽滋润、状如凝脂等特点,被称为软玉中的上品,极其珍贵。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羊脂白玉的价格一路飙升。近年来,单是籽料的价格就高得惊人,动辄三五十万元一公斤,多则要花上一二百万元。对于广大藏家来讲,一味跟风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多些深入的了解,听听他家直言,做到理智的收藏才是王道。
羊脂白玉不一定越“白”越好
“羊脂白玉不一定越白越好。”中国古玉器研究会秘书长钟林元对于当下玉器收藏中一味追“白”的趋势提出了质疑,“所谓羊脂白玉,就是人们对和田玉中极品的比喻,再加之和田玉每块的颜色温润程度都不完全一样,故所谓的羊脂白玉就永远不可能用一个公式化的固定标准来科学地测定”。
我们都知道,羊脂白玉是和田玉中的宝石级材料,是白玉中质纯色白的极品,具备最佳光泽和质地,表现为:温润坚密、莹透纯净、洁白无瑕、如同凝脂,故得此名。已故我国著名考古专家夏鼐先生也曾在文章中称:“汉代玉器材料……乳白色的羊脂玉大量增加。”可老先生的意思并非给羊脂玉定了白色的性,更没有表示出此玉越白,价格越高的关系。
业界许多人士就认为羊脂白不是纯白,而是带有油脂光泽的白。在白色中有的可透出微微的黄色,质地差的也可在白色里透出微微的浅灰色调。而现如今人们一味向“白色”看齐的做法,显然是对羊脂白玉的误解。
钟林元提到,其实羊脂白玉只是现在人们的叫法,以前只是叫羊脂玉。这个“白”字是人们后加上的,带有了太多主观的色彩。因此过分看重颜色,也大大误导了人们的收藏观。他打了个比方:“假如以我们吃的羊油的油脂和白度为标准的话,那么天下可能就只有一块羊脂白玉了。因为羊油只有一个白度和一个油性,所以我们不能强求。应该严肃地否定当前社会上对于羊脂玉的一种流行说法和取舍的标准。”
同时,钟先生还表示,由于人们对于颜色的判定标准不同,因此到底是不是够“白”也没有标准。他曾经在故宫博物院看到颜色很白的和田玉,可是专家把其归为青玉。而有一块看着是青色的古玉则被列入了白玉。由此,他建议广大藏家切莫把羊脂白玉“越白越好”的说法看成是真理。如果只强调白,而忽略了质地,那么像大理石、石英石等很多相当白的石头就成了玉了。
注意识别和田玉产地
钟林元特别强调,羊脂白玉一般只存在新疆和田的籽玉、山流水和于田县戚家坑的山料之中,其他地方所产的玉料中基本都不具备羊脂白玉的条件。这就是“和田玉”珍贵的地方。
钟先生讲说,羊脂白玉自古以来人们极为重视,但存世极罕,是玉中极品,价格非常贵。白玉不但象征纯洁、高尚、温润,而且象征吉祥、安谧。古人所谓:“温润,仁也!”在古代,帝后才有资格佩上等白玉。如已被国家定为“国宝”的西汉“皇后之玺”就是利用晶莹无瑕的羊脂白籽玉料雕琢而成的。
可目前市场上,特别是新疆市场上出现的一种怪现象,就是遍地都是羊脂白玉,要找羊脂白玉随手可得!其实好多和田玉用的不是那些特别产地的玉料,大多用俄罗斯玉和青海玉替代,而且在市场大量存在,炙手可热。钟林元说,这是误导消费,商家试图模糊俄罗斯玉和新疆和田玉的区别,藏家应该注意识别。
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钟先生称有关部门应统一标准,要求市面上的羊脂白玉注明玉料产地,如和田羊脂白玉、俄罗斯羊脂玉等。
文化为羊脂白玉持续加价
目前,羊脂白玉价格是不是太高了?到底还有多大的升值空间?自古道,“黄金有价玉无价”。所以,和田玉的价格主要还取决于以下三点:第一就是市场;第二就是产量;第三就是人们的文化生活。
“古玉的文化价值是我们平时最容易忽视的。需求是随着人们的逐步了解而增长的,人们了解的越多,需求越多。强烈的需求反过来会刺激市场的扩大。”钟林元表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人形成了崇尚玉器的传统,有一套丰富的传统玉文化体系,这一点对自古以来声名显赫的和田玉,特别是和田玉中的佼佼者——羊脂白玉价值的急剧上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古人认为的玉石之“德”中有“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的说法。意思是普天之下都将其尊为瑰宝,已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温润的玉石也恰是对白玉或羊脂白玉的形容。古人关于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的种种论述,更将玉石的人文内涵提高到了一种神圣的地步。
古人将玉石的品质、色彩对应上了人品、文化内涵,如今众多藏家跟风势头也很严重,往往容易头脑发热。比如近年来很多藏友痴迷于羊脂白玉籽料美妙的皮色,如砖瓦红、橘黄皮等。于是对一些新玉进行“做皮”使其具有古玉一般的颜色,也成了市场“坑蒙拐骗”的一大手法。
钟林元说:“古玉长期通过人手把玩,其皮子固然是很好的,色泽固然是特别温润的。而且它经历了如此久远的历史积淀,其文化内涵不是新玉能比的。”但这些“皮色”要看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料质上。如果一块好的羊脂白玉加上好的皮子是锦上添花,增加它的稀有性。可现在市场上有90%以上的籽料皮子都是人为添染上去的,不但不能为原玉增值,反而容易毁了玉本身的特性。
据了解,羊脂白玉从1992年的价格为100元一公斤涨到现在的30万元、50万元,甚至100万元、200万元一公斤。从过去以公斤计价,到现在的以块计价、以克计价,短短的十几年中,价格翻了数千倍。对于令人咋舌的涨势,钟林元却表示羊脂白玉现在的价格离涨到头还远着呢!(李江)
来源:北京商报
羊脂白玉不一定越“白”越好
“羊脂白玉不一定越白越好。”中国古玉器研究会秘书长钟林元对于当下玉器收藏中一味追“白”的趋势提出了质疑,“所谓羊脂白玉,就是人们对和田玉中极品的比喻,再加之和田玉每块的颜色温润程度都不完全一样,故所谓的羊脂白玉就永远不可能用一个公式化的固定标准来科学地测定”。
我们都知道,羊脂白玉是和田玉中的宝石级材料,是白玉中质纯色白的极品,具备最佳光泽和质地,表现为:温润坚密、莹透纯净、洁白无瑕、如同凝脂,故得此名。已故我国著名考古专家夏鼐先生也曾在文章中称:“汉代玉器材料……乳白色的羊脂玉大量增加。”可老先生的意思并非给羊脂玉定了白色的性,更没有表示出此玉越白,价格越高的关系。
业界许多人士就认为羊脂白不是纯白,而是带有油脂光泽的白。在白色中有的可透出微微的黄色,质地差的也可在白色里透出微微的浅灰色调。而现如今人们一味向“白色”看齐的做法,显然是对羊脂白玉的误解。
钟林元提到,其实羊脂白玉只是现在人们的叫法,以前只是叫羊脂玉。这个“白”字是人们后加上的,带有了太多主观的色彩。因此过分看重颜色,也大大误导了人们的收藏观。他打了个比方:“假如以我们吃的羊油的油脂和白度为标准的话,那么天下可能就只有一块羊脂白玉了。因为羊油只有一个白度和一个油性,所以我们不能强求。应该严肃地否定当前社会上对于羊脂玉的一种流行说法和取舍的标准。”
同时,钟先生还表示,由于人们对于颜色的判定标准不同,因此到底是不是够“白”也没有标准。他曾经在故宫博物院看到颜色很白的和田玉,可是专家把其归为青玉。而有一块看着是青色的古玉则被列入了白玉。由此,他建议广大藏家切莫把羊脂白玉“越白越好”的说法看成是真理。如果只强调白,而忽略了质地,那么像大理石、石英石等很多相当白的石头就成了玉了。
注意识别和田玉产地
钟林元特别强调,羊脂白玉一般只存在新疆和田的籽玉、山流水和于田县戚家坑的山料之中,其他地方所产的玉料中基本都不具备羊脂白玉的条件。这就是“和田玉”珍贵的地方。
钟先生讲说,羊脂白玉自古以来人们极为重视,但存世极罕,是玉中极品,价格非常贵。白玉不但象征纯洁、高尚、温润,而且象征吉祥、安谧。古人所谓:“温润,仁也!”在古代,帝后才有资格佩上等白玉。如已被国家定为“国宝”的西汉“皇后之玺”就是利用晶莹无瑕的羊脂白籽玉料雕琢而成的。
可目前市场上,特别是新疆市场上出现的一种怪现象,就是遍地都是羊脂白玉,要找羊脂白玉随手可得!其实好多和田玉用的不是那些特别产地的玉料,大多用俄罗斯玉和青海玉替代,而且在市场大量存在,炙手可热。钟林元说,这是误导消费,商家试图模糊俄罗斯玉和新疆和田玉的区别,藏家应该注意识别。
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钟先生称有关部门应统一标准,要求市面上的羊脂白玉注明玉料产地,如和田羊脂白玉、俄罗斯羊脂玉等。
文化为羊脂白玉持续加价
目前,羊脂白玉价格是不是太高了?到底还有多大的升值空间?自古道,“黄金有价玉无价”。所以,和田玉的价格主要还取决于以下三点:第一就是市场;第二就是产量;第三就是人们的文化生活。
“古玉的文化价值是我们平时最容易忽视的。需求是随着人们的逐步了解而增长的,人们了解的越多,需求越多。强烈的需求反过来会刺激市场的扩大。”钟林元表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人形成了崇尚玉器的传统,有一套丰富的传统玉文化体系,这一点对自古以来声名显赫的和田玉,特别是和田玉中的佼佼者——羊脂白玉价值的急剧上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古人认为的玉石之“德”中有“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的说法。意思是普天之下都将其尊为瑰宝,已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温润的玉石也恰是对白玉或羊脂白玉的形容。古人关于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的种种论述,更将玉石的人文内涵提高到了一种神圣的地步。
古人将玉石的品质、色彩对应上了人品、文化内涵,如今众多藏家跟风势头也很严重,往往容易头脑发热。比如近年来很多藏友痴迷于羊脂白玉籽料美妙的皮色,如砖瓦红、橘黄皮等。于是对一些新玉进行“做皮”使其具有古玉一般的颜色,也成了市场“坑蒙拐骗”的一大手法。
钟林元说:“古玉长期通过人手把玩,其皮子固然是很好的,色泽固然是特别温润的。而且它经历了如此久远的历史积淀,其文化内涵不是新玉能比的。”但这些“皮色”要看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料质上。如果一块好的羊脂白玉加上好的皮子是锦上添花,增加它的稀有性。可现在市场上有90%以上的籽料皮子都是人为添染上去的,不但不能为原玉增值,反而容易毁了玉本身的特性。
据了解,羊脂白玉从1992年的价格为100元一公斤涨到现在的30万元、50万元,甚至100万元、200万元一公斤。从过去以公斤计价,到现在的以块计价、以克计价,短短的十几年中,价格翻了数千倍。对于令人咋舌的涨势,钟林元却表示羊脂白玉现在的价格离涨到头还远着呢!(李江)
来源:北京商报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给钻石投资者提个醒:谨防钻石产地陷阱 上篇文章:艺术品投资:机会只给有心人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万珺说翡翠:翡翠的收藏种类有哪些(图...
- 解密两千多年历史的故宫神兽各大寓意
- 清乾隆粉彩过枝癞瓜图碗一对126.5...
- 散氏盘铭文书法:道尽守拙藏锋之道
- 巧辨古典家具的真伪
- 大连藏家手中几乎都是仿品
- 常沙娜钟连盛《世纪华章》景泰蓝大盘璀...
- 名家信札造假法辨识(图)
- 董其昌书画及其辨伪
- 慧眼识古玉
- 纸质藏品翻新六法
- 古陶瓷鉴定中的气泡问题
- 中国国际家具展即将开幕 用设计串联生...
- 认准大师级作品
- 画里乾坤:清乾隆瓷板艺术
- 澄远楼主颜明书画收藏法眼独具
- 浅绛彩集书画一身 但易掉色
- 奥运收藏需要火眼金睛
- 李燕辉:你不知道的《时局图》
- 投资贵金属币要注意哪些事项
- 降真香如何鉴别真假
- 皇帝为表“惜贤敬老”而赐拐
- 金银锭真伪鉴别有讲究
- GAC独立首饰设计师联展 蛰伏一年强...
- 拍卖行串通哄抬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