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2万元买的玉貔貅竟是塑料做的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众多玉器收藏者不识货上了大当

良渚古玉璧
昨日,省首届珠宝玉器艺术品博览会在汉口崇仁路收藏市场开幕,早上6时许,便有民众手捧宝贝从三镇甚至孝感、黄石等地赶来,迅速排起长队。
鉴识专家们为300多名市民的千余件宝贝进行了鉴定,发现不少人因为不懂行、不识货,花大价钱买的、当作宝贝的收藏品,竟是一文不名的假货。
市民老黄抱着花了2万元买的足球般大“玉貔貅”,兴致勃勃地找到专家问:“这值多少钱呀?”专家答:“这是塑料做的,不值钱。”他大惊失色,一再说:“不会吧?你抱抱,这么重呢!”
省收藏家协会会长桂祥盛解释,一些不法商贩用白色透明塑料冒充玉器,里面用水泥等当填充物,专门哄骗不懂玉的人。这些大件很重,做工粗糙,用手一敲就砰砰响。
家住武昌的张爹爹小心翼翼地打开层层红布,露出一个白色略显透明的“玉佩”。著名专家蓝蔚一看就看出,是玻璃做的。张爹爹失望地说:“我是冲着它是明代玉佩,才花千把块钱买下的,没想到一钱不值。”
用激光加色做手脚
劣质玉变身“上等美玉”
一个手镯子,在灯光映射下,泛着绿色莹光,许多人以为是“上等美玉”,但在昨日的鉴宝现场,不少这样的绿镯子和绿摆件,都被专家判为“伪劣品”。
专家称,在很大程度上,颜色决定着玉器材质的好坏。有人就专门在品质差的玉材上,用高科技如激光等手段做手脚,给玉加色染色,使差玉看上去貌似“上等美玉”。
在昨日的鉴宝现场,常常可看到这样的情景:有人拿出20多件有着唐宋明清样式的“古玉”,将桌子摆得满满的,但专家的评价只有一句:这都是仿制品,不值钱。许多市民闻言连呼上当。
用现代工艺将普通玉器仿制成历经千百年沧桑的“古玉”,这在昨日的鉴宝藏品中,竟占了近七成。
“多看 多学 少买”
专家教你怎样鉴别玉器真伪
人常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玉器成了近年来市民收藏投资的一大热点,昨日,许多收藏爱好者告诉记者,最头痛的是,随着制假贩假工艺高科技化,玉器的真假太难辨别了。
“不懂玉的人,要多看多学少出手。”昨日,省收藏家协会会长桂祥盛建议市民,收藏和投资玉器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起步阶段一定要多向懂行的人请教,多逛逛市场,谨慎出手。
他说,判断一块玉的好坏,要从造形、做工、材质和年份这几个方面来鉴定。目前市场上那些工艺粗糙、色彩成块状、个大沉重的东西,号称是年代久远的“古玉”,大家一定要慎之又慎,以免吃亏上当。
记者 戴红兵 通讯员 易有章 陈小红

昨日,省首届珠宝玉器艺术品博览会在汉口崇仁路收藏市场开幕,早上6时许,便有民众手捧宝贝从三镇甚至孝感、黄石等地赶来,迅速排起长队。
鉴识专家们为300多名市民的千余件宝贝进行了鉴定,发现不少人因为不懂行、不识货,花大价钱买的、当作宝贝的收藏品,竟是一文不名的假货。
市民老黄抱着花了2万元买的足球般大“玉貔貅”,兴致勃勃地找到专家问:“这值多少钱呀?”专家答:“这是塑料做的,不值钱。”他大惊失色,一再说:“不会吧?你抱抱,这么重呢!”
省收藏家协会会长桂祥盛解释,一些不法商贩用白色透明塑料冒充玉器,里面用水泥等当填充物,专门哄骗不懂玉的人。这些大件很重,做工粗糙,用手一敲就砰砰响。
家住武昌的张爹爹小心翼翼地打开层层红布,露出一个白色略显透明的“玉佩”。著名专家蓝蔚一看就看出,是玻璃做的。张爹爹失望地说:“我是冲着它是明代玉佩,才花千把块钱买下的,没想到一钱不值。”
用激光加色做手脚
劣质玉变身“上等美玉”
一个手镯子,在灯光映射下,泛着绿色莹光,许多人以为是“上等美玉”,但在昨日的鉴宝现场,不少这样的绿镯子和绿摆件,都被专家判为“伪劣品”。
专家称,在很大程度上,颜色决定着玉器材质的好坏。有人就专门在品质差的玉材上,用高科技如激光等手段做手脚,给玉加色染色,使差玉看上去貌似“上等美玉”。
在昨日的鉴宝现场,常常可看到这样的情景:有人拿出20多件有着唐宋明清样式的“古玉”,将桌子摆得满满的,但专家的评价只有一句:这都是仿制品,不值钱。许多市民闻言连呼上当。
用现代工艺将普通玉器仿制成历经千百年沧桑的“古玉”,这在昨日的鉴宝藏品中,竟占了近七成。
“多看 多学 少买”
专家教你怎样鉴别玉器真伪
人常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玉器成了近年来市民收藏投资的一大热点,昨日,许多收藏爱好者告诉记者,最头痛的是,随着制假贩假工艺高科技化,玉器的真假太难辨别了。
“不懂玉的人,要多看多学少出手。”昨日,省收藏家协会会长桂祥盛建议市民,收藏和投资玉器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起步阶段一定要多向懂行的人请教,多逛逛市场,谨慎出手。
他说,判断一块玉的好坏,要从造形、做工、材质和年份这几个方面来鉴定。目前市场上那些工艺粗糙、色彩成块状、个大沉重的东西,号称是年代久远的“古玉”,大家一定要慎之又慎,以免吃亏上当。
记者 戴红兵 通讯员 易有章 陈小红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如何收藏艺术陶瓷 上篇文章:破解香玉千古之谜:中国历史上并无金香玉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清嘉庆胭脂紫地洋彩开光山水图碗92万...
- 佛教艺术品:拍场标配 市场新宠
- 纸质藏品翻新六法
- 名家书画保留节目与相对克隆伪品之辨识
- 万珺说翡翠:翡翠的出产地在哪里(图)
- 古今通宝艺术理财:艺术品投资五要则
- 哪些连体钞品种被裁切过
- 揭秘黄花梨:黄花梨为什么这么贵
- 封面之美:你知道你的书架上藏了多少艺...
- 鉴别紫檀木 专家有绝招
- 王世襄先生与铜炉收藏
- 鉴定专家细说鉴宝内幕
- 私人收藏艺术品应追求六品
- 老电影海报市场价值何在
- 假画横行的背后 两位画家现身说法揭露...
- 如何鉴赏田黄石
- 收藏老爷车 真伪需当心
- 万珺说翡翠:怎样看待翡翠的缺陷(图)
- 东海水晶小镇获2018省级放心消费创...
- 古玩收藏:荣辱不惊 富贵不淫
- 人民币的防伪知识要通晓
- 一幅很有意思的西画:裸女,鸽子,老男...
- 4000年前辽宁走进“青铜时代”
- 你真的会收藏唐三彩吗
- 玉器的上下五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