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2万元买的玉貔貅竟是塑料做的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众多玉器收藏者不识货上了大当

良渚古玉璧
昨日,省首届珠宝玉器艺术品博览会在汉口崇仁路收藏市场开幕,早上6时许,便有民众手捧宝贝从三镇甚至孝感、黄石等地赶来,迅速排起长队。
鉴识专家们为300多名市民的千余件宝贝进行了鉴定,发现不少人因为不懂行、不识货,花大价钱买的、当作宝贝的收藏品,竟是一文不名的假货。
市民老黄抱着花了2万元买的足球般大“玉貔貅”,兴致勃勃地找到专家问:“这值多少钱呀?”专家答:“这是塑料做的,不值钱。”他大惊失色,一再说:“不会吧?你抱抱,这么重呢!”
省收藏家协会会长桂祥盛解释,一些不法商贩用白色透明塑料冒充玉器,里面用水泥等当填充物,专门哄骗不懂玉的人。这些大件很重,做工粗糙,用手一敲就砰砰响。
家住武昌的张爹爹小心翼翼地打开层层红布,露出一个白色略显透明的“玉佩”。著名专家蓝蔚一看就看出,是玻璃做的。张爹爹失望地说:“我是冲着它是明代玉佩,才花千把块钱买下的,没想到一钱不值。”
用激光加色做手脚
劣质玉变身“上等美玉”
一个手镯子,在灯光映射下,泛着绿色莹光,许多人以为是“上等美玉”,但在昨日的鉴宝现场,不少这样的绿镯子和绿摆件,都被专家判为“伪劣品”。
专家称,在很大程度上,颜色决定着玉器材质的好坏。有人就专门在品质差的玉材上,用高科技如激光等手段做手脚,给玉加色染色,使差玉看上去貌似“上等美玉”。
在昨日的鉴宝现场,常常可看到这样的情景:有人拿出20多件有着唐宋明清样式的“古玉”,将桌子摆得满满的,但专家的评价只有一句:这都是仿制品,不值钱。许多市民闻言连呼上当。
用现代工艺将普通玉器仿制成历经千百年沧桑的“古玉”,这在昨日的鉴宝藏品中,竟占了近七成。
“多看 多学 少买”
专家教你怎样鉴别玉器真伪
人常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玉器成了近年来市民收藏投资的一大热点,昨日,许多收藏爱好者告诉记者,最头痛的是,随着制假贩假工艺高科技化,玉器的真假太难辨别了。
“不懂玉的人,要多看多学少出手。”昨日,省收藏家协会会长桂祥盛建议市民,收藏和投资玉器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起步阶段一定要多向懂行的人请教,多逛逛市场,谨慎出手。
他说,判断一块玉的好坏,要从造形、做工、材质和年份这几个方面来鉴定。目前市场上那些工艺粗糙、色彩成块状、个大沉重的东西,号称是年代久远的“古玉”,大家一定要慎之又慎,以免吃亏上当。
记者 戴红兵 通讯员 易有章 陈小红

昨日,省首届珠宝玉器艺术品博览会在汉口崇仁路收藏市场开幕,早上6时许,便有民众手捧宝贝从三镇甚至孝感、黄石等地赶来,迅速排起长队。
鉴识专家们为300多名市民的千余件宝贝进行了鉴定,发现不少人因为不懂行、不识货,花大价钱买的、当作宝贝的收藏品,竟是一文不名的假货。
市民老黄抱着花了2万元买的足球般大“玉貔貅”,兴致勃勃地找到专家问:“这值多少钱呀?”专家答:“这是塑料做的,不值钱。”他大惊失色,一再说:“不会吧?你抱抱,这么重呢!”
省收藏家协会会长桂祥盛解释,一些不法商贩用白色透明塑料冒充玉器,里面用水泥等当填充物,专门哄骗不懂玉的人。这些大件很重,做工粗糙,用手一敲就砰砰响。
家住武昌的张爹爹小心翼翼地打开层层红布,露出一个白色略显透明的“玉佩”。著名专家蓝蔚一看就看出,是玻璃做的。张爹爹失望地说:“我是冲着它是明代玉佩,才花千把块钱买下的,没想到一钱不值。”
用激光加色做手脚
劣质玉变身“上等美玉”
一个手镯子,在灯光映射下,泛着绿色莹光,许多人以为是“上等美玉”,但在昨日的鉴宝现场,不少这样的绿镯子和绿摆件,都被专家判为“伪劣品”。
专家称,在很大程度上,颜色决定着玉器材质的好坏。有人就专门在品质差的玉材上,用高科技如激光等手段做手脚,给玉加色染色,使差玉看上去貌似“上等美玉”。
在昨日的鉴宝现场,常常可看到这样的情景:有人拿出20多件有着唐宋明清样式的“古玉”,将桌子摆得满满的,但专家的评价只有一句:这都是仿制品,不值钱。许多市民闻言连呼上当。
用现代工艺将普通玉器仿制成历经千百年沧桑的“古玉”,这在昨日的鉴宝藏品中,竟占了近七成。
“多看 多学 少买”
专家教你怎样鉴别玉器真伪
人常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玉器成了近年来市民收藏投资的一大热点,昨日,许多收藏爱好者告诉记者,最头痛的是,随着制假贩假工艺高科技化,玉器的真假太难辨别了。
“不懂玉的人,要多看多学少出手。”昨日,省收藏家协会会长桂祥盛建议市民,收藏和投资玉器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起步阶段一定要多向懂行的人请教,多逛逛市场,谨慎出手。
他说,判断一块玉的好坏,要从造形、做工、材质和年份这几个方面来鉴定。目前市场上那些工艺粗糙、色彩成块状、个大沉重的东西,号称是年代久远的“古玉”,大家一定要慎之又慎,以免吃亏上当。
记者 戴红兵 通讯员 易有章 陈小红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如何收藏艺术陶瓷 上篇文章:破解香玉千古之谜:中国历史上并无金香玉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目前的白玉市场鱼龙混杂
- 乾隆拒绝马戛尔尼使团是因为无知吗
- 专业团队
- 怎样鉴别和田玉
- 艺术品发展前景广阔 普通投资者如何抓...
- 分清收藏品和纪念品: 奥运收藏的不同...
- “天下第一串”籽料原石手串曝光
- 木雕保养 怕暴晒怕潮湿
- 禹之鼎书画作品辨伪
- 拿出两只鸡缸杯和两件汝窑瓷求鉴定 专...
- 古铜镜的市场行情和鉴别方法
- 布兰妮这幅画卖了1万美元 被娱乐圈...
- 尖底瓶是一种温酒器 不是用来汲水的
- 万珺说翡翠:你知道翡翠的行情吗(图)
- 从外销画看佛山清代饮食文化
- 藏品鉴定的仪器与眼力之争
- 福州关于郑和的两件国宝
- 在中国怎样投资当代艺术品?
- 红木行业二次创业期到来 需要精准定位
- 4000年前辽宁走进“青铜时代”
- 广东省博物馆专家免费鉴宝
- 小师傅鉴定老古董 古玩鉴赏专业申城走...
- “和田玉花鸟俏色巧雕技艺”
- 记者调查贵金属藏品 良莠不齐考人眼光...
- 大清铜元收藏入门功夫(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