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什么是红木家具的“衣服”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清19世纪 髹漆描金嵌宝石“庭院仕女婴戏图”立柜(一对) 知木
髹漆、烫蜡、擦油,一方面是对红木家具的保护,另一方面把木头不同的色差倒齐,工序之复杂,对材料的要求之高,其制作工艺本身就是一个文化。
红木家具外表处理有“南漆北蜡”之说,即南方天气潮湿,为保证新家具不变形和防虫害,流行用“大漆”进行外饰;而北方天气干燥,为防止新家具开榫变形,讲究外表打蜡处理。因此,漆、蜡、油也被称为红木家具的“衣服”。从古至今,随着工艺的发展,工匠在红木家具使用的漆、蜡、油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髹漆:红木家具最早的“衣服”
大漆是红木家具最早的“衣服”。它是从漆树上采割的一种乳白色、纯天然液体涂料,具有耐腐、耐磨、耐酸、耐溶剂、耐热、隔水、绝缘性好、富有光泽等特性。
上漆工艺既能使家具防腐防潮,又适合美化加工,应用于家具的历史悠久,成为中国家具主要的装饰方法。从商周时期至南北朝,漆木家具一直是中国家具的主流。
明代以来,漆饰工艺十分发达,能工巧匠辈出,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民间漆饰比较简朴,宫廷则讲究华丽。清代以后,黑色的大漆家具有着广泛的市场,至今在北方的一些地方还能看到这种文化传统。
生漆涂在家具表面形成漆膜,漆膜表面反射光线的多少就形成或显示了漆膜的光泽,能全部或大部分反射光线的漆膜则光泽度高,只反射部分光线的则光泽度低。
漆膜光泽一般用60°镜反射仪测得,根据漆膜光泽的高低,通常分为高光、半光、平光三类,其中半光即为现代家具市场上所称的哑光。
漆膜表面光泽的高低由漆膜表面粗糙程度决定:表面平光泽度高,表面糙光泽度低。因此,漆膜与家具表面砂光程度密切相关,砂光的次数愈多,砂纸标号愈高,光泽就愈高。
烫蜡:红木家具的“保护层”
保养红木家具的烫蜡也对材料有很高的要求,要选择天然的蜂蜡,即由蜜蜂蜡腺分泌出来的蜡。蜂蜡中所含脂类中的软脂酸蜂花酯(约占80%,是蜂蜡主要成分)对木材纤维有紧固作用,芳香性有色物质虫蜡素和挥发油对木材有养护作用。
传统的工匠师傅在烫完蜡之后还有起蜡的工序,即用蜡起子将残存在家具表面的浮蜡铲净,直至用手摸上去感觉不发黏为佳。起蜡要仔细认真,特别是有雕刻的地方,不能留残蜡,否则会影响家具表面的光洁度。
技术精湛熟练的老师傅,一次就可以将烫蜡涂得恰到好处,不用再起蜡,不仅节省蜡也节省了时间。最后是擦蜡,即用棉布在家具表面用力反复擦拭,直至把表面的蜡全部擦掉而显现光泽,手感润滑时为好,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马虎。
当代的烫蜡工艺对打磨的要求更高,纯正的烫蜡工艺一般要精磨至2000目。开始烫蜡时,首先将蜂蜡放入金属容器中加热熔化成液体,再用蜡布或者棉布将蜂蜡均匀地由里往外刷在家具表面,接下来就是烫蜡。
用电热枪进行加热,烫蜡所用的电热枪的温度较高,目的是使刷在家具表面的蜂蜡受热熔化。如果家具含水量偏高,加热时则要循序渐进,反复几次,使蜡一点一点地逐渐渗透到木头内层,直到蜂蜡起泡均匀且不再继续往木头内层渗时为止。
擦油:红木家具的“最后一件衣服”
在近代的江苏、浙江、西北部分地区,擦油作为一种新兴的工艺,也有着众多的爱好者。油,指的是天然核桃油,红木家具在打磨、抛光后上油,之后采用抛光轮高速打磨,让油吃入家具,让家具产生一种自然光亮和色泽。
而上油之后的红木家具,能对家具起到深层滋润保养、防裂、防蛀、防变形、控制缝裂、出现自然光泽之优点。产品在出厂时上油后,一般一年擦一次油,且在最干燥季节使用。
红木木材经加工成家具后,在使用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出现开裂、弯曲、板与板间的缝裂。而上油之后,对家具起到深层滋润保养、且防裂、防蛀、防变形、控制缝裂、出现自然光泽之优点。家具使用久而久之,且当自然包桨出来后,达到纯天然光泽。
同为木材的最后一层保护膜,无论髹漆、烫蜡还是擦油,不仅要在抹涂前对已经过打磨的木材顺着纹理再次打磨,更是有“漆必生漆,蜡必蜂蜡,油必核桃”的唯一性。
除了要按部就班地将所有涂装的工序一道不差地完成,更需要时间的沉淀,才可以为红木穿上玉一样温润柔和的最后一件“衣裳”。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梁思成发现唐代佛光寺东大殿80年 上篇文章:尖底瓶是一种温酒器 不是用来汲水的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元代画家王冕:隐居深山一生画梅
- 如何收藏玉器
- 石湾瓦: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
-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 陕历博低调秀彩蛋 一级文物够《国家宝...
- 国宝秦杜虎符差点被当废铜卖掉
- 一幅很有意思的西画:裸女,鸽子,老男...
- 马未都说收藏第四讲:中国的坐具(2)
- 如何选择老玛瑙
- 齐白石 “见贤思齐”印
- 18岁少年画出旷世巨作:《千里江山图...
- 价值高不易仿 宋钧瓷成收藏投资好选择
- 张献忠“大西国”秘宝浮出水面
- 揭秘黄花梨:黄花梨为什么这么贵
- 教你如何巧妙辨明清玉璧
- 现当代艺术丨一山石一穹宇
- 收集铜元应注意的问题
- 名家支招如何收藏(图)
- 专家警告防止投机性收藏热
- 近代铜元的真伪鉴别
- 教您如何更好收藏紫砂
- 养虫葫芦里的讲究
- 莲瓣纹常装饰在青瓷腹部
- 分清收藏品和纪念品: 奥运收藏的不同...
- 鎏金铜佛 收藏‘薪’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