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书画题跋偷换造假法辨识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图1

图2
⊙黄鼎
这里所说的“题跋偷换”的题跋,是特指针对某件名家书画作品的,或是作者本人或是书画创作或鉴藏名家所题写的有关该作品的标题、创作或观后感想性质的书法文字,并且同该作品配置在一起装裱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些直接题写在作品外围裱件上的题字也可视作同类。
书画作品的题跋,类似于某名人为某一本书作的题签、序、跋或后记。对书画鉴藏活动而言,题跋在某种意义上具有“证词”的效能。为书画作题跋的”原始初衷”是了让他人能更好地解读某件名家书画作品,增加鉴藏情趣和名家作品的市场“附加值”,同时使当局书画的装潢形式更丰富美观。到书画造假行径已无孔不入的今天,市面上的名家题跋便“五花八门”起来。以前我在写到名家“特型书法”造假法辨识时,说到的那些题跋是“假”,现在本文要揭示的题跋却为“真”,是属于“偷换题跋”的一种书画造假花招。
了解书画装裱工艺流程的人都知道,名家书画的题跋是很容易被“偷换”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件原系客观性的题跋都是可以随意挪位、转移、拼接而被“它”用的。据我所知,造假者在暗中进行“题跋偷换”作伪最常见的情形有两种。其一,当造假者手中取得一“组合件”附有题跋的名家书画后,可对书画原作进行“克隆”,然后将一真一假作品进行替换,于是真题跋就与伪成品“搭配”上了;其二,作伪者事前先策划用一幅署名某名家的真迹书画,以鉴定其真伪为借口让当局名家过目,当获得名家首肯后便“顺水推舟”让其作题跋。待题跋得手,便将其“脱离”于真迹,然后同另一件准备就绪的赝品配置在一起装裱起来。
图1暑名潘天寿的指墨画,画上配有陆维钊题跋的诗堂。我仔细辨察过该画题跋中“大颐老人墨宝”及上下款这些个沉着而流畅,显得神完气足的毛笔字,判断其必属署名者真笔无疑。但成品中指墨画的部分似乎笔墨、造型与章法状况皆不太经得起推敲,几乎处处都流露出轻浮与不自然的迹象,题款处字迹的松散与编排之漏洞还更加明显一点。后来我查阅了手头所集藏的潘天寿画作,发现图1是以“变态(相对)克隆”方式作伪的,其母本图2是2005年秋季北方某拍卖行的标的物。该疑伪成品我认为是以本文前文所述的第二种方式作伪的,总体赝制水准其实只有五成左右,但由于其诗堂系真的,所以客观上具有一定的”杀伤力”。
辨识“题跋偷换”成品的主要注意事项计有三点:一是判断任何暑名某名家的书画,都不应该以外围的题跋等说明性文字来从根本上确定其真伪属性,即使题跋真也并不能说明当局作品也是真;二是对新装裱的有名家题跋存在的书画,现在非但不能轻易相信它(所表明的文字内容)而更要以怀疑的态度来对待它们,凡看到有”说明书”的书画,务必做到谨慎再谨慎;三是不管接触到外观呈何状态的书画,鉴定的重点始终都必须放在当局书画“本身”上,唯此才能保证名家书画真伪辨识工作的合理性。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收藏心得:古朴淡雅 素笺集诗书画印于一体 上篇文章:收藏奥运纪念品具体投资三点技巧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贵金属纪念币集藏知识
- 名家书画仿制造假法辨识
- 近代海派画家曹华《溪畔浣纱图》
- 唐卡收藏市场真假难辨 香火痕迹也伪造
- 万珺说翡翠:什么是翡翠的种水(图)
- 虽为名家作品需看原创个性
- 名人信札更受藏家追捧 因为更有故事
- 汉代滑石钫反映饮食文化与礼制
- 马未都:民间行家鉴定胜专家
- 大部分水晶无收藏价值
- 张五常:街边两百元的汝窑比一亿元的还...
- 一看二拿三测试鉴别和田玉
- 万珺说翡翠:翡翠与玉文化的渊源是什么
- 乾隆皇帝为何喜欢在文物上处处留痕
- 《捣练图》暗藏的两道玄机
- 藏家如何鉴别“佛像”赝品
- 禹之鼎书画作品辨伪
- 法规缺失导致赝品泛滥
- 莲瓣纹常装饰在青瓷腹部
- 话说“中国金属流通纪念币”
- 收藏:独辟蹊径找门道
- 量力而行 收藏奥运纪念品须把握三原则
- 不可或缺的收藏门类浅议“生肖金银币”...
- 以色列数学计算鉴别名画真伪
- 江西宜丰发现金丝楠木老屋 70余根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