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近现代书画品鉴定尚未形成专家队伍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在书画收藏中,凡是与清代宫廷沾上边的,都成为抢手货。
清代帝后们的书画作品,从最初的两三万元人民币,一路攀升到十几万至几十万人民币,而且越拍越高。慈禧太后本人既不能书,更不能画,其所赏赐大臣者,均为他人代笔,数量也很有限。而能获得赏赐者,亦非等闲之辈,其家庭历尽沧桑,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劫,能留下几多?这些不是很值得人们思考吗?
鉴定专家多集中古书画方面
除了作伪清代宫廷书画,而作伪近现代名人的书画,则是第四次书画作伪高潮中的主攻方向。因为近现代名家作品不但价格看好、利益最大,而且伪造起来,比古书画容易得多,也易于得手。
第一,在使用材料上,如纸张、颜料、印泥等方面,与被仿作品没什么差别,成品以后,也无须作旧。即便伪造民国时期的名家作品,只要弄几个黄褐斑点上去,就很能蒙人。再说要找民国时期的纸张也非难事,有些手卷的尾纸、册页的衬纸,拆下来可直接使用,其本身就是陈旧的。
第二,近现代名家的作品很丰富,出版的书画家个人专集图册很多,临仿者学习其技巧风格,要找范本,俯拾皆是。河南商丘有一个专造石鲁画作的造伪者,就是从画册中模仿抄袭的。
第三,近现代书画家作品,应酬者多, 自己重复者也多,作伪者即便照摹照仿、技术略微差一点,即行话中所谓“有个七八成 像”,也能被鉴定家、收藏者所原谅。
第四,现代书画家,本身就追求变形,追 求怪异,追求抽象,追求扭曲等。他们用了很大的功夫做试验,目的是想创造一种与他人不同的风格或样式,但是却忽略了在技术和技巧上表现功夫。然而一旦成名,或通过炒作,同样有价有市。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有人模仿,这样的作品,作伪起来最容易的,而鉴定起来却是最难的。
“高仿品”价格也不低
第五,老一辈书画鉴定家,他们以毕生的精力专注于古书画的鉴考研究,很少关心近现代作品,偶尔涉足,也只是几个很熟悉的亲朋好友,第四次书画作伪高潮的出现,也是他们始料不及的。
就目前来说,对近现代书画鉴定,既没有形成专家队伍,更没有建立起权威机构,仍处在散漫状态。在万般无奈下,人们只好去求助于画家家属,尤其是遗孀和子女们。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艺术品市场,如此广阔的国土,以及许许多多的暗流,几个家属又能如何呢?如此,制假贩假者更是有恃无恐,招摇过市而无所顾忌。
第六,书画制假贩假还有“理论”的支持者:“高仿品”,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富裕,想在文化上提高一下生活品位,名人书画那么昂贵买不起,以便宜的价格买几幅“高仿品”在家里挂挂也好。可是这种“高仿品”从来也没有明确的标记,而且价格也不菲,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甚至几十万,真是为了老百姓吗?
——摘自《书画辨伪二十讲》
清代帝后们的书画作品,从最初的两三万元人民币,一路攀升到十几万至几十万人民币,而且越拍越高。慈禧太后本人既不能书,更不能画,其所赏赐大臣者,均为他人代笔,数量也很有限。而能获得赏赐者,亦非等闲之辈,其家庭历尽沧桑,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劫,能留下几多?这些不是很值得人们思考吗?
鉴定专家多集中古书画方面
除了作伪清代宫廷书画,而作伪近现代名人的书画,则是第四次书画作伪高潮中的主攻方向。因为近现代名家作品不但价格看好、利益最大,而且伪造起来,比古书画容易得多,也易于得手。
第一,在使用材料上,如纸张、颜料、印泥等方面,与被仿作品没什么差别,成品以后,也无须作旧。即便伪造民国时期的名家作品,只要弄几个黄褐斑点上去,就很能蒙人。再说要找民国时期的纸张也非难事,有些手卷的尾纸、册页的衬纸,拆下来可直接使用,其本身就是陈旧的。
第二,近现代名家的作品很丰富,出版的书画家个人专集图册很多,临仿者学习其技巧风格,要找范本,俯拾皆是。河南商丘有一个专造石鲁画作的造伪者,就是从画册中模仿抄袭的。
第三,近现代书画家作品,应酬者多, 自己重复者也多,作伪者即便照摹照仿、技术略微差一点,即行话中所谓“有个七八成 像”,也能被鉴定家、收藏者所原谅。
第四,现代书画家,本身就追求变形,追 求怪异,追求抽象,追求扭曲等。他们用了很大的功夫做试验,目的是想创造一种与他人不同的风格或样式,但是却忽略了在技术和技巧上表现功夫。然而一旦成名,或通过炒作,同样有价有市。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有人模仿,这样的作品,作伪起来最容易的,而鉴定起来却是最难的。
“高仿品”价格也不低
第五,老一辈书画鉴定家,他们以毕生的精力专注于古书画的鉴考研究,很少关心近现代作品,偶尔涉足,也只是几个很熟悉的亲朋好友,第四次书画作伪高潮的出现,也是他们始料不及的。
就目前来说,对近现代书画鉴定,既没有形成专家队伍,更没有建立起权威机构,仍处在散漫状态。在万般无奈下,人们只好去求助于画家家属,尤其是遗孀和子女们。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艺术品市场,如此广阔的国土,以及许许多多的暗流,几个家属又能如何呢?如此,制假贩假者更是有恃无恐,招摇过市而无所顾忌。
第六,书画制假贩假还有“理论”的支持者:“高仿品”,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富裕,想在文化上提高一下生活品位,名人书画那么昂贵买不起,以便宜的价格买几幅“高仿品”在家里挂挂也好。可是这种“高仿品”从来也没有明确的标记,而且价格也不菲,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甚至几十万,真是为了老百姓吗?
——摘自《书画辨伪二十讲》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文人赏石三法:纹理质地形状 上篇文章:花26万买羊脂玉是假货 玉器无价维权有难度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摄影术传入中国后 画师如何利用它来P...
- 收藏的“硬道理”:需要“稳定性”
- 奥运藏品不得夸大升值
- 广州国际艺博会开幕 故宫专家现场有偿...
- 万珺说翡翠:翡翠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 云南斑铜收藏精要
- 仿造名人字画很流行 高手可月入万元
- 大清铜元收藏入门功夫(一)
- 从唐墓出土侍女俑看唐代审美观
- 书画臆造造假法之古代书画伪作辨识
- 透视电视鉴宝节目背后的玄机:钱味太浓...
- 红山文化玉箍形器试解
- 目前的白玉市场鱼龙混杂
- 玩老家具大忌:整旧如新
- 国宝秦杜虎符差点被当废铜卖掉
- 广东省博物馆专家免费鉴宝
- 央行提醒:收藏要注意贵金属纪念币真伪...
- 吴琦幸:海归文物也有潘家园造
- 万珺说翡翠:你知道翡翠的行情吗(图)
- 扬州神秘品字金饰亮相国博
- 红豆杉濒危20年之一:剥皮挖根屡禁未...
- 古玩收藏陷阱花样翻新 骗局防不胜防
- 宋瓷建阳窑和龙泉窑被归为小众 珍宝备...
- 当心踏入奥运收藏误区
- 鸿发红木萧照兴:市场无捷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