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文人赏石三法:纹理质地形状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理财周报记者 何蕴琪/文
它黑不溜秋、平平无奇,你从来不会想过,它从寒武纪走来,走过了数亿年的路,经过了多少代中国人的手,才来到你眼前。而它还将越过你短短的数十寒暑,奔往它未知的数亿年。
古海洋边上的泥地,沧海桑田之后高山形成,在低温高压的环境中它成为泥质变质岩。它需要你用手把玩,需要你用耳朵听它特别的声音——这是砚石。“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小小的世界,你需要去体验它。”
“砚石沉重、深邃,带我们去认识大自然。”
“端砚石藏在地下三、四亿年,歙砚石有10亿年。”砚石研究者谷泉描述砚石的历史。谷泉潜心研究砚石已经四五年。他的心愿是将数年的田野调查经验总结出来,写一本关于砚石的历史。
谷泉供职于中国美术研究院,研究的“本行”是绘画。不过,近几年他迷上了砚石,以及广义上的石头。“凡是喜欢传统文化的人,都有可能与石头结缘。西方人喜欢的石头是矿石、化石、陨石,我把传统文化中人们喜欢的石头称作中国石。”
每隔一段时间,谷泉家中都会有“赏石会”,石友们将自己收到的砚石拿出来比较、讨论、分享经验。“石头沉重、深邃,带我们去认识大自然。”
“中国好的东西都是文人玩出来的。古人非常注重纯粹,玩的料都小而纯,很少跟经济挂上关系。但是今天很多人贪大、求全、求美,料一大,瑕疵就多了。”谷泉认为真正行内的人会很重视收藏原料,他自己就是只藏石不藏砚。
69岁的藏家陈国源是另外一种砚石爱好者,他藏砚不藏石,而且只关心“名砚”。他引以为豪的一件藏品、广东端砚雕刻大师黎铿的名作“星湖春晓”就是他14年前“倾家荡产”从北京的工艺博物馆买回家的。
“我记得是1994年7月14日,终于下定决心买了。之前已经跟踪了这方砚4年多,收集了3万多字的资料。当时我和我爱人在军队里是团职干部,月薪四五百块,几十年积蓄了3万块钱,5万对我们来说是天文数字啊。”陈国源回忆说。
当年借债买砚的陈国源现在家里藏了400多方砚,20多年的收藏让他成为全国著名的砚台藏家。陈国源现在是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收藏委员会主任,自号“星湖春晓砚斋主人”。“参军以前我在北京水利学院学地质”,他将对砚的钟爱归因与自己的专业。
好砚石的标志以及端歙之争
纹理、质地、形状是鉴赏石头的三个重要指标。不过对于砚石来说,质地也就是石品,是最基础的,假如纹理好,就是锦上添花。
“坚润是古人对砚石的要求。”谷泉说,砚石兼具丝绸般的光泽和坚韧的切割面,非常特别。“可以把玩,但是时间不能长,不然手皮会给它磨薄的,这就好像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一样。”在谷泉看来,砚石的审美本身就融会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好的砚石需要石质细腻、锋芒毕露。所谓锋芒毕露,指的是石头中所含的绢云母丰富,容易发墨。“普通的石头和好的石头区别非常大,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了。”谷泉说。“石头类玉为好。”好的砚石坚实细腻,温润如玉;易发墨,不损笔锋,不吸水;据说寒冬储水不冰,盛夏储水不腐。
谷泉目前的研究重点是歙砚。端砚和歙砚是公认的两大名砚。端砚指的是产在端州(肇庆)的砚石,色泽为紫色;歙砚主要产在今江西婺源、九江等地,以青黑、青灰为主,还有金、银、红、绿等色。
另一个辨别好砚的标志是花纹。陈国源介绍,就以端砚为例,就有“晶莹可爱,巧夺天工”的鸲鹆眼,“微细如尘,隐隐浮出”的青花,“白如晴云,吹之欲散。松如团絮,触之欲起”的鱼脑冻,“蕉白初展,含露欲滴,白嫩清净,浑成一片”的蕉叶白等等花纹。而歙砚的花纹不遑多让,仅仅是被称为“眉纹类”的一类里,就有有“美若西施黛眉”的对眉;有“群雁掠湖”的雁湖眉;有“形若枣核”的枣心眉;有“色形似鳝鱼肚”的鳝肚眉;有“春蚓秋蛇”的长眉;有“春蚕卧桑”的短眉;有“凝晖钟瑞”的锦蹙眉;有“斑若虎纹”的虎皮眉;还有阔眉、簇眉、金星眉子等等花纹。
陈国源的观点是端砚要略高于歙砚。“因为从唐代以来,端砚的开采就没有间断过。但歙砚自从宋代石矿塌方之后,就禁止开采长达500年。直到解放后才重新开采。因此端砚的名声更盛。”
除了质地和纹理,雕工也是一个重要的判别标志。鉴赏砚的雕工,首先看其造型是否高雅别致,唐宋砚雕线条圆浑,简练,意境深远,实用性强,文化意味深远,清代砚雕讲究装饰华丽,布局丰满,但意境少,运刀犀利,出筋露骨。
从雕工来说,端歙也有区别。“两广一般工重,就是崇尚较为繁复的雕工;江西一带雕工比较朴素,这是跟料有关的。江西在河流中多有籽料,经河水冲刷、有皮有包浆,这促使雕刻工人要保持材料原样。当然也有例外的,端州雕工里也有非常简洁的例子。”谷泉娓娓道来。
直到现在,在广东的肇庆,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定为端砚入行拜师节,凡要入行都必须拜过祖师。这个节日比过年还重要,是当地鼓励和培养端砚雕刻师傅的重要传统。
“普通人认为越是费工,才越是配得上好料。其实古人就喜欢简洁的风格,比如宋的蝉砚。不是这样的,真正做得好的人要把石头的灵魂吃进去,把它真正的美感表达出来。”这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为什么他和很多砚石收藏者不同,只藏石头不藏砚。“我只关心石头的品质、稀缺性,砚本身结合了雕工等等,是多样化的。石头更为纯粹。”谷泉表示他自己的这种偏爱跟他研究美术有关,“对雕工要求很高,事实上历史上最好的石头啊是不雕的。”谷泉说。
订阅电话:020-87385997(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邮发代号:45-138
-->
它黑不溜秋、平平无奇,你从来不会想过,它从寒武纪走来,走过了数亿年的路,经过了多少代中国人的手,才来到你眼前。而它还将越过你短短的数十寒暑,奔往它未知的数亿年。
古海洋边上的泥地,沧海桑田之后高山形成,在低温高压的环境中它成为泥质变质岩。它需要你用手把玩,需要你用耳朵听它特别的声音——这是砚石。“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小小的世界,你需要去体验它。”
“砚石沉重、深邃,带我们去认识大自然。”
“端砚石藏在地下三、四亿年,歙砚石有10亿年。”砚石研究者谷泉描述砚石的历史。谷泉潜心研究砚石已经四五年。他的心愿是将数年的田野调查经验总结出来,写一本关于砚石的历史。
谷泉供职于中国美术研究院,研究的“本行”是绘画。不过,近几年他迷上了砚石,以及广义上的石头。“凡是喜欢传统文化的人,都有可能与石头结缘。西方人喜欢的石头是矿石、化石、陨石,我把传统文化中人们喜欢的石头称作中国石。”
每隔一段时间,谷泉家中都会有“赏石会”,石友们将自己收到的砚石拿出来比较、讨论、分享经验。“石头沉重、深邃,带我们去认识大自然。”
“中国好的东西都是文人玩出来的。古人非常注重纯粹,玩的料都小而纯,很少跟经济挂上关系。但是今天很多人贪大、求全、求美,料一大,瑕疵就多了。”谷泉认为真正行内的人会很重视收藏原料,他自己就是只藏石不藏砚。
69岁的藏家陈国源是另外一种砚石爱好者,他藏砚不藏石,而且只关心“名砚”。他引以为豪的一件藏品、广东端砚雕刻大师黎铿的名作“星湖春晓”就是他14年前“倾家荡产”从北京的工艺博物馆买回家的。
“我记得是1994年7月14日,终于下定决心买了。之前已经跟踪了这方砚4年多,收集了3万多字的资料。当时我和我爱人在军队里是团职干部,月薪四五百块,几十年积蓄了3万块钱,5万对我们来说是天文数字啊。”陈国源回忆说。
当年借债买砚的陈国源现在家里藏了400多方砚,20多年的收藏让他成为全国著名的砚台藏家。陈国源现在是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收藏委员会主任,自号“星湖春晓砚斋主人”。“参军以前我在北京水利学院学地质”,他将对砚的钟爱归因与自己的专业。
好砚石的标志以及端歙之争
纹理、质地、形状是鉴赏石头的三个重要指标。不过对于砚石来说,质地也就是石品,是最基础的,假如纹理好,就是锦上添花。
“坚润是古人对砚石的要求。”谷泉说,砚石兼具丝绸般的光泽和坚韧的切割面,非常特别。“可以把玩,但是时间不能长,不然手皮会给它磨薄的,这就好像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一样。”在谷泉看来,砚石的审美本身就融会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好的砚石需要石质细腻、锋芒毕露。所谓锋芒毕露,指的是石头中所含的绢云母丰富,容易发墨。“普通的石头和好的石头区别非常大,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了。”谷泉说。“石头类玉为好。”好的砚石坚实细腻,温润如玉;易发墨,不损笔锋,不吸水;据说寒冬储水不冰,盛夏储水不腐。
谷泉目前的研究重点是歙砚。端砚和歙砚是公认的两大名砚。端砚指的是产在端州(肇庆)的砚石,色泽为紫色;歙砚主要产在今江西婺源、九江等地,以青黑、青灰为主,还有金、银、红、绿等色。
另一个辨别好砚的标志是花纹。陈国源介绍,就以端砚为例,就有“晶莹可爱,巧夺天工”的鸲鹆眼,“微细如尘,隐隐浮出”的青花,“白如晴云,吹之欲散。松如团絮,触之欲起”的鱼脑冻,“蕉白初展,含露欲滴,白嫩清净,浑成一片”的蕉叶白等等花纹。而歙砚的花纹不遑多让,仅仅是被称为“眉纹类”的一类里,就有有“美若西施黛眉”的对眉;有“群雁掠湖”的雁湖眉;有“形若枣核”的枣心眉;有“色形似鳝鱼肚”的鳝肚眉;有“春蚓秋蛇”的长眉;有“春蚕卧桑”的短眉;有“凝晖钟瑞”的锦蹙眉;有“斑若虎纹”的虎皮眉;还有阔眉、簇眉、金星眉子等等花纹。
陈国源的观点是端砚要略高于歙砚。“因为从唐代以来,端砚的开采就没有间断过。但歙砚自从宋代石矿塌方之后,就禁止开采长达500年。直到解放后才重新开采。因此端砚的名声更盛。”
除了质地和纹理,雕工也是一个重要的判别标志。鉴赏砚的雕工,首先看其造型是否高雅别致,唐宋砚雕线条圆浑,简练,意境深远,实用性强,文化意味深远,清代砚雕讲究装饰华丽,布局丰满,但意境少,运刀犀利,出筋露骨。
从雕工来说,端歙也有区别。“两广一般工重,就是崇尚较为繁复的雕工;江西一带雕工比较朴素,这是跟料有关的。江西在河流中多有籽料,经河水冲刷、有皮有包浆,这促使雕刻工人要保持材料原样。当然也有例外的,端州雕工里也有非常简洁的例子。”谷泉娓娓道来。
直到现在,在广东的肇庆,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定为端砚入行拜师节,凡要入行都必须拜过祖师。这个节日比过年还重要,是当地鼓励和培养端砚雕刻师傅的重要传统。
“普通人认为越是费工,才越是配得上好料。其实古人就喜欢简洁的风格,比如宋的蝉砚。不是这样的,真正做得好的人要把石头的灵魂吃进去,把它真正的美感表达出来。”这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为什么他和很多砚石收藏者不同,只藏石头不藏砚。“我只关心石头的品质、稀缺性,砚本身结合了雕工等等,是多样化的。石头更为纯粹。”谷泉表示他自己的这种偏爱跟他研究美术有关,“对雕工要求很高,事实上历史上最好的石头啊是不雕的。”谷泉说。
订阅电话:020-87385997(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邮发代号:45-138
-->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当代艺术界赈灾义拍成交额突破5100余万元 上篇文章:近现代书画品鉴定尚未形成专家队伍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相关文章
- 巧辨古典家具的真伪
- 古今通宝艺术理财:艺术品投资五要则
- 手臂上的万种风情
- 专家提醒:投资收藏金银纪念币要防止受...
- 投资水晶 财富潮涨
- 古铜镜的历史与真伪辨别
- 紫砂之魂在设计 收藏莫盲目追现代传统...
- 广东省博物馆专家免费鉴宝
- 什么是红木家具的“衣服”
- 寻他千百度
- 唐伯虎轶事:游山观水 翩然而性
- 从唐墓出土侍女俑看唐代审美观
- 哪些连体钞品种发行量较少
- 认识一个连体钞品种之十三:分币八连体
- 恐龙蛋化石无处鉴定难定真假
- 辨玉识玉有技巧
- 鉴别古玉器真伪 高科技手段有独到之处...
- 马未都说收藏第四讲:中国的坐具(3)
- 艺术品投资:机会只给有心人
- 艺术品淘金输赢之道
- 破解香玉千古之谜:中国历史上并无金香...
- 万珺说翡翠:东西方珠宝文化的差异有哪...
- 清代官窑仿黄花梨木釉桶赏析
- 古玩鉴定:凭眼力还是靠仪器
- 请专家帮忙鉴定一下银元真伪及当前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