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年画木版:藏前先辨伪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本报记者 肖鸿
藏界是近几年才对民间木版年画表现出兴趣的,随着全国第一、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越来越多产地的木版年画被人所认识、赞赏,那些用来印制年画的古旧木版也因之成为民俗品收藏爱好者和民俗研究者眼中的宝物。
据我省木版年画收藏爱好者李越介绍,年画木版分半印半绘木版、单色套印木版和多色套印木版等多种。收藏年画木版有一定的讲究,如果想集全各个产地各个时期的年画木版难度很大,不如根据自身所处地域,有选择性地收藏某一地方不同的年画木版,或设定目标专门集藏各个地方相同品种不同风格的年画木版,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把现有的年画木版按年代顺序排队,就要剔除混杂在其中的赝品,了解作伪者都用什么方式作假。
☆新版新刻
过去刻版选材,多选用的是棠梨木和梨木,木质坚硬,纹理细密,分量较重,富有弹性。现今棠梨木较少见,而梨木仍有一定的存量。造假者为了以新充旧,常常会用印画颜料把新刻的木版染成好像是曾被使用过的样子,为了遮人眼目,还会在外观上做一些手脚。另外,桦木、松木也是仿刻者常用的木材,当然,此类材质的木版里面可能也含有旧版,需要经常上手观看,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旧版新刻
此类木版,多使用原年画木版的套色印版。造假者以低廉的价格大量收购下来,把一面刨平,刻上线版图纹,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其鉴别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对照背面存留的套印图纹,如果感觉前后不配套,纹路错位,就值得怀疑。有些用套版改刻的线版,属于现代复制品,是民间艺人废物再利用的产物,多为单色印版,不存在假冒现象,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综合评判
有些半印半绘线版上的文字笔画不完全刻出,需印出后,再着彩手绘添加。仿造者不明制作方法,往往出现差错。还有一种新仿刻的半印半绘木版,虽然出自年画刻版艺人之手,但为迎合投资者的喜好,撇开实际操作规律,不讲求下一步绘工的设色需要,尽力把画面刻得细致入微,都不符合收藏木版的要求。这些仿品只有通过综合分析才可以识别真伪。
李越分析说,现今遗留较多的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年画木版,明代以前的比较罕见。过去,年画木版在民间年画作坊里,只不过是一种使用工具,纹饰磨平了,印出的图案不清晰了,就刨平改刻成别的版样,不能刻的,就充当了年画艺人家中别的用具,如面案、切菜板、洗衣板等,很少有人出于喜好收藏它。所以能在藏市上出现实属不易,收藏者在购买过程中应谨慎。
藏界是近几年才对民间木版年画表现出兴趣的,随着全国第一、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越来越多产地的木版年画被人所认识、赞赏,那些用来印制年画的古旧木版也因之成为民俗品收藏爱好者和民俗研究者眼中的宝物。
据我省木版年画收藏爱好者李越介绍,年画木版分半印半绘木版、单色套印木版和多色套印木版等多种。收藏年画木版有一定的讲究,如果想集全各个产地各个时期的年画木版难度很大,不如根据自身所处地域,有选择性地收藏某一地方不同的年画木版,或设定目标专门集藏各个地方相同品种不同风格的年画木版,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把现有的年画木版按年代顺序排队,就要剔除混杂在其中的赝品,了解作伪者都用什么方式作假。
☆新版新刻
过去刻版选材,多选用的是棠梨木和梨木,木质坚硬,纹理细密,分量较重,富有弹性。现今棠梨木较少见,而梨木仍有一定的存量。造假者为了以新充旧,常常会用印画颜料把新刻的木版染成好像是曾被使用过的样子,为了遮人眼目,还会在外观上做一些手脚。另外,桦木、松木也是仿刻者常用的木材,当然,此类材质的木版里面可能也含有旧版,需要经常上手观看,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旧版新刻
此类木版,多使用原年画木版的套色印版。造假者以低廉的价格大量收购下来,把一面刨平,刻上线版图纹,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其鉴别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对照背面存留的套印图纹,如果感觉前后不配套,纹路错位,就值得怀疑。有些用套版改刻的线版,属于现代复制品,是民间艺人废物再利用的产物,多为单色印版,不存在假冒现象,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综合评判
有些半印半绘线版上的文字笔画不完全刻出,需印出后,再着彩手绘添加。仿造者不明制作方法,往往出现差错。还有一种新仿刻的半印半绘木版,虽然出自年画刻版艺人之手,但为迎合投资者的喜好,撇开实际操作规律,不讲求下一步绘工的设色需要,尽力把画面刻得细致入微,都不符合收藏木版的要求。这些仿品只有通过综合分析才可以识别真伪。
李越分析说,现今遗留较多的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年画木版,明代以前的比较罕见。过去,年画木版在民间年画作坊里,只不过是一种使用工具,纹饰磨平了,印出的图案不清晰了,就刨平改刻成别的版样,不能刻的,就充当了年画艺人家中别的用具,如面案、切菜板、洗衣板等,很少有人出于喜好收藏它。所以能在藏市上出现实属不易,收藏者在购买过程中应谨慎。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元代珐华器陶龙身价是谜 上篇文章:民间宝物缘何遭专家白眼(图)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2008:做个体育收藏者
- 繁华尽在水晶城购物中心,骄傲一点也无...
- 赞!东海一水晶饰品入选江苏百佳特色旅...
- 梁思成发现唐代佛光寺东大殿80年
- 记者调查贵金属藏品 良莠不齐考人眼光...
- 进入收藏市场应谨慎
- 拍卖奢华:珠宝拍品投资必知
- 鉴宝会上八成藏品是赝品 专家提醒:要...
- 什么是红木家具的“衣服”
- 艺术品发展前景广阔 普通投资者如何抓...
- 汉代滑石钫反映饮食文化与礼制
- 擦亮眼睛明辨金币与金章
- 独辟蹊径收藏另类
- 当代艺术界赈灾义拍成交额突破5100...
- 艺术品投资:机会只给有心人
- 怎样鉴别和田玉与玻璃料器
- 清代广州通草画欣赏
- 古代木炭 不仅取暖与做饭 还作画
- 尿泡茶蒸强酸浇:宝贝原来都是假古董
- 白话收藏辨真品岫玉
- 揭秘赝品变真招数 X光能让新瓷变古董
- 如何通过正确的方法去除古钱币上的铜锈...
- 北京尚品润博2021年玉雕大师籽料作...
- 近现代书画品鉴定尚未形成专家队伍
- 艺术品真伪是大问题 谁来鉴定鉴定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