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收藏心得:古朴淡雅 素笺集诗书画印于一体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素笺
笺,纸也。这里说的素笺是旧时文人用来写信或题诗填词的一种特殊用纸,它的制作历史非常悠久。鲁迅先生曾说:“镂像于木印之素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实始于中国。”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唐代元和年间(距今约1200多年)就有“薛涛笺”问世。《南部新书》载:“薛涛好制小诗。惜其幅大,不欲长剩,乃狭小之。蜀才子后减诸笺如是,号薛涛笺。”宋代有著名的“芦雁笺”,到了元代有“清江笺”、“观音笺”。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邓之诚《五石斋小品》一书中,有一篇写笺纸的文章《唐宋元明笺纸》,文中写:“明大内各笺,洒金五色粉笺,印金花五色笺、青纸,俱不如宣纸。有褚皮青,茸细而白,有宣德五年造素馨纸印。元有绍兴蜡笺、黄笺、花笺、罗纹笺等纸。宋有藏经纸、匹纸、碧云春树、龙凤团花、金花等笺。唐有浆石垂六合漫麻经纸,入水不濡,硬黄纸以黄药染可辟蠹。”
最早的笺纸只注重实用性,上面并无考究的装潢和图案。大约从明代中期始,在我国南方的金陵一带,发明了一种“板拱花”的彩印技术,才使笺纸有了一定的观赏性。这个时期的《萝轩变古笺谱》较有代表性,其色彩较丰富,立体感也很强。
而素笺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真正成为一种意趣盎然、品位高雅、清俊疏朗的艺术品,则是清末及民国初年的事。那时的制笺,以文人画取代了作坊俚俗的作品。刻印高手众多,风格细腻流畅,用色匀称妍雅,并选用上好宣纸,使用木版水印技术。印制笺谱的店铺,在京城有20多家。琉璃厂地区著名的就有:荣宝斋、清秘阁、松寿堂、松古堂、松华斋、淳菁阁、懿文斋等。更有画坛大家齐白石、林琴南、吴昌硕、陈师曾、王梦白、陈半丁、姚茫父、张大千、王雪涛等人作的笺画,其内容有山水、花鸟、人物、草虫等等,使素笺达到了精美绝伦的程度,融名画、名店、名刻、名印四绝于一体,广受赞誉。
应该说,素笺发展到此,已失去了当初的实用功能,因为它太美了,成了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品,很少有人再舍得使用,不忍心用墨迹去遮盖神韵生动的画面。人们把它结集、装订成册,就成了笺谱。既可文房清赏,又是值得研究借鉴的珍贵绘画资料。最著名的有《芥子园笺谱》《十竹斋笺谱》《诗婢家诗笺谱》《博古图书页子》《百花诗笺》等。
1934年,鲁迅与郑振铎先生从琉璃厂等地的南纸店中,购买了各类笺谱达四五百种之多,从中精选、编辑出版了《北平笺谱》(全国解放后,荣宝斋重印时更名为《北京笺谱》),白宣纸、线装,一函六册,被称为“中国木刻史上断代之惟一丰碑”。现在这部笺谱成了弥足珍贵的艺术品,十分难得。
笔者也收藏了几张印有“慎园居士徵诗文书画笺”、“勤斋”、“饮冰室”(梁启超)等的私人笺纸,视为珍宝,有贵客至,如数家珍,可谓人生一大快事。(作者:王历弘)
来源:西安晚报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上海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名家谈收藏的真谛 上篇文章:书画题跋偷换造假法辨识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黄龙玉实为黄蜡石非真玉
- 考古为什么这样热
- 法规缺失导致赝品泛滥
- 中国古典艺术品鉴赏与投资课程招生简章
- 翡翠质量参差不齐需掌握鉴别方法
- 中职生当古玩鉴赏家
- 红木行业二次创业期到来 需要精准定位
- 关于大英博物馆藏唐三彩俑的二三事
- 万元金镶玉成本60元
- 万珺说翡翠:翡翠的收藏历史是怎样的(...
- 张国良:蜀地寻楠印象
- 连体钞价格连续走高 收藏者小心掉入废...
- 奥运票根价格不降反升
- 李一涛的玉雕创作哲学
- 爱玉莫痴收藏里的冲动消费陷阱
- 张五常:街边两百元的汝窑比一亿元的还...
- 投资艺术品技巧:节省财力体力和时间
- 酒具的文化和酒一样深
- 三招简辨翡翠是否值得入手收藏
- 宣德炉为何成为传世之宝
- 众口说收藏:收藏要选好主题
- 收藏锦囊 如何分辨古陶瓷品的真伪
- 伪款损珍瓷
- 和田玉有三黄 你知道分别是什么吗
- 清代题王髦 诗竹雕菊花臂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