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淘金小心价格陷阱 专家教你鉴别真假金银条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问:春节送礼送什么?许多人都选择送“真金白银”。一些骗子也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实施骗局。孙先生来信称,近日,他在北京马甸市场购买了两套“高性价比”银条,题材分别是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均为中钞国鼎发行,规格均为40克×5,总共才花费200多元。而这两套产品加起来的实际市场售价要2000多元,他整整少花了一个“零”,当时非常高兴。
但他回家后,拿着产品在发行方官方网站上进行核对,同时拨打客服电话进行咨询。客服人员告诉他:“非直营店购买的产品,不敢保证质量。”他决定拿给商家做鉴定。结果是,该产品制作精致,样式、设计、包装乃至手提袋都与正品完全一致,但由于其产品鉴定证书上缺少的一条暗线,商家最终判定其确为假货。
答:其实,金银的市场行情及原料价格极为透明。算一笔账:按25日白银原料价3.7元/克计算,40×5规格的一套银条最低应为740元,两套应为1480元,这还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裸银售价。若再加上工艺费、税赋、以及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特许权摊在产品上的费用,这两款产品的售价会更高。而孙先生这200多元的售价连两套裸银的成本都不够。
除此之外,还可以掌握一些辨别黄金制品的窍门,金饰品含量不够、重量不足是最为直接的办法。在古代,足赤形容足黄金,赤就是红。成色足的金子是黄中带赤的,而七成的黄金发青色,八成的黄金发黄色。根据“七青、八黄、九五赤”的经验说法,来观察黄金颜色的色凋,可以初步判断其真假。
此外,真黄金托在手中应感觉沉重,真金饰品可轻轻地用手弯折,感觉较软,反之则为假品。若还放心不下,消费者还可以使用“试金石”,色呈灰黑,状如鹅卵,通称辉绿石或石英岩。检验时只需把受试物在试金石上一划,点上几滴硝酸和烟灰之后用清水冲洗,便会原形毕露。如果是黄金,则会留下金黄色泽。
市场越是火爆,不法商贩越有可乘之机。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有些金银制品只是在外表镀了很厚一层贵金属,里面含的却是其他廉价金属。由于镀层较厚,专业的检测仪器有时也难以检测,只能通过破坏性检测才能得到准确结果。
但他回家后,拿着产品在发行方官方网站上进行核对,同时拨打客服电话进行咨询。客服人员告诉他:“非直营店购买的产品,不敢保证质量。”他决定拿给商家做鉴定。结果是,该产品制作精致,样式、设计、包装乃至手提袋都与正品完全一致,但由于其产品鉴定证书上缺少的一条暗线,商家最终判定其确为假货。
答:其实,金银的市场行情及原料价格极为透明。算一笔账:按25日白银原料价3.7元/克计算,40×5规格的一套银条最低应为740元,两套应为1480元,这还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裸银售价。若再加上工艺费、税赋、以及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特许权摊在产品上的费用,这两款产品的售价会更高。而孙先生这200多元的售价连两套裸银的成本都不够。
除此之外,还可以掌握一些辨别黄金制品的窍门,金饰品含量不够、重量不足是最为直接的办法。在古代,足赤形容足黄金,赤就是红。成色足的金子是黄中带赤的,而七成的黄金发青色,八成的黄金发黄色。根据“七青、八黄、九五赤”的经验说法,来观察黄金颜色的色凋,可以初步判断其真假。
此外,真黄金托在手中应感觉沉重,真金饰品可轻轻地用手弯折,感觉较软,反之则为假品。若还放心不下,消费者还可以使用“试金石”,色呈灰黑,状如鹅卵,通称辉绿石或石英岩。检验时只需把受试物在试金石上一划,点上几滴硝酸和烟灰之后用清水冲洗,便会原形毕露。如果是黄金,则会留下金黄色泽。
市场越是火爆,不法商贩越有可乘之机。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有些金银制品只是在外表镀了很厚一层贵金属,里面含的却是其他廉价金属。由于镀层较厚,专业的检测仪器有时也难以检测,只能通过破坏性检测才能得到准确结果。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书画投资莫以大小论英雄 上篇文章:高和林:收集近400余把长命锁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七彩云南亮相2023中国国际珠宝展
- 打眼也分低中高3种层次
- 搞收藏切忌执迷不悟
- 关于大英博物馆藏唐三彩俑的二三事
- 名笔金笔回报率高:鉴赏4注意
- 老相机收藏四大原则
- 当心踏入奥运收藏误区
- 紫砂走进爱家系列讲座:紫砂壶的鉴别及...
- 古籍收藏鉴赏有捷径
- 文物专家今天鉴宝 家中古董大多太新
- 马未都说收藏第一讲:盛世收藏(3)
- 马未都:民间行家鉴定胜专家
- 如何辨真伪权威奥运收藏品
- 万珺说翡翠:翡翠的收藏历史是怎样的(...
- 从铸币工艺看秦国货币的流通
- 名家书画售假招术大全
- 如何识别元青花
- 减法鉴定古陶瓷
- 教你4招即刻锁定真银元
- 钱币收藏 清新攻略
- 北宋大权相蔡京的反思:书法冠绝一时
- 清康熙黄地斗彩云龙纹碗106.95万...
- 真正古代银锭中间无凸起物
- 中华传世古玉器的鉴辨
- 哈佛大学收藏的晚清老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