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藏在文物里的商王后传奇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打过仗、接见过全国“妇女代表”、爱美爱收藏……
正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的《玉汇金沙——夏商时期玉文化特展》上,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的玉象等文物,以其温润材质和可爱造型,一直吸引着游客驻足。妇好,商王武丁的王后。在她的墓室里,出土大量的青铜器、玉器等精美文物。11月19日,长期主持安阳殷墟考古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唐际根亮相金沙遗址博物馆,以妇好为主题,揭开商朝一代王后的传奇人生。□本报记者吴晓铃
发掘 洛阳铲打到墓室
妇好墓的发掘是1976年,主持发掘的著名考古学者郑振香正是唐际根的老师。
早在民国时期,河南安阳就已经被考古人员证明是商朝都城。上世纪70年代,妇好墓所在的一片坡地要平出来引水种庄稼。这是商朝都城最核心的范围,考古队赶紧提前派人勘探。唐际根说,当时勘探的工具就是盗墓贼最爱用的“洛阳铲”。“有一个工人在打铲的时候,铲子突然往下掉了几十公分,下面是空的,说明有墓室。换一个地方再打,铲子拔出来的时候果然夹着一个玉坠。”那是1975年冬天。次年,妇好墓正式开启发掘。
唐际根说,妇好墓并不大,约20平方米左右。墓底距地面7米多,距地表6米就是地下水,因此墓室有1米多都泡在水中。考古队原本租了抽水机抽水,可困难时期为了省电,最终采用了从水中打捞的考古方式,遗憾没能发现妇好的遗骸。
不过,墓中出土的陪葬品数量惊人。考古人员清理出的陪葬品有1928件,其中包括468件青铜器,超过100公斤的青铜器就有好几件。此外,还有755件玉器、63件石器、564件骨器以及蚌器、象牙器、阿拉伯绶贝以及6000多个货贝。
这个随葬品惊人且等级很高的墓主,究竟拥有怎样的身份呢?考古人员欣喜地发现,出土青铜器中,有109件上都刻有“妇好”及其它铭文。在殷墟此前出土的1万多片甲骨文上,有200多片上都曾经出现过“妇好”的名字。考古人员查阅《史记》发现,妇好是商王朝第23代王武丁的王后。而从墓葬中出土的陶器上,也可以看出正是商代晚期偏早阶段(即考古学上的“殷墟二期”)的器形。
种种证据相互印证,这座墓葬就是商王武丁王后妇好之墓。
揭秘 商王后堪称巾帼英雄
唐际根说,经过考古人员持续不断的研究,这个商王王后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女性军事统帅,她带过兵打过仗、猎过虎,堪称巾帼英雄。不过,她照样是爱美的女娇娥,爱梳妆打扮甚至爱收藏。
根据甲骨文记载,妇好死的时候正是国家鼎盛时期,她很得武丁宠爱,但“妇好是不延疾,妇好弗疾齿”,极可能是牙齿得病最终去世。流传至加拿大的一块甲骨文上,还以“妇好接见多妇”的文字,记载了她接见全国“妇女代表”的事件。而另一件甲骨文,则提到妇好征兵1万3千余人去带兵打仗。其中一次战役,她居然和丈夫武丁打起配合战:妇好提前埋伏,武丁诱敌深入,两人前后夹击最终消灭敌人。
这样一位巾帼英雄,在随葬品中也露出一些蛛丝马迹。唐际根说,在清理出土器物时,考古人员意外在一件青铜壶的盖子上发现一层保护膜(类似收藏人士所称的“包浆”)。这是一件盛酒器。唐际根说:“酒器器身已经长了很多锈,失去光泽,但盖子上的膜非常光亮,说明妇好或许是好酒之人,这层膜应该就是她的侍者经常揭取触摸后留下的。”
虽然曾经征战沙场,妇好墓中依然出土多面青铜镜,以及玉梳等跟梳妆有关的器物。唐际根透露,迄今出土的商代铜镜共有7块,其中5块就在妇好墓中发现,此外还有类似调色板与刻刀之类的物件,可能是妇好用来抹胭脂化妆的,可见妇好是个爱美的女人。
而在墓中出土的700多块玉器中,竟然还有超过20%来自比当时早一两千年的老玉,“这说明妇好在商代就已经爱好上了收藏。”唐际根介绍,正在举行的金沙玉器展上,就有28件来自妇好墓。其中一件玉象,仿佛全身裹了一层光亮的包浆,显然是妇好的珍爱之物。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出土文物看姑娘坟里淑女身世 上篇文章:印石收藏:五色美石细思量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名家特型画作之合作画造假法辨识(图)
- 仿造名人字画很流行 高手可月入万元
- 小叶紫檀不可不知的术语
- 史国良:人物画家越老越难画
- 奥运藏品不得夸大升值
- 芝兰生幽谷
- 在金铜佛造像中,收藏爱好者应如何辨识...
- 彩色宝石辨假之“谜”
- 北宋卤簿钟上的“千里江山图”
- 青铜器收藏之道和鉴定要素
- 书画不完全佚名造假法之仿制伪作辨识
- 论唐寅绘画风格与四季主题的结合
- 湖南收藏市场首现伪造粮票
- 搞收藏关键要多看多交流
- 奥运珍藏瓷涉嫌侵权
- 国家宝藏打call的石鼓文 吴昌硕应...
- 谨防市场上兜售的假印样邮票
- 如何鉴别民国瓷
- 价值高不易仿 宋钧瓷成收藏投资好选择
- 鉴定招数花样翻新
- 古玩并非人人可玩
- 古玩造假手法层出不穷 具体实例来介绍...
- 警惕贺岁藏品傍名牌 专家教你三招防骗...
- 收藏的“硬道理”:需要“稳定性”
- 戏曲文物与中国戏曲史的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