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从吴昌硕的“朋友圈”看海派胸怀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 任伯年、吴昌硕、王一亭合作《墨竹缶翁图》 ◆王琪森
一个人,归道山已有九十年了,人们依然缅怀着他。一个人与他的一群师友,远行已近一个世纪,但岁月还是惦念着他们。那么,这个人与他的一群师友一定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世承真情,道缘相守,人文永恒。
九月,为纪念海派书画巨擘吴昌硕逝世九十周年,吴昌硕纪念馆举办了《海上吴门邀师友——吴昌硕师友书画艺术展》,丹青溢彩,翰墨飘香,金石流芳。
整个展览以吴昌硕的书画金石为领衔,其他则有任伯年、翁同龢、沈曾植、曾熙、王一亭、张骞、蒲华、杨岘、冯超然等人的精品力作,因而弥足珍贵。确切地讲:这是一次货真价实的海派书画领袖们的高峰艺术展,更是一次笔墨丹青的时代巡礼。正是这群师友以群体的践行,不仅共同打造了海派书画的辉煌,而且为日后诞生像张大千、刘海粟、徐悲鸿、潘天寿、沙孟海、钱瘦铁、陆俨少等这样一批大师团队,孕育了适宜的环境和土壤。观澜索源,振叶寻根。这也是本次展览所彰显的深层的人文经典意义和艺脉传承价值。
海派书画发轫于上海开埠,崛起于清末民初。历史为海派书画提供了一次高端发展的契机和创造开拓的平台。而吴昌硕与他的师友们,以变通的精神、开放的理念、精深的造诣,融古纳今、推陈出新,开创了瑰丽多姿、气象正大的海派书画流派。这个新型流派的可贵是不局限于一家一派、不恪守于一门一户、不囿于一招一式,而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本次吴昌硕师友们就为我们生动展示了这种笔墨形态和流派风姿。“老缶画气不画形。”吴昌硕奇崛雄健、笔墨酣畅的金石画风与任伯年笔触细腻。敷色考究的精工画风相映成趣、互为媲美,从而形成了海上艺苑的两座高峰。十九世纪末吴昌硕初到上海时,曾想从任伯年学画,友善的任伯年就先请吴昌硕画几笔看看,当吴昌硕落笔后,那郁勃强悍的金石气令人相当震撼,不仅大加肯定,而且在张子祥、胡公寿、高邕、蒲华、虚谷等当时海派书画家中大加赞扬。大师间的这种互相推崇、互相欣赏、互相尊重,正是“和而不同”“海派无派”的流派精神体现和艺术理念佐证。唯其如此,海派书画当年才能展示出至今令人向往的那种大气象、大格局、大气派。
徜徉在吴昌硕师友展中,大师们互赠作品、互相题跋、丹青承缘、翰墨结谊、金石传情,弥散出如此和谐、协作的群体精神和互补、包容的团队意识,留下了那么温馨、友善、互助、提携的人生记忆,这是一份相当宝贵而值得弘扬的人文资源,这也正是海派书画作为一个流派软实力的展示。吴昌硕作为海派书画的领袖,不仅具有宽广的胸怀,而且具有谦和的雅量。作为一个大书画流派的“群主”,他在“朋友圈”内礼贤下士、广结善缘、尊老助少,因而被情在师友间的杨岘称为“能交天下贤。”晚年的沈曾植贫病交加,他以八十多岁的多病之身亲临“海日楼”拜望老友,给予资助。青年才俊王个簃从南通初到上海,生活没有着落,是缶翁把他请到家中做家庭老师,并传其书画衣钵。特别是展览中有一幅《缶翁肖像图轴》,更是见证了海派三杰的师情友缘。画上气势轩昂的翠竹是任伯年的遗墨,竹后吴昌硕的肖像是王一亭补画,题记出于缶翁之手:“一亭,余友也。先生(任伯年)在师友之间也,道所在而缘亦随之。”当年的海派书画家群体正是凭借着这种道缘相随、同舟共济、相濡以沫的团队协作友善精神,从而把一个艺术群体的创造能量发挥到了极致,把一个精英群体的历史效应提升到了峰值。当今的美术界在呼唤大师、呼唤振兴,《海上吴门邀师友》是会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和思考的。
来源:新民晚报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与时间赛跑的他们 如何使尘封的古书画容光焕发 上篇文章:湖上奇峰——蓝瑛作品及其师承影响特展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爱好收藏先读书
- 江西宜丰发现金丝楠木老屋 70余根梁...
- 投资收藏当代瓷器 应该重胎质还是重画...
- 瓷器上的佛教人物图案
-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背后...
- 云南发现中国最大“干栏式”建筑聚落遗...
- 张伯驹一生收藏价值上亿 最后都捐给了...
- 习近平和特朗普在故宫托画心时拿的什么...
- 广州国际艺博会开幕 故宫专家现场有偿...
- 当代没骨画的传承发展:当代没骨画展开...
- 吴冠中亲笔批假画:系伪作
- 古铜镜收藏鉴别有技巧
- 教你如何鉴别和养护奇石
- 古玩鉴定:凭眼力还是靠仪器
- 在十九世纪的街头巷尾走一走
- 珍珠宝石的收藏如何鉴定和辨伪
- 古玩艺术品市场投资需知
- 伪款损珍瓷
- 私人收藏艺术品应追求六品
- 莫将杂色钻石当彩色钻石
- 如何辨别青海料俄料与和田玉
- 文房古玩收藏手册
- 鉴赏玉器有诀窍 四个辨中看真伪
- 收藏金属邮票集警惕买到工艺品
- GAC独立首饰设计师联展 蛰伏一年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