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吴昌硕与上海有什么缘分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三千年结实之桃》

吴昌硕以近古稀之年龄再次定居上海,来了一场漂亮的逆袭 端倪
吴昌硕,原名俊,俊倾,字昌硕,别号缶庐、大龙、苦铁等,浙江安吉人。“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三千年结实之桃》,作于1918年。这幅作品运用篆书笔法,疏阔纵放,雄浑有力,显现出磅礴而茁壮的气势,笔力强悍,是吴昌硕大器晚成的绝佳写照。
1888年夏秋之间,一名寒酸的画家在上海租住了两间低矮的简陋平房,安顿了全家后,过上了窘迫的日子。他的作品乏人问津,不久年仅16岁的长子病逝,小女儿又出生了。家中新添婴儿,开销增大,高生活指数压迫得画家喘不过气来,于是不得不又举家撤回到苏州。
多年以后,当初逃离上海的吴昌硕以近古稀之年龄再次定居上海,来了一场漂亮的逆袭,成为无可争议的艺术大师和海派领袖。
少年时代因战乱家破人亡、历尽人间磨难的吴昌硕直到29岁才正式结婚。之后即走出浙江安吉,随好友金杰到上海游览,并与海派书画早期名家高邕、胡公寿相识结谊。其后又于1873年、1876年多次去过上海。 清末五口通商后,上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商埠,人称“十里洋场”。此时,海上艺苑已初现勃兴的势头,第一代海派书画家张熊、任熊、赵之谦、任薰、胡公寿、虚谷、任伯年、蒲华等已成气候,这使吴昌硕颇为向往。但他很清楚自己当时还很难跻身于这个群体,于是他于1882年举家定居于苏州城西寒山寺的西畮巷四间楼。
1883年,吴昌硕因赴天津大沽口去上海候轮,拜望了慕名已久的海派书画翘楚任伯年,两位大师级人物的第一次晤面。正是这次在任伯年画室“颐颐草堂”的相晤,吴昌硕“移家海上”的冲动被挑动起来。1887年秋末初冬,正如本文开头所述,吴昌硕正式携全家迁往上海,不过很快又将全家撤回苏州,继续他的双城记——在上海苏州两地往返。
任伯年曾为吴昌硕做传世名作《酸寒尉像》,“酸寒”这个词是准确的,因为吴昌硕的仕途生活状态一直曲折低迷惨淡灰暗。直到辛亥革命爆发,这个以仕途为正道的臣民才被赶进了死胡同。而与“酸寒”相反的是,此时吴昌硕的艺术却显得愈加刚健雄强,壮丽华滋,这为他暮年真正融入上海,爆发出惊人的胆识气魄,立异标新独树一帜夯实了基础。
1912年初,吴昌硕与上海真正的缘分到了,儿子在上海谋到职位,而大实业家兼革命家画家王一亭以自己在上海的实力与地位,力邀吴昌硕定居上海,并对吴的艺术作了大力推荐和扶持,从而使吴昌硕很快赢得了上海商界的认可甚至尊崇,书画润格不断攀升,其后还在日本引起轰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12年5月,吴昌硕“移家海上”,正式征服了这座光芒四射一线城市,并以此终老。
来源:深圳晚报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清代题王髦 诗竹雕菊花臂搁 上篇文章:吴昌硕晚年行草 有锥画沙、屋漏痕之妙趣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穿越故宫600年:7本书带你认识故宫...
- 走进上海博物馆“墓室” 千年壁画“活...
- 小雅·鹤鸣
- 晚清新会画家许春田:丹青遗墨在 冈州...
- 拿出两只鸡缸杯和两件汝窑瓷求鉴定 专...
- 两位画家笔下的马拉之死:英雄还是恶魔...
- 收藏广泛造诣很深 鲁迅30铜元捡得稀...
- 赵幹《江行初雪图》赏析:散势的景趣
- 从克林姆特的经典之《吻》学装饰配色
- 人情味书画更显投资价值
- 鉴定招数花样翻新
- 海外文物回流是艺术市场的大头所在
- 欲抓五环财运 什么样的奥运收藏才有价...
- 祖母绿三件套估价200万
- 教你如何巧妙辨明清玉璧
- 冷静面对鼠年贺岁金条上市 购买者须谨...
- 年画木版:藏前先辨伪
- 封面之美:你知道你的书架上藏了多少艺...
- 粤省军政府伍圆通用银票赏析(图)
- 艺术市场结构畸形 解密市场繁荣背后的...
-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稀世珍宝
- 文物艺术品的拍卖与收藏
- 文房古玩收藏手册
- 玉石市场鱼目混珠 岫玉也成疯狂石头
- 实战见真功的高阿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