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五个不一样鉴定古瓷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刘官清
古陶瓷作为东方艺术品中的收藏热点,已经越来越受到收藏投资人士的青睐。然而对陶瓷“真不真,老不老”的问题,却长期困扰着广大古陶瓷收藏爱好者。现在无论从出版的有关鉴定类书籍,还是培训班上老师讲授的均离不开“五看”,即看器型、看纹饰、看款识、看釉彩、看工艺。但是这种传统的鉴定方法,早已被现代技艺熟谙的仿古者所掌握,许多仿古作品惟妙惟肖,连专家也经常看走眼。
笔者认为,尽管古陶瓷中隐藏着许多历史的秘码未被破解,令无数掏了高昂“学费”仍旧迷惘的古陶瓷收藏爱好者望而却步,但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笔者近几年来,苦心研究观察了数千件古陶瓷碎片及标本,发现古陶瓷与现代仿品也有五个不一样。
一是古陶瓷上的自然剥釉与现代仿品人工剥釉不一样。古陶瓷脱得掉的釉层碎块呈较硬的大小片状或颗粒,有棱角,像碎玻璃,多发生在釉面开片的交叉处,器物周身可见,在单色釉的瓷器上体现更加明显。而现代仿品的剥釉是人工采用电动刻笔钻下来的,露出的坯体,表面有许多麻坑,而且只表现在瓷器的突出部位。自然风化的剥釉古瓷,釉面通常仍有光泽度,而经酸处理的赝品,表面失光。
二是古陶瓷的使用痕迹与现代仿品不一样。古陶瓷由于世世代代经过人与陶瓷的触摸,再加上经过无数次的迁徙、搬运,免不了要磕磕碰碰,这些都会在古陶瓷上留下使用过的痕迹,这种自然痕迹是不规则的、横七竖八的、杂乱无章的。而现代仿品的使用痕迹,是经过人工用砂纸打磨出来的,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笔者所指的使用痕迹主要是指民间日用的盘、碟、碗及盛装食品、饮品的瓶、罐、壶等,不包含皇室宫廷封存数百年从未动过的“库货”。
三是古陶瓷胎釉结合处的氧化色线与现代仿品不一样。古陶瓷由于年深月久的氧化,在瓷的表面都会发生化学反应,尤其在胎釉结合部位,往往会出现“一线红”或“一线黄”,这种色线是从瓷胎里往外透出来的,是洗也洗不掉,刮也刮不掉的。而现代仿品是等瓷器烧制完后,再用人工涂抹的颜料,经水一洗就脱色了。
四是古陶瓷物理澎胀系数与现代仿品不一样。对于里外都上釉的古陶瓷,由于长期受空气热胀冷缩的影响,往往在器物的内壁会出现一些不规则的裂纹,俗称“鸡爪纹”。而器物外壁却少有此类现象,这是由于器物内外壁澎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裂变,而现代仿品基本上看不到“鸡爪纹”,里面是光溜溜的。
五是古陶瓷胎骨的疏密度与现代仿品不一样。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在古陶瓷中,釉是衣,胎是骨,再高明的仿古者,也模仿不了古瓷器的胎骨,原因是古代是人工炼泥,做瓷器的胎泥要放置陈腐若干年,导致陶瓷不够纯净,含金属杂质较多,烧出来的器物胎质疏松,常有细小的气孔从露胎处冒出来。而现代仿古的胎土是通过机器碾磨的,非常缜密,烧造出来如同年糕一般。
笔者无意标新立异,用五个不一样否定或替代“五看”的传统鉴定方法,只是主张对古陶瓷真不真、老不老的鉴定,要以岁月时光的尺度来衡量,不是以形式特征的尺度来衡量。
古陶瓷作为东方艺术品中的收藏热点,已经越来越受到收藏投资人士的青睐。然而对陶瓷“真不真,老不老”的问题,却长期困扰着广大古陶瓷收藏爱好者。现在无论从出版的有关鉴定类书籍,还是培训班上老师讲授的均离不开“五看”,即看器型、看纹饰、看款识、看釉彩、看工艺。但是这种传统的鉴定方法,早已被现代技艺熟谙的仿古者所掌握,许多仿古作品惟妙惟肖,连专家也经常看走眼。
笔者认为,尽管古陶瓷中隐藏着许多历史的秘码未被破解,令无数掏了高昂“学费”仍旧迷惘的古陶瓷收藏爱好者望而却步,但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笔者近几年来,苦心研究观察了数千件古陶瓷碎片及标本,发现古陶瓷与现代仿品也有五个不一样。
一是古陶瓷上的自然剥釉与现代仿品人工剥釉不一样。古陶瓷脱得掉的釉层碎块呈较硬的大小片状或颗粒,有棱角,像碎玻璃,多发生在釉面开片的交叉处,器物周身可见,在单色釉的瓷器上体现更加明显。而现代仿品的剥釉是人工采用电动刻笔钻下来的,露出的坯体,表面有许多麻坑,而且只表现在瓷器的突出部位。自然风化的剥釉古瓷,釉面通常仍有光泽度,而经酸处理的赝品,表面失光。
二是古陶瓷的使用痕迹与现代仿品不一样。古陶瓷由于世世代代经过人与陶瓷的触摸,再加上经过无数次的迁徙、搬运,免不了要磕磕碰碰,这些都会在古陶瓷上留下使用过的痕迹,这种自然痕迹是不规则的、横七竖八的、杂乱无章的。而现代仿品的使用痕迹,是经过人工用砂纸打磨出来的,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笔者所指的使用痕迹主要是指民间日用的盘、碟、碗及盛装食品、饮品的瓶、罐、壶等,不包含皇室宫廷封存数百年从未动过的“库货”。
三是古陶瓷胎釉结合处的氧化色线与现代仿品不一样。古陶瓷由于年深月久的氧化,在瓷的表面都会发生化学反应,尤其在胎釉结合部位,往往会出现“一线红”或“一线黄”,这种色线是从瓷胎里往外透出来的,是洗也洗不掉,刮也刮不掉的。而现代仿品是等瓷器烧制完后,再用人工涂抹的颜料,经水一洗就脱色了。
四是古陶瓷物理澎胀系数与现代仿品不一样。对于里外都上釉的古陶瓷,由于长期受空气热胀冷缩的影响,往往在器物的内壁会出现一些不规则的裂纹,俗称“鸡爪纹”。而器物外壁却少有此类现象,这是由于器物内外壁澎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裂变,而现代仿品基本上看不到“鸡爪纹”,里面是光溜溜的。
五是古陶瓷胎骨的疏密度与现代仿品不一样。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在古陶瓷中,釉是衣,胎是骨,再高明的仿古者,也模仿不了古瓷器的胎骨,原因是古代是人工炼泥,做瓷器的胎泥要放置陈腐若干年,导致陶瓷不够纯净,含金属杂质较多,烧出来的器物胎质疏松,常有细小的气孔从露胎处冒出来。而现代仿古的胎土是通过机器碾磨的,非常缜密,烧造出来如同年糕一般。
笔者无意标新立异,用五个不一样否定或替代“五看”的传统鉴定方法,只是主张对古陶瓷真不真、老不老的鉴定,要以岁月时光的尺度来衡量,不是以形式特征的尺度来衡量。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本周六专家为您来鉴宝 上篇文章:老人花300万元买下5幅名画全被鉴定为赝品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收藏字画应先练眼力
- 古琴鉴藏指南:并非越古越好
- 匏器的收藏与鉴赏(图)
- 古玩造假层出不穷 十大辨伪方法各显神...
- 张即之《台慈帖》赏鉴
- 名家信札造假法辨识(图)
- 史国良:人物画家越老越难画
- 教您如何更好收藏紫砂
- 印石收藏:五色美石细思量
- 收藏者应如何辨识佛像?
- 色泽制作工艺造型:收藏玛瑙要注意三看
- 假币泛滥成灾 收藏要靠眼力
- 古玩行里规矩多 教你12条门道
- 拍卖奢华:珠宝拍品投资必知
- 众口说收藏:收藏要选好主题
- 拿出两只鸡缸杯和两件汝窑瓷求鉴定 专...
- 马未都说收藏第一讲:盛世收藏
- 石碑见证:古人尊称寿高德馨的老者为“...
- 皇帝为表“惜贤敬老”而赐拐
- 向境外邮寄文物不申报属走私
- 古玩真伪难辨引发诉讼大战
- 专家教你去伪存真辨牙雕
- 专家:收藏以物以稀为贵为原则
- 出土文物看姑娘坟里淑女身世
- 纽约拍卖的韩干《马性图》初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