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传统家具榫卯技艺 枯木待逢春
文:郝学娟

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式柴木家具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徐光祥工作间的墙上挂满了手锯、凿子、木条等工作器材,却找不到一根钉子、闻不到一丝粘合胶的味道。

“锯、凿、刨等几个步骤反复打磨做成一榫一卯,一穿一插,一张木案板就和木腿联结在一起了。”正在为桌案板凿卯眼的徐光祥向记者介绍说:“整个过程无钉无胶,老祖宗的榫卯技艺让家具‘天衣无缝’,牢固结实。”

5月4日中新网记者探访了徐光祥位于济南董家镇的家,亲手打制的八仙桌、圈椅、书柜等明式榫卯技艺柴木家具摆满了整个房间。庭院中一个简易工作间是徐光祥常年“奋斗”的地方。
年届古稀的徐光祥18岁开始学习明式家具制作工艺,与木头结伴了近50年。
徐光祥介绍说,明式家具技艺明初由山西工匠带入济南,在当地传承发展了几百年,保留了榫卯技艺等中国古代家具制作技艺的优秀木工工艺。

“榫卯结构最大的特点便是无钉无胶,却让家具严丝合缝、结实耐用。”徐光祥说,一个好的榫卯结构不仅要组装起来严丝合缝,还要便于拆卸运输。“制作榫卯结构很少用到图纸,非常考验工匠的经验及技术,随着时间推移,能做好这项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三碰肩、粽角榫、楔钉榫……徐光祥指着家具上细微的联结处介绍说,传承祖辈技艺加上自身琢磨练习,目前已掌握了30余种榫卯结构制作技艺。
古时民间掌握“三碰肩”榫卯结构制作技艺的木工就不多见。“榫卯都是锯上的功夫,只有熟练掌握各种锯法,才能制作出各种复杂的榫卯结构。”
虽然榫卯技艺不用胶的特性,正日益被追求家居环保的人们所追捧,但是徐光祥仍苦恼手艺传承。用榫卯技艺方式制作家具,费时费力,拜师学艺的人本就不多,能坚持下来更寥寥无几,“以榫卯工艺著称的济南明式柴木家具制作技艺濒临失传”。
“这些从明朝传下来的手艺,不能断在我手里。”是徐光祥至今坚持的一个动力,“希望榫卯技艺‘枯木’能再‘逢春’”。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江西宜丰发现金丝楠木老屋 70余根梁柱重近40吨 上篇文章:常州男子买到山寨红木家具 获赔405万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 收藏者:重大题材并非稳赚不赔
- 李鬼多以章充币 买奥运藏品要擦亮眼睛
- 专业造假考验大众鉴宝
- 投资收藏品时要擦亮双眼 莫轻信商家甜...
- 玉石市场鱼目混珠 岫玉也成疯狂石头
- 马未都说收藏第一讲:盛世收藏(2)
- “和田玉花鸟俏色巧雕技艺”
- 古人玉雕的智慧:变废为宝
- 认识一个连体钞品种之十五:10元4连...
- 自杀九次而不死 徐渭是用命在写书法
- 养虫葫芦里的讲究
- 这些精美的骨头是古人智慧的象征
- 从威尼斯画派贝利尼笔下洞悉最称职的总...
-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五彩珍瓷
- 王世襄先生与铜炉收藏
- 万珺说翡翠:翡翠与玉文化的渊源是什么
- 谨防市场上兜售的假印样邮票
- 扬州八怪之金农作品辨伪 晚期作品成交...
- 清乾隆霁蓝釉天球瓶149.5万成交
- 应该如何欣赏那些天价艺术品
- 如何去欣赏一幅好的水墨人物画
- 钢笔字手稿也值得收藏 关注点回到内容...
- 收藏奥运纪念品要提防“限量绝版”的幌...
- 入藏故宫的《丝路山水地图》什么来头
- 第三套背绿水印防伪知识要通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