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不真实的德意志艺术
来源/作者:网络 |
德国艺术在中国最大规模的展示 “不真实”的德意志艺术
本报记者 张安妮
作为中国美术馆奥运年的重要活动之一,美术馆与德国柏林国立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和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联合主办的“灵动的风景:穿越德意志艺术时空”、“格哈德·里希特艺术展1963-2007”大型展览,于5月14日拉开了帷幕。据馆长范迪安介绍,此次活动是去年德国联邦总统霍斯特·科勒访华时中德商定的艺术交流计划之一,“横跨两个世纪、共118幅作品的展出更是目前为止,德国艺术在中国最大规模的一次展示。展期至7月2日止”。
“灵动的风景”是德意志风景画发展的缩影,囊括了从18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绘画,到20世纪表现主义和当代艺术的绘画作品,也是最具德国艺术精神性的视觉图像展示。”德累斯顿国立美术馆馆长马丁·罗特告诉记者,“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是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大师之一,之所以将其个展与风景画群展联展,是因为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创作手法是里希特早期绘画的主要灵感来源,而在其抽象画中也常常运用到这种构图方式。”
照片绘画 灰色 抽象化
里希特无法看清的艺术真相
在当代艺术领域,格哈德·里希特影响着包括中国艺术家张晓刚、谢南星、杨少斌等在内的众多艺术家的风格,因为他没有在西方前卫主义、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等主流风格中择其一而从之,而是至今仍固执地以跳跃式姿态变换着绘画风格与题材。从“新疯狂派”到轮廓不明的速拍式照片画,从概念艺术、极简主义到抽象画,从国际媒体口中的“分毫不差的德国风格”到业界“变化多端的艺术家”,他说:“绘画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思考,我极力地控制自己,拒绝照搬照套他人的风格。”
其中,模糊的照片绘画是里希特最具风格的艺术创作。“在《摩托艇》、《带着孩子的妇女》等作品中,具象的画面却总是隐约不清,可见的人物五官却总是缺失生动的表情,这就是里希特照片画给人的第一感受。”策展人格茨说,“他习惯用灰颜色重新解读照片的内容,用摩擦删除的手法,糅合粗糙与细致两种矛盾的风格,既有意识地忽略细节,又对整体模糊处理。”而里希特曾经解释,将客观性、距离性、真实性和放弃艺术构图的摄影特征转入画中,才是自己真正制造的艺术照片。
同时,他也将这种“真实性”与“距离感”融入到抽象风景油画中:“望向窗外,我感到一切不同颜色的景致,对我不断地提出灰色之外的要求,同时也成为我抽象画的色调样板。”
范迪安对此评价:“与其说这是里希特的绘画方式,不如说这是他的绘画态度。在动态影像对绘画构成冲击的时代,吸收摄影、录像和电影艺术语言的优长,创造这种“跨媒介绘画”和“虚像绘画”,无疑是在具象与抽象、架上与新媒介等图像视觉中开启的另一重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