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张桂铭:这三十年细水长流(图)

来源/作者:网络 |

张桂铭:这三十年细水长流(图)
蒸霞(国画) 张桂铭
张桂铭:这三十年细水长流(图)
翔(国画) 张桂铭 
  ◆记者 黄伟明
  ◆实习生 嘉穆
  在9月初即将拉开帷幕的上海艺术博览会上,画家张桂铭的名字出现在经典展览名录上。1978年,改革开放元年,这一年画家张桂铭正是39岁。从1978年到2008年——在改革开放30年间,国画界经历了些什么,是否有惊心动魄的扭转?或是刻骨铭心的故事?当这些问题被抛出,张桂铭陷入了沉思,而嘴角慢慢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转变 水到渠成
  “回过头来看自己的作品,的确会感觉到当年自己在画风上的转变。但在当时,只觉得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所有的转变只不过是水到渠成。”张桂铭轻描淡写的总结很出人意料,然而如果根据当时客观环境的改变以及画家的成长过程也就顺理成章了。
  水到渠成中的这条“渠”是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的,有人说张桂铭是国画界的毕加索,如此高的评价让张桂铭连连摆手:“我的画在色彩上给人印象深刻,这一点带给我很大的愉悦和满足。”出生于绍兴的他小时候常常被老人带着去看戏,戏服上迷幻的色彩深深吸引了他:“那个时候的画,大家都差不多,灰蒙蒙黑乎乎的,不敢有什么大变化。”等到改革开放,他就像是长久以来闭门作画的人,忽然到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之下,为有了大伸拳脚的自由而兴奋,把那些梦想已久的色彩和形象运用到画作中,也就自然而然了。
  个性 忽然迸发
  “想要突破,那是当年大家站在国外艺术馆里时一起迸发出的强烈念头。”西方绘画除强烈、富有视觉冲击力外,最令张桂铭有所触动和羡慕的是:“每一个画家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这一点,在改革开放之前是大家都没认真想过的问题。”
  没错,在那个以追求共性为荣、以炫耀个性为耻的年代,谁都不会想过让某些元素和色彩成为自己的“标签”。而改革开放成全了一种契机,他们有了树立个性的想法,并为之努力。“一旦开始追求个性,画坛就真正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时期。”张桂铭就在这股洪流之中,埋头沉醉于创作所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当时代表作《八大山人》是他比较满意的一幅,“很写意,也有很多主观的感情在其中。能够这么直抒胸臆地发挥,这在之前的创作中是很难得的。”
  市场 非要适应
  可以说,老一批国画家们的黄金时期都蒙在浓重的政治色彩中,改革开放尤其到90年代后,市场经济的大潮曾让他们觉得深深无措。“你想,从前对我们来说,画和钱之间是没有直接关系的。顶多就是有些稿费,都是工作,现在不同了。”张桂铭长舒一口气:“拍卖行里整天那么热闹,有浮夸的成分,但总的来说市场的流通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佳作,有了比较,不论对收藏者还是画家自己都是一件好事。”
  现在的年轻人能够“那么容易”地办画展让张桂铭非常羡慕:“在以前,开画展是一件多么隆重、多么难得的事情!”而买卖画作的敏感问题在他看来也是人之常情:“过去老一辈的艺术大师不也曾靠卖画为生?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有钱人不是傻瓜,就算他不是很懂画,还是会参考各方意见,画家自己只要有好的心态去处理好艺术和市场的关系,始终重视艺术质量,市场经济对国画的发展是会起促进作用的。”
  谈话结束时,张桂铭总结自己这30年的绘画生涯,忽然说:“其实有时再回过头来看看过去画的画,使自己满意的还实在太少了。”他自顾自地微微叹气,“还是要靠年轻人啊,未来是他们的!”
浏览次数:906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艺术产业和中国当代艺术现状   上篇文章:石齐巨作亮相上海艺博会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