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缂丝拍价步步走高 跨过千万元大关
来源/作者:网络 |
撰文 晓波
缂丝属于织绣工艺的一类,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丝织品,亦称之为“刻丝”。历史上,缂丝是用来制作皇帝龙袍、复制名贵书画或宫廷专用装饰艺术品,它素以制作精美、浑朴高雅、艳中且秀的特点而被誉为织中圣品,即所谓的“一寸缂丝一寸金”。
具有很高观赏性
缂丝艺术起源于隋唐,成熟于宋元,盛行于明清,尤其是在清雍乾期间,社会政治比较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昌盛。当然,织绣工艺也是丰富多彩,并呈现百家齐放的格局。
缂丝是以桑蚕丝为原料,先将本色丝经于木机上,再将画稿衬于经线下,用毛笔将花纹轮廓描摹到经纱上,用多把小梭子穿引各色丝线,根据花纹颜色需要而随意更换梭子,分区分色编织而成,也称之为“通经断纬”。
缂丝作品一般有三个特点,首先是缂丝作品大多是一种集体创作的作品,后人判断这类作品价值的高低,只能看其作品本身的工艺和艺术价值。其次是缂丝的创作往往很费功夫和时间,因为它是用丝线一根一根地临摹出来的。有时为了完成一件作品,需要花费几个月乃至一年的时间。再次,缂丝经得起摸、擦、揉、揩、洗,古人用其复制易损的名贵纸质书画,因此被称为“千年不坏的艺术织品”。所以,一件缂丝作品的完成往往倾注着创作者的大量心血。另外,缂丝作品是以轴、卷、册的型制出现,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初显拍场未被重视
一般来说,国内各大拍卖会上很少见到缂丝作品。记得1995年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曾推出过一件巨幅缂丝作品《群仙祝寿图》,属清中期,尺幅179×93厘米,估价仅4.2至5万元。当时,这幅作品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最后仅以9.35万元成交。
2001年中贸圣佳从海外觅到一件缂丝姜晟书《乾隆御制八徵耄念之宝记》。该作品曾被编入《石渠宝笈》,清政府倒台后被溥仪携带出宫,之后被海外藏家收购。然而,该件缂丝在国内拍场也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仅以342.2万元价格拍出。
2002年中贸圣佳又从日本觅到乾隆《御制御笔十全记缂丝》手卷,当时在拍坛上引起一阵轰动。该手卷是乾隆皇帝将其亲手领导的战争和胜利归纳为“十全武功”,最终以352万元成交。平心而论,此价位拍得并不理想,远没有达到拍前专家的估价。
跨过千万元大关
2002年6月,北京翰海推出了备受藏家关注的北宋缂丝米芾题诗《长春图》,结果引来不少买家的竞投。拍前不少行家估计此件缂丝作品应在千万元价位上,不过最后以720万元拍出,尽管创下当时缂丝拍卖的世界纪录,但没有突破千万元的大关。
直到2004年春季,中国嘉德推出了一件清乾隆御制的《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估价采用咨询的方式,当时不少行家估计将突破千万元大关。最后该作上拍时,各路买家你争我夺,最终出人意料地以3575万元的天价拍出,创下了当时缂丝作品新的世界拍卖纪录,并跻身于十大中国艺术品价格排行榜。
超大尺幅精品露面
近两年来,明清大幅缂丝作品在市场上已很少见,2006年上海某拍卖会上曾推出过一件从海外征集到的超大尺幅清代《华封三祝缂丝》(宽165厘米、高225.5厘米),这是目前面市的缂丝中,单片面积和门幅最大的精品。
由于《华封三祝缂丝》曾在国外公开展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又具备文物临时进境手续,不受定向拍卖的限制,故物主出价就高达150万元。同年,上海崇源在澳门推出的《红木雕花镶嵌缂丝绢绘屏风》获价高达8533万元,价格之高,令人咋舌,并刷新了清乾隆御制的《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的世界拍卖纪录。2008年1月,在北京文久迎春拍卖会上,清皇室御用经获价7205万元,为缂丝拍卖第二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