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性本丘山》林矗山水写生作品

来源/作者:网络 |



林矗

林矗   号寒石,1958年生于浙江省玉环, 1977年加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92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97年副团中校转业至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历任上海大学美术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公共艺术实验中心副主任,上海大学中国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贵州,大方背座村之七》 33x33cm 2017年5月

《贵州,大方背座村之七》 33x33cm 2017年5月   性本丘山——我的写生体会
  林矗
  怀斯曾说过:“对我而言,绘画不是出门去寻找好风景,而是去寻找那些伴随我成长并且曾为我所深爱的东西。”
  在多年的艺术追寻中,我深深感到,艺术不仅是认识自然,认识生活,认识自我,表达自我的手段,更是实现自我,升华自我的精神超越。

《太行,朝阳沟人家之一》 33x33cm 2017年4月

《太行,朝阳沟人家之一》 33x33cm 2017年4月   入境
  写生能够体会自然的生机,理解生命之道。向往自然,感受自然之真功,是入境的前提路径。汲汲于向自然索取,就是以期完成“我法”的建立。
  一是连接自然
  我们接触自然的机会比古人少得多,虽然从小出门见海,在山里长大,但现在身居都市,向往山林,寄情丘壑是奢望的事。作为艺术家都非常渴望到自然中去,林烟洗尘,觅古贤之迹,感悟山水的真谛,获取浩然之正气,仰观宇宙之大,体悟先贤表达山水的情怀。

《太行,高家台之二》 33x33cm 2017年4月

《太行,高家台之二》 33x33cm 2017年4月   二是连接传统
  中国画山水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精神。古贤人总结出表达山水的技法及精神,几乎穷尽了山水情怀的意境,其承载意境的笔墨,是造化的结晶。我们学习传统经典的过程,就是向古人学习,和古贤人会心,获得文化精神滋养,文墨润身,提高智慧,缩短感知丘山本性的距离。

《太行,朝阳沟之三》 33x33cm 2017年4月

《太行,朝阳沟之三》 33x33cm 2017年4月   三是连接自我
  现代生活,自我被掩盖在庸常生活、繁忙工作的压力之下,容易自我迷失。只有在大自然中认真思考,感悟自然之道,将山水更多的引入内心,将自我置于丘壑宽广博大的格局中,鲜活的自我情怀才能浮现出来,精神空间突破才有可能,自我才能获得绽放。将自我、自然和山水精神融和起来,才有契合的可能,用心灵观照自然,才有胸中丘壑。

《太行,朝阳沟之四》 33x33cm 2017年4月

《太行,朝阳沟之四》 33x33cm 2017年4月   四是连接当代
  身处当代社会,在多元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艺术家有责任有义务,用自己的艺术理念、艺术语言表达当代审美,体现当代精神。不必迎合当下,要做多元文化环境下,纯粹的山水精神传承者,使受众在互通的环境体验、视觉经验中产生共鸣。

《太行,井底村印象》 33x33cm 2017年4月

《太行,井底村印象》 33x33cm 2017年4月   写境
  通过写生,表达山水的情境,山水的性格和情绪,格物才能致知。
  一是思维
  坚持“晋唐宋元经典”传统山水观,在审美意趣、形式表现中求新,求变,求得突破和提升,在艺术理想上向更高的层级推进。

《太行,井底村之一》 33x33cm 2017年4月

《太行,井底村之一》 33x33cm 2017年4月   二是观法
  古人云:“目有所极,故不能周”,因为视角的局限,无法得到真正的认识。山水的观法是山水画的基础,是我们体会真山水的钥匙,也是山水画写生的前提。像航拍一样,站在更高的视点,才能更好把握山水的全貌,并加以取舍。
  太行山地质地貌丰富,山峦叠嶂,道路崎岖逶迤,人文深厚,民风纯朴,一步一境,是实现“游观”的佳处。在写境时,要活用“门板透视”,“散点透视”,以及郭熙的“平远、高远、深远”。

《太行,石板岩的早春》 33x33cm 2017年4月

《太行,石板岩的早春》 33x33cm 2017年4月   三是用笔
  中国画是尚意的,写意甚于写形。意要随境生发,笔要随景生发,随机生发、笔笔生发、才能奇趣无穷。
  用笔要具书写性,用笔肆意萧散,八面出锋,笔要毛、厚、散、松。

《太行,石板岩后山》 33x33cm 2017年4月

《太行,石板岩后山》 33x33cm 2017年4月   四是用墨
  用墨要浸润,浸漫。用墨在于用笔、用水,在于自然天成,求干裂秋风,浑厚华滋的意趣内涵。

《太行,石屋》 33x33cm 2017年4月

《太行,石屋》 33x33cm 2017年4月   化境
  写生只是我们认识真山水的必要手段,不是终极目的。不要盲目迷恋所见山林,而是要师造化,师古人心,师己之心,实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化境。
  “技近乎道”,笔墨本身具有无穷的表现力,具有独立的审美精神价值。要体现当下审美意趣,并在当下审美语境中,探索笔墨表达的可能,体现宋格、元笔,践行气格高妙,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的艺术理想。
  2017年9月于上海

《太行,水段村之二》 33x33cm 2017年4月

《太行,水段村之二》 33x33cm 2017年4月
《太行,西乡坪远眺》 33x33cm 2017年4月

《太行,西乡坪远眺》 33x33cm 2017年4月
《太行,雨后的林虑山之一》 33x33cm 2017年4月

《太行,雨后的林虑山之一》 33x33cm 2017年4月
《太行,雨后的林虑山之二》 33x33cm 2017年4月

《太行,雨后的林虑山之二》 33x33cm 2017年4月
《太行,雨后石板岩村》 33x33cm 2017年4月

《太行,雨后石板岩村》 33x33cm 2017年4月
《太行,远眺石板岩村之一》 33x33cm 2017年4月

《太行,远眺石板岩村之一》 33x33cm 2017年4月   艺术简历
  2007年《林矗作品展》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2009年10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展区系列展·上海艺术院校水墨艺术探索展”,中国画作品《天地之间》(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2009年10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第五届上海美术大展,作品《天地之间09》(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2010年“虎虎有声迎世博虎年画虎全国中国画邀请展”作品《飞跃直下三千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2009年中国画大型壁画《新桃花源记》等三幅作品被上海世博会世博中心馆收藏。
  2010年“光华百年---世界华人庆世博美术大展”作品《天地之间》(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2010年共享世博共享未来“中日韩主办城市美术交流展”,作品《山水之间》。(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2010年《人文北京 写意昌平》全国山水画写生作品展,作品《昌平三景》(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1年第八届中国上海---日本昭和友好交流联合美术展,作品《归帆图》(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2011年庆祝建党90周年第六届上海美术大展,作品《昌平三景》(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2011年“师法自然”---上海美术家写生作品展,作品《人物写生》二幅(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2012年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70周年上海美术写生展,作品《太行林滤山所见》(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2012年中韩作品展,作品《太行初春》赴韩国展(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韩国美术家协会)
  2012年,赴美国田纳西州“我的上海我的城市”文化周系列文化艺术活动,举办个人作品展。(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13年第七届上海美术大展,作品《太行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2014年海上瓷韵海派瓷器展(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2014年中国画小品展,作品《松壑鸣泉图》(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2014年十四个首批开放城市中国画作品巡回展,作品《静岚幽谷图》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云溪石壁图》(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4年美丽中国京津沪渝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作品《五松图》
  2014年上海美术作品希腊展,作品《清风摇翠图》(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2015年日本昭和美术会成立42周年公幕展40回纪念展,作品《松壑鸣泉图》
  2015年“魅力台州”——上海美术家作品展,作品《榴岛帆影》、《石梁鸣琴》、陈琪、李钟合作《天台隋代古刹国清寺圣境图》(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2015年上海中国画作品展,作品《晓窗幽寄》优秀奖
  2016年“吟赏诗情。品味画意”以诗征画中国画展,作品《韦应物诗意图》二等奖(上海书画院)
  2015年《永远的记忆——南岳忠烈祠》民族脊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周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第八届上海美术大展(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2016年“美丽中国”——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创作班作品展,作品《东岳泰山图》(上海美术家协会)
  2016年纪念建党95周年长征八十周年上海美术大展,作品《将军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2016年上海中国画小品展,作品《林滤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2017年作品《秋山烟云图》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收藏(与萧海春先生合作)
  2017年《性本丘山》---林矗山水写生作品展(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主办)
  来源:微信公众号(写生啦)
浏览次数:128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