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玩具超市:李波的超现实新世界
来源/作者:网络 |
李波 无题
20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跟随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进程,没有停下过脚步,一直高速向全球化背景中的世界当代艺术靠拢,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其自身经历着艰难的嬗变,新一代的艺术景象逐渐形成。与上一代的艺术家不一样,年轻一代没有经历过社会大变革,他们从小生活在高速发展的全球化消费社会之中,广告、电视,各种媒体充斥着他们的生活,因此他们追求的是一种个性化的独立的艺术感觉,而不是上一代艺术家所向往的理想主义集体意识。我们不会在这一代的艺术家那里看到明确的政治指向和统一的风格,他们关心的是多元化的信息社会,艺术呈现出千姿百态,多元化的景象。可以说,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们很难形成某种艺术流派,因为他们相对独立,各玩各的,但这种状态却更有利于艺术家对艺术本体进行更为深入和透彻的探求。李波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正如我认识和了解的,他总是愿意将自身摆在相对独立甚至封闭的时空里冷眼旁观周边的人和物,而所有无聊的现实物质都能成为他作品的素材来源,从这个角度来说,李波的艺术是现实主义风格的,或者说,我们可以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透解和观察李波的作品。
当代中国艺术的现实主义来源于艺术的发展,而艺术的发展又植根于社会历史的变迁,这种社会历史不仅仅是一个线性的进步,而是多元的现实主义相互并行又相互渗透的发展过程。现实主义艺术倾向反映在它的多重性上。很多艺术家解构了艺术曾经作为意识形态宣传工具的历史,又重构了社会现实主义的形式语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影响加快了中国社会的都市化和本土化进程。在艺术上,多元化的表现手段以及多媒体形式的运用就是这种影响的最直接结果。这正是由于都市化和新体制、物质增长和智力资源、全球经济和民族意识、文化传统和当代改革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强烈的张力,使中国艺术家有了丰富的创造资源。艺术家们直接运用他们自身的真实经历来创造新的、以媒体为基础的具象现实主义,他们试图以类似电影和摄影的手法进行创作,从而揭示社会现实中潜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都市本土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个人欲望转换成喜剧、电脑游戏或者机械的因特网上的象征性图像,因此,“现实”这个概念又包括了“虚拟现实”这个世界。我们能从李波的作品中强烈感受到这些图像交织以后重创出的新的现实。它暗示着艺术家对现实的独特观察并运用现实来创造其心灵的乌托邦以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真空而纯净地带的非凡能力。
从形式和内容上,李波的作品也明显地透露着后现代主义的一些特征,比如零散性、多元化。他像是一个图像的收集者和归类者。在浩瀚的图像世界中寻找有意义和无意义的形象资料,然后把他们重新归类、编排,串联成自己的故事。他所做的是把那些普通图像废物利用,使之复活,这有一点像收藏家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有价值的东西,在集中和归纳的过程中,重新寻找和突现那些收藏品的价值。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玩具”出现在李波的画面中,有点像很多80后热衷于收集儿时的铁皮玩具,李波也是收集“玩具”成瘾,只不过他是用绘画的方式收藏“玩具”。他的画面就像一个“玩具超市”,我们可以从这个超市里面挑选我们喜爱的玩物,而李波却将这些毫不相关的玩物编织在一起,诉说着新奇的故事,他的作品有着一种超现实主义气氛,轻松调侃中略带一些惆怅和人文主义关怀。我们会从他的作品中感受一股淡淡的怀旧气息。我认为这种怀旧相当珍贵,对于年轻一代这似乎意味着一分难得的知识分子气节,是一种精英意识的暗示和体现。艺术家在怀自己旧和搜集“旧垃圾”的同时,也表达了自身对社会现实的变化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进化的观察和批判。这种创作的方式是现在很多优秀的年轻艺术家乐于采用的,也可以说是这个年代的艺术创作方法论的重要特征,而李波正是体现现实价值的新一代艺术家,他的作品根源于当下的现实,却超越了真实现实,可以带我们飞翔于现实的高空,异想超时空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