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曾经的宝物铜镜变作藏物(多图)
来源/作者:网络 |
春秋战国 虎纹鎏金镜 成交价RMB33600 中国嘉德 2008年11月
能 “对镜贴花黄”,也能“观照妖魁原形”。
能“正衣冠,知得失”,顾影自怜,“云想衣裳花想容”。
一面铜镜,映照的是面容,也是人心,更是几千年的中国文化。
与其他同时代的青铜器等文物相比较,铜镜的市场价位明显偏低。中国嘉德拍卖公司2004年春季起在国内首拍铜镜,陆续推出了历代铜镜专场拍卖,战国、唐代铜镜的表现异常突出,接连创出拍卖价格的新高。2007年春,一枚战国六山镜以47.04万元成交;2007年秋,一枚唐代海兽葡萄纹镜拍出69.44万元的高价。而今年的嘉德秋拍也推出了铜镜专场。
铜镜能“观照妖魁原形”。如葛洪《抱朴子》言,世上万物久炼成精者,都有本事假托人形以迷惑人,“惟不能易镜中真形”,它们一看见铜镜,也就暴露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基于这一原理,凡巫视道冠之流在从事捉鬼妖等活动时,照例都要先用一面镜子当识破妖怪的法宝,其时镜子一照,妖邪便逃之夭夭了。因此也有了《西游记》、《封神榜》等神怪小说里所说的宝贝——照妖镜。
直到今天,铜镜——这块具有镇邪驱怪意义的古老玩意,还常常出现在现代风格的建筑物上。只不过镜子的材料已由熟铜变成了玻璃,而曾经的宝物铜镜,也早已变作各古董收藏家的掌上玩物。
铜镜的几个名词
远古没有镜子的时候,先民们用盘等容器盛水作替代物来照自己漂不漂亮。最初的盘是陶制的,那时候盘叫“监”,或称“滥”。甲骨文已有这样的字。《尚书·酒诰》有云:“人,无于水监,当于人监”,指的就是这种原始的“镜”。
进入青铜时代后,人们开始以青铜铸“监”,“监”字也被加上金字旁,如今简代作“鉴”。铜鉴始于商周,直到战国之前使用非常普遍,因盛水为镜,故又称为“水镜”。“鉴”是镜的鼻祖,“鉴”、“镜”二字互义。《诗经·邶风·柏舟》中有“我心匪鉴,不可以茹”的诗句。鉴是镜的前身,也是镜子的别称。以后的人们利用金属表面经抛光后映照面容的特点,用青铜铸造镜子,这种古老的镜子便称为青铜镜。
青铜镜一般是扁扁的圆形,正面抛光,光可鉴人,称为镜面,背面刻铸有各种花纹或铭文,中心有一纽,用以穿插镜座或悬挂之用。铜镜的制作要通过制范、浇铸、刮削、研磨、抛光、开光等工序。新制成的铜镜是很亮的。明代散文家袁宏道在《满井游记》中形容满井水的清澈,便说是“晶晶然如镜之新开。”使用的时间长了,镜子或许老化,因此需要重新抛磨,旧时便有专以磨剪子、磨刀、磨镜子为业的。但有些汉唐时期铸造的铜镜经历一两千年的埋藏,至今仍光亮如初,如同镀铬,一度称为铜镜千古之谜。足见古人铸铜技术之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