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霍庆有:我和年画的不解之缘

来源/作者:网络 |

霍庆有:我和年画的不解之缘
霍庆有:我和年画的不解之缘
霍庆有:我和年画的不解之缘
霍庆有:我和年画的不解之缘
  “民间文化浓似酒,乡土艺术艳如花”,冯骥才为年前的“以画过年”天津年画史展题写的这副对联,用来描述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再适合不过了。而作为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人的霍庆有,更是为了这朵乡土艺术的奇葩夙兴夜寐,操劳了大半辈子。听他讲述杨柳青木版年画,讲述自己与年画说不完、道不尽的缘。
  木匠出身 半路出家钻研年画
  霍庆有和他的哥哥霍庆顺都名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同在这张名单上的杨柳青年画艺人还有另外两位老先生)。但在天津地区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年画艺人,霍庆有是独一份。勾、刻、刷、画、裱是制作一幅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五大流程。在木板上勾勒轮廓,是为“勾”;将勾成的轮廓刻成版样,是为“刻”;将版样刷墨印在纸上,是为“刷”;依纸上的轮廓处填色涂彩,是为“画”;将成形的图画装裱起来,是为“裱”。
  “以前的年画只需要前四个步骤就可以出售,让老百姓买回家贴到墙上了。”霍庆有说。“但是现在人们买年画,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收藏或者作为佳节礼品赠送他人,很少有人会在家里张贴,因此就需要把年画装裱起来,于是增加了‘裱’这个新的步骤。”据霍庆有介绍,这些步骤概括起来简单,实际上每个步骤的学问都很精深,在杨柳青年画鼎盛的时期,各个作坊里的画工大多数一辈子不过是专攻其中一两个步骤,几位画工合作才能完成一幅年画。由此可见,霍庆有能做到五项全能、样样精通,在近30年里付出了怎样的心血。
  霍庆有的父亲霍玉堂是杨柳青年画“玉成号”的创始人。霍庆有从小便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但出人意料的是,霍庆有并非从一开始就学习制作杨柳青木版年画。他最早学的是木工,30岁才“半路出家”开始钻研年画的。“文革”时期,年画艺术遭到批判,大量年画母版都毁坏流失。霍庆有转而学了木工。
  为年画不辞辛劳全国奔波
  “抗日战争时期,损失了一大批年画母版,”霍庆有讲述道,“日军侵略中国的时候,有一次一批日军路过杨柳青镇,正赶上天降大雪,道路泥泞难行。日本人为了顺利行军,竟然到处搜集年画母版,拿来铺路!结果无数珍贵的母版就在这段时间消失了。”18世纪俄罗斯汉学家阿克列谢耶夫和法国汉学家沙畹眼中,杨柳青镇“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景象从此永远成为了历史的记忆。建国后,中国的年画艺术度过寒冬,迎来了春天,杨柳青年画也在“新年画运动”中重新焕发了生机。
  重新投身于年画创作后,霍庆有为了把杨柳青年画的香火传承下去,没日没夜地钻研年画手艺。为收集和抢救有价值的版样和老画,他跑遍了杨柳青四邻八乡和天津郊县的十里八村,甚至不辞辛劳奔波于全国。用霍庆有自己的话来说,他为了年画可是“拼了命”,杨柳青年画终于没断在他的手中。“满身都是毛病”,霍庆有边说边在自己身上比划,“整天刷版,膀子劳损过度得了肩周炎;天天低头刻板,得了颈椎病;画版的时候更是全身都疼。”然而霍庆有却毫无怨言,反而笑谈起自己当年对直肠炎的后知后觉:“前些年我为了搜集流失的老版和年画,一年到头总得到处跑,人一出门在外,就容易忽略饮食,常常上顿不接下顿,结果胃肠就有了毛病。有一回我发现一本画册,里面的不少年画都非常罕见,一开始手头紧,没能买下,回去后左思右想,越想越后悔,赶紧到处找人凑钱,返回去买,店家竟然还没卖给别人,别提我有多高兴了!其实那几天一直都觉得肚子有点不对劲儿,还以为是老毛病犯了,就没在意。画册买到手,更是一高兴就给忘了。去医院检查,结果一查之下才发现,得了直肠炎。”
浏览次数:666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