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拜读先曾祖吴昌硕之印赏析

来源/作者:网络 |
拜读先曾祖吴昌硕之印赏析
美意延年  
拜读先曾祖吴昌硕之印赏析
学心听          
  吴昌硕为清末民初中国艺坛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他因父亲精诗词、通篆刻而得熏陶,年幼耕作之余便爱读书,尤喜磨石奏刀,日复一日,乐此不疲。吴昌硕曾在《西泠印社记》中自述“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其毕生不断探索、不断实践、自创风格,开辟印坛新天地,为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身为吴昌硕后裔,比常人有更多机会接触、观赏曾祖传留下的金石文字,似乎慢慢走近他老人家深远绵杳的精神世界。我特敬重他的一些并非“闲”的“闲章”。尤喜读那些撷取先秦诸子名贤的哲语作为印语的自用印。那些印章词意隽永,富涵哲理,耐人寻味。如阅其身世,聆其教诲,又如解读其人生志向、艺术追求、自我修养及处世准则……
  如他的汉白文印“归仁里民”,宽厚稳健,工致宁静,边款为“归仁吾鄣吴里名,亦里仁为美之意”。“里仁为美”为孔子所云,即跟有道德的人住在一起,是很美好的。另有一方朱文印章“染于苍”,语出《墨子》,边款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两印皆指出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这不正是昌硕太公自幼得家乡鄣吴古风浸润;受父挚喜诗书、爱篆刻潜移默化之熏染的真实写照么?吴昌硕镌于56岁的白文印“聋于官”,也颇值得玩味。印面高古朴茂,已达人印俱老的境界。印语摘自《战国策》,边款为“今君审于声,臣恐君之聋于官也”,大意为“统治者不能只闻音律而疏于对乐官的管理”。可昌硕太公仅取其“聋于官”三字治印自有其潜蕴之意——正是同一年,他曾受任过江苏安东县令一职,因实在不善迎奉,他又无意仕进,一个月后坚决辞官而去。兹后,他特镌两方贵重的田黄石为印来记载此事。一印语为“一月安东令”,一印语为“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颇为自得。吴昌硕的这段人生遭际与“聋于官”印,何其契合!
  在吴昌硕的自用印中,自勉、自励、自我修养的印语也颇醒目。可谓是“其印修身”。其40岁那年镌就的白文印“学心听”是我最珍爱的一方,其以篆隶入印,气势纵横,犹铁笔写就。此印语出《荀子》,边款为“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这是他平素修身的铭言,也是对我们后辈的谆谆告诫。语出《淮南子》的朱文印“雌节”,他曾刻有两方,他欣赏“守清道而抱雌节”的圣人。语摘《墨子》的“二耳之听”,则表达了他努力听取不同意见的豁达胸襟。“美意延年”是不少篆刻家喜用的吉祥印,唯吴昌硕此印,不仅印面雄遒古厚,而且边款也特以篆文将荀子语录“得众动天,美意延年”一笔一划凿就。因为他知道唯有“得众”,才能“动天”,才有“美意”。
  眼前这一方方印章或苍劲厚朴,或矫健古艳,或纵横恣肆……品赏其笔情刀趣,拜读其真知灼见,思绪翩翩。拳石方寸之间,分朱布白之中似乎一位老人正握石奏刀,神情端凝。他的深厚学养、博大胸襟、非凡智慧与高尚人格在其充满个性色彩的印语中不断透射出来。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铜元天地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浏览次数:563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和您一起欣赏清同治青花瓷砚   上篇文章:五代黄筌的《写生珍禽图》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