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山东民间工艺多姿又多彩

来源/作者:网络 |
山东民间工艺多姿又多彩
山东民间工艺多姿又多彩
山东民间工艺多姿又多彩
  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民间工艺多姿多彩,让记者带您重温在我们生活中渐渐远去的物什吧。这些“小玩意”,蕴含着丰富的民俗内容。
  济南兔子王:
  老济南八月节圆月时要摆月饼、西瓜和兔子王。那时谁买月饼和水果馈赠亲友都要捎带买一个兔子王。节前从西门到舜井街路两旁都摆满卖兔子王的摊子。兔子王有十几个品种,大小二十多个样式,有的眼睛、手臂还能牵动,非常有趣。做兔子王用胶泥,加入棉花或毛头纸,和水摔熟,用模子做成泥坯,再镶上五官和头饰,干后淋上白粉浆,再干后上色。
  著名艺人有周景福,还有解家、米家以及张锡恩,再有李保和,但现在大都不做了。
  高密聂家庄泥玩具:
  “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泥玩具曾经是高密聂家庄人糊口的手艺,已经有三四百年历史,样式非常多,以泥老虎(叫虎)最有代表性,另外,还有摇猴、大鸡、青蛙、麒麟送子等。在彩绘方面受年画影响,色彩鲜艳,很有装饰性。聂家庄泥玩具有的还安装哨子,能发出响声,有的还能牵动,显示了民间艺人的智慧。
  目前,450户人家的聂家庄只有四五十户从事泥塑制作,艺人大都60岁左右。代表艺人有聂希蔚,现已71岁,他拥有“中国民间杰出文化传承人”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两个称号。
  鄄城“哗啦棒槌”“拉拉牛”
  我省木玩具制作以鲁西南的鄄城和鲁南的郯城最为著名。鄄城县城南九公里的刘庄村所产旋木玩具,当地人称“哗啦棒槌”(也叫花拉棒槌)),故该村也叫“哗啦棒槌刘庄”,现称旋木刘庄。“哗啦棒槌”是一种手摇玩具,在中空的木棒上画上人形图案,里面装上二三粒小石子或沙子,然后安上把,堵住孔,摇起来哗啦响,儿童十分喜欢。当地流传一首民谣:“孩子哭,找他娘,他娘买个哗啦棒,逗得孩子喜洋洋。”当地生产的“拉拉牛”也曾远销各地。
  今年68岁的刘传保是做得最好、技艺最精、持续生产时间最长的艺人,但现在整个村子都已经不生产木玩具了,这种乡土玩具已经很难见到,就要成为文物了。
  枣庄伏里土陶
  枣庄市西北部山区西集乡的建新大队(原伏里村)世世代代生产土陶器皿,心灵手巧的艺人们还制作出了狮子、鸟、狗、鱼等土陶玩具,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可烧成红、紫、灰等不同颜色。“文革”中大部分模具被毁,老艺人先后去世,这种技艺濒临灭绝。
  目前,唯一还在做伏里土陶的是原西集文化站站长甘致有,伏里土陶会不会绝迹呢?真让人担忧。
  胶东荷包
  荷包是胶东每逢端午节农家妇女手工制作的一种小型刺绣艺术品,里面装艾叶,随身佩戴以避邪。历史上,荷包的种类很多,用料讲究,多以锦缎丝绸、珠穗亮片为原料,绣工精细,是胶东妇女的一门绝技。
  现今很少见到有人佩戴,胶东荷包已经失传,有的博物馆有珍藏。
  扑灰年画
  扑灰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盛行于清代。从现有的资料看,全国只有山东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主要产地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30多个村庄。
  所谓扑灰,即用柳枝烧灰,描线作底版,一次复印多张。艺人继而在印出的稿上粉脸、手,敷彩,描金,勾线,最后在重点部位涂上明油即成。
  目前扑灰年画的代表性艺人有吕蓁立、王树花等。
  蓝印花布
  俗称“猫蹄花布”,是一种山东民间的蓝地白花的布料。印染方法十分古老,以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抹子”把防染浆料刮入花纹空隙漏印于布面,干后浸染靛蓝。刮去防染浆料,即显现出蓝白花纹。主要用于制作褥面、被面、枕头、枕巾、墙帷子、门帘等。
  山东蓝印花布印染和刻版是分家的,花版有专门的艺人制作,然后行销各地染坊,供其使用。现在,民间制版和印染作坊几乎消失殆尽,只有菏泽、临沂等少数地区还有。
  彩印花布
  我省很多地方的民间风俗中,姑娘结婚时必须用彩印大包袱包裹陪嫁衣被、箱柜,用小包袱包盖梳妆台和鸡笼,并用专门织的包袱带捆扎抬送到婆家。这种彩印包袱就是彩印花布。其现存工艺主要是采用镂空纸版(漏版)刷印的方法制作印花,一色一版,一次一次地用不同色彩的染料,直接刷印到布面上。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彩印花布沉寂了许多年后名气逐渐大起来。目前,临沂的张明建是彩印花布的代表性艺人,他现已整理出100多套传统和原创彩印艺术作品。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浏览次数:638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