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收藏门类不温不火的偏项:计量器
来源/作者:网络 |
计量器具的收藏由来已久,但在收藏门类中始终不温不火,属于较偏的一项。与字画、陶瓷、玉器等热闹项相比,计量器具的收藏更为藏家钟爱的是其严谨合度,是其所反映出的深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日前,前国家计量局高级工程师、计量史专家丘光明莅郑,记者听取了她对于计量器具及其收藏的一番见解。
★计量学科与政治经济发展同步
73岁高龄的丘光明从事计量史研究数十年,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理事、国际计量史学会常务理事。她的专著《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考古》、《物理》、《文物·博物馆》卷中有关度量衡条目的撰稿,《中国历代度量衡考》、《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度量衡史》卷,《中国古代计量史图鉴》等,是业内公认的权威专著。
丘光明介绍,中华文明5000年以来,计量技术一直与社会生产、商品交换互相促进,并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所见最早的中国古代度量衡器具是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骨尺——布手知尺。西周时期,度量衡器具掌握在官方手中,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权、尺、量器等度量衡器具都已出现,加上诸侯割据,度量衡器骤然增多,当时商业不发达,主要用于赋税缴纳。秦统一六国后,始皇颁布统一度量衡的法令,制造和颁发度量衡标准器具,将各国的单位、量值加以统一。汉承秦制,代代相袭,一直延续到中华民国时期。此间随着国家的分裂、统一,度量衡制度也在混乱与一致之间更迭。民国时期,随着近代自然科学传入中国,中国的计量制也与国际单位制逐步接轨。
★艺术观赏价值与科学实用价值并存
中国古代计量器具洋洋大观,非常丰富,称重的权、天平、秤、戥子,测容量的斗、斛、升,量长度的尺,计时间的计漏仪、日晷,计算的算盘,测方向的罗盘,都是与计量相关的器具。
不仅是形制不一、大小有别,材质也非常丰富。权有铁权、铜权、瓷权、石权,甚至还有玻璃的,翡翠的,形状造型更是五花八门,馒头形、扁方形、球形、莲花形、鸳鸯形、猴子形、葫芦形等,重达数百斤,小的仅以克计,工艺精巧,集实用性、纪念性、观赏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尺度方面有清代的营造尺、裁衣尺,民国时期的市制尺,以及各种铜尺、牙尺等。容器有陶、铁、瓷、铜、木等材质。这些器具中凝练的是我国计量学科产生、发展、变化的悠久历史和民俗文化,有着非常明确的继承性,直到今天,“布手知尺”、“迈步定亩”、“手捧成升”等,在生活中仍在沿袭使用。
★计量学科是中间学科
计量学融汇诸多学科于一身,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中间学科。丘光明表示,这一点,在中国与国际的计量学界是共识。历代赋税、分配、商业都与此相关。古代官员实行俸禄制,一年俸禄以多少石粮食计,赋税以粮食计更是延续到民国,即交租子。计量学研究集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物理学于一身,是典型的中间交叉学科。
★民间收藏是重要补充
作为计量学者,搜集实物印证研究是丘光明坚持不懈一直在做的工作。国家博物馆的藏品有限,她到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实地探访,民间收藏家的收藏也得到她的热情首肯。她对记者表示,由于实用器具的身份,古代度量衡器具在民间的保有量非常大,而且保存完整,毁坏度低,尤其是石头、铜等材质的度量衡器具,比较易于保存。她表示,国家提倡藏宝于民,民间收藏填充了国家收藏的空白,是对国家收藏的重要补充。她现在遍访各地,就是希望到民间找到更多的实物,以印证文献记载,补充自己的研究,尤其是图库的填充。
作为国内计量学研究的重量级人物,丘光明多次应邀参加国际计量交流会议,在与国际人士交流中她强烈地感受到,中国的计量研究得到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民间的收藏工作得到的肯定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座官方的度量衡博物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亟待加强。在日本计量学者中,中国被尊为度量衡的故里,但我们的度量衡研究氛围却大大逊于日本。在今天,日本的民间度量衡博物馆就多达几十家。
对于民间收藏者所做的工作,丘光明更给予极大的肯定,她说,民间收藏是非常可贵的,有些民间收藏家耗费巨大的财力、精力,到全国各地去收购藏品,“他们实际上把中国文化保存起来了。如果没有他们在做的工作,今后这些东西流散了,以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