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石碑上墓志铭译出明贾母
来源/作者:网络 |
墓志铭局部。
萧逊夫妇墓出土的“凤穿牡丹梅瓶”。
两个月前,几位农民在南京郊区的土场发现两块石碑,因上面有字,于是将其转让给一位姓张的收藏爱好者,但张先生看文字记载是一位女性,估计没多大价值,想丢弃掉。此时,古代文化暨艺术品研究学者盛华杰先生,经过两个月的考证,揭开了这对非同凡响的石碑之谜。据悉,1990年南京雨花台铁心桥曾发现一座明代永乐年间的墓葬,墓主人萧逊,是跟随朱元璋打江山的功臣萧敬的儿子,被封为守卫明孝陵的指挥使。农民发现的这两块石碑原来是萧敬的孙媳妇袁氏(名妙真)的墓志铭,铭文记载了萧敬的三女儿,嫁给了朱元璋为妃,拜为美人。铭文对“美人”陪葬的描写,填补了史书空白。专家称,袁氏的故事堪与《红楼梦》中的贾母相媲美,可以写一部连续剧。
发现篇
神秘石碑被弃在郊区
神秘石碑原来是一对墓志
昨天上午,记者接到张先生电话后,来到他位于南京城郊收藏石碑的仓库,只见他正在石碑旁忙乎着,“我想试着把铭文拓下来,这样看得仔细,但字太小,很难拓好。”
一旁的古代艺术研究学者盛华杰先生告诉记者,“这可不是一对普通的石碑,而是一对墓志铭,上面一块为志盖,下面一块是志铭。两块墓志为青石质地,正方形,边长51厘米,厚度10厘米,品相极为完整。”
记者看见,石碑上书写着《诰封太淑人袁氏之墓》九个大篆字,盛先生解释说:“志盖上有‘诰封’二字,说明是皇帝的封赏,非同一般。”
明代状元撰写志文极罕见
那么墓志上“诰封”和“太淑人”有什么含义呢?按照盛先生的解释,在明代,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时,皇帝命令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诰命,称诰封;六品以下授敕命,称敕封。而淑人、太淑人,为妇女封号。
这种制度在宋徽宗时期就开始有了,明代用以封赠三品官之妻,称淑人;如封赠官之母与祖母,则称太淑人。他说,志盖上的篆字,工整大气,是由正二品武官彭铸所撰写,他当时担任提督京卫漕运都指挥,相当于国家军队总后勤部长,级别很高。
记者细看,另一块志铭石碑为阴刻楷书,共32行,每行最多33字,共约1000余字,字文工整、精美、娴熟,非一般人所书。“你说对了,撰写这块志铭的是奉训大夫,从五品文官,成化甲辰科状元李旻,而书写墓志的人叫李智,官职正三品武官。墓志铭文为正楷书写,文字外秀内刚,绵里藏针,字字玑珠。
“由状元书写墓志铭,至今在明代史料中,从没有发现过。然而,两位领兵征战、风云沙场的武夫,字文书写如此精妙,也实属罕见,说明墓主人的地位,非同凡响。”盛先生说。
考古专家证实确有萧家墓
那么墓志铭上记载的墓主人“袁氏”究竟是谁呢?盛先生说,他查阅资料后发现,1990年,南京雨花台铁心桥发现一座明代永乐十四年的夫妻合葬墓,墓主人萧氏,是跟随朱元璋打江山的功臣萧敬的儿子萧逊,曾被皇帝封为守卫明孝陵的指挥使。这块墓志铭文上清楚地记载说,皇帝赐予萧敬的儿子萧逊葬在应天之江宁安德乡花园村,无疑正是萧家的祖坟,也就是说,很有可能这两块石碑就出自铁心桥。
随即,记者打电话给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王志高研究员,他听记者说发现萧家后人墓志,十分激动。王志高兴奋地说,这对墓志太重要了,当年从合葬墓萧逊夫人王氏墓中出土了一件洪武“凤穿牡丹梅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件“国宝”,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内。
人物篇
袁氏八十岁携孙赴京领官
袁氏是朱元璋爱将孙媳妇
盛先生说,铭文记载的信息非常多。比如,萧敬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朱元璋为妃,拜为美人,陪葬在明孝陵。墓志上描述萧家“美人”在陪葬明孝陵时“请从陪葬孝陵,从容就义”,就是说,能够入葬孝陵,陪伴皇上,其亲属是何等的荣耀,所以主动请求陪葬。“这样的描述,在明代史书上从未记载过,太珍贵了。”
墓志上还说,萧敬见自己年事已老,乘机以自己跟随朱元璋打江山,把女儿嫁给他做妃子为由,向朱元璋“跑官、要官”。萧敬带着儿子萧逊,也就是“美人”的哥哥,来到朱元璋身边,当面要官,而朱元璋封其为世袭锦衣卫镇抚,虽是正五品,但权力极大,可直接向皇帝报告各地大小官吏情况。
萧逊很能干,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乐帝朱棣三朝皇帝的欣赏,接连被两次提拔,当上了孝陵卫指挥使,守卫明太祖皇陵,为正三品。永乐十四年,萧逊去世,儿子萧彦晖世袭官位,墓志上的袁氏(名妙真),就是萧彦晖的妻子。
朱元璋曾孙娶了袁氏女儿
对于袁氏,墓志做了详细的描述。她出生于武将门第,又嫁入将军世家,可谓大家闺秀,世族联姻;数代皇亲国戚,享尽荣华富贵,荫及子孙;长年相夫教子训孙,有口皆碑,可谓女中俊杰,闺门英范;高寿89岁,德高望重,儿孙尽孝,“乡人所仰”。
她经历了九朝,八位皇帝;辅佐或教育了三位家族世袭的孝陵卫指挥使,为明代早中期历史和家族史的见证人。丈夫萧彦晖死后,39岁的袁氏开始守寡。
袁氏嫁到萧家,为萧家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名萧玮。长女萧善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朱权嫡长孙为妃。朱权是第一个被任命宁藩的受封者,称宁献王,他是朱元璋的第17个儿子。永乐时期,朱棣为了削弱诸王的势力,将许多关外的亲王移藩关内。宁王就是其中之一。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他被改封到江西南昌。宁王活的时间长,儿子先死,长孙朱奠培继位,袁氏的女儿就是嫁给了他。
80岁高龄带16岁孙子进京
墓志铭文对袁氏相夫教子给予了生动描述。丈夫萧彦晖去世后,正当年的袁氏支撑起萧家这个大家庭。她让儿子萧玮好好读书,长大好继承父亲的孝陵卫指挥使的官职。后来萧玮如愿以偿,继承了父职,并且娶了郡王的女儿为妻。但萧玮死得较早,给袁氏留下一个才7个月大的孙子。袁氏吃尽辛苦,把他培养到16岁,此时,袁氏已经80岁了。
墓志上颇为浓墨重彩地讲述了她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带孙子萧铎上北京,去面见皇帝,代袭职事孝陵卫指挥使。当时首都早已被朱棣从南京迁到了北京,进京办理官职手续十分繁琐,吃尽辛苦。墓志上写:“其劳苦风霜,用心慎密,而经历承袭,不言可知矣”。
评价篇
明代“贾母”故事可拍成电视剧
故事可拍成电视剧
袁氏不仅教育子孙有方,调教儿媳、孙媳也是能手。孙媳妇在她的调教下,也变得与她一样知书达理,贤淑可爱。这位精明的“老祖宗”袁氏,于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去世,终年89岁,按照虚岁说法是90高寿。“清健无疾,敛手卧正,寝如平居时,倏然而逝。”墓志上写着,袁氏死后与丈夫萧彦晖合葬在南京安德乡花园村。
说到这里,盛先生激动起来,墓志对袁氏评价之高,历史少见。袁氏“身世显赫,家族世袭。太淑人生不愧于天,死不怍(zuo)于夫,其可谓回既倒之狂澜,屹中流之砥柱,为妇人中卓然者。”德高望重,实至名归。
盛先生说:“袁氏长年相夫教子训孙,堪称楷模,有口皆碑,可谓女中俊杰。她的故事堪称与《红楼梦》中的贾母相媲美,可以写一部20多集的电视连续剧。”
像极《红楼梦》里的贾母
盛先生认为,袁氏的家族史和本人阅历,与《红楼梦》中的“老祖宗”贾母十分相似:祖上有战功,世袭高官;有女眷选入宫中,或嫁进王府,为皇亲国戚;相夫教子训孙有方,备受尊崇;儿孙孝顺,辈享高寿。《红楼梦》的贾母,其娘家,系“金陵世勋史侯”;其夫家,祖上立有战功,为世袭宁国公和荣国公,其丈夫贾代善、长子贾赦均世袭荣国公、一等将军。而袁氏娘家,为名门望族,父亲为府军左卫指挥,是皇帝的御林军之一,正三品。
《红楼梦》中虚构的贾母,在娘家时,为大家闺秀,千宠万爱;嫁入贾府,相夫教子宠孙。袁氏生平远比贾母精彩。贾母活到83岁,袁氏活到89岁。贾母进入夫家60多年,而袁氏则是70多年。守寡50年也比贾母长。袁氏,在娘家时,从小长成,品行端正,俭勤好学,知书达理;嫁入萧家七十载,奉祭祀,以诚洁,孝敬长辈,处理好亲戚关系;邻里有困难,尽力帮助;乡人敬仰,没有人不赞誉她。此外,萧家“美人”进宫与《红楼梦》中的贾元春“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作女史”相似。两个家族成员多与公侯官宦结姻,亲上联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是生动的写照。可谓是明代版的《红楼梦》。
链接
【文物艺术价值】
在南京发现的这一对墓志,1000多字铭文由成化二十年状元李旻撰写,正三品官李智用正楷小字书写,字文书写极佳。
志盖由正二品武官都指挥、封疆大吏、相当于兵部尚书的彭铸撰书,志盖上的篆字,工整大气。历史上,文武高官合作墓志铭,难得。明代状元亲自撰写墓志铭,至今在史料中,从没有发现过。而两个高级武官同为一妇人撰写和书写墓志铭,也非常罕见。
可以说,文武之道,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尤其是墓志铭的小楷,气势磅礴,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实为出自一代儒将之手,有极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
【历史考证价值】
墓志铭有7处与明代皇帝有关,与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的有4处,与其他皇帝有关的有3处,重要的有永乐皇帝朱棣。还有明代重要的官宦,明代的官位任命,世袭制度。特别是朱元璋后妃如何陪葬的生动描述,在明代史料中很难见到,此次为首次发现。
另外,现实中的“跑官要官”,明代已经流行,文献记载很少。墓志记载袁氏本人经历了九朝,八个皇帝,跨度之大,也属难得。墓志中明确记载了明代早中期:各类人物17位;各种官职、称谓19个;各处地名11处;与明史有关的时间9处。
这些信息填补了明史中的许多空白,明史中的一些关于记载皇宫贵族的短缺信息资料,在墓志中得以一一解开,其历史考证价值,在此可见一斑。
【记者手记】
还有多少文物被弃
此次意外发现明代“袁氏墓志”,给考古学和明史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信息。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思考,为何如此重要的一对墓志竟然被丢弃在郊外的土场,无人问津。而且不知被当成“垃圾”,辗转了多少次。如果不是巧遇盛先生这样的学者,这对石碑的命运如何也难以预料。
对于南京这座历史名城来说,地上的和地下的文物一样重要,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大潮中,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毫无疑问,这对墓志出土于铁心桥萧家家族墓。如今,神秘石碑之谜被揭开了,那么不禁要问,是谁将这对墓志从古墓里挖出的?又是谁把它们抛至郊外的土场的?萧彦晖和袁氏的合葬墓具体位置究竟在何处?是谁破坏的?这些都仍然还是未解之谜。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