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古字画行情大涨:投资收藏正当时

来源/作者:网络 |
  经历了两年多的低谷后,中国艺术品投资不仅在今秋重拾升势,同时开启了一个亿元新时代。在北京瀚海、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拍卖公司相继落幕的几场重量级秋拍中,中国书画行情大涨,高价迭出,多件拍品疯狂创下“世界纪录”。专家据此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可以说明确了“重新向上”的未来趋势。
  古字画高调抬头
  留心书画市场的人都知道,2003年中国书画市场价格率先暴涨,但在2006年进入调整周期,其调整幅度一度达到35%左右,拍卖市场交易规模也一度缩水近40亿。
  而在今年的新一季秋拍中,拍卖市场简直是疯狂回暖,而古代书画则成了最抢手的“明星”品种。10月中旬,一件乾隆时期宫廷画家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手卷以1.34亿元成交,这是中国书画拍卖史上首次拍出亿元高价。不久前这一纪录即被打破,明代画家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以1.69亿元的成交价。而中国书法也一改以往“配角”的形象纷纷创高价,朱熹、张景修等的《宋诸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和曾巩的《局事帖》,经过数轮争夺更是站上了亿元大关。其中,《宋诸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以1.008亿元成交,高出原先估价120万元的80余倍,而《局事帖》以1.0864亿元打破国内中国书法拍卖成交纪录。近现代书画部分,齐白石的《可惜无声图册》拍出9520万元的高价。
  预期行情还会继续
  市收藏协会副会长书画专家唐肇新称,在通货膨胀预期下,收藏市场再次吸引了资金流入,秋拍的成绩体现了古代书画作品价值的合理回归。
  “现在流传下来的古代书画,都是经过历史和时间考验的精品。许多明清艺术家,当年就是名满天下的大家,他们的作品确实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唐肇新称,相对于当代艺术,古代大师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一定的历史公认度。
  以朱熹、张景修等七家的书法作品《宋诸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为例,四五年前曾在香港一家拍卖行上拍,当时估价约在500万元而且还流拍,藏家因此在委托嘉德拍卖时仅给出了120万元的心理价位。但嘉德专家经过分析后认为,这一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书法价值,更有巨大的文物与学术价值。
  “1亿元左右的价格在全球拍场还属于中下,不出两三年这个价格就会再度刷新。”唐肇新称,综合今年的秋拍市场,艺术品市场率先复苏的真正原因应归功于国内购买力的强势支撑。盛世兴收藏,虽然是句老话,但却道出了艺术品市场与宏观政治经济形势的密切联系。
  书画投资正当其时
  “较之于已上涨的房产、股市、黄金,在正常年份,艺术品投资收益率在22%,而且波动幅度小于房产和股票。”唐肇新称,随着艺术品市场回暖,书画投资正当时。
  “从低价位和地方画家入手,普通人也能投资艺术品。”唐肇新称,其实艺术品市场也有数万元和几千元的大众消费品,平头老百姓一样买得起。
  在国内书画拍卖市场上,大名家往往艺术地位稳定,作品出手容易,投资风险较小,但大师级的画家作品动辄都是4万至5万元一平方尺,只有实力雄厚的买家才敢问津。而中小名家和地方名家中不乏具“成长性”者,有的甚至会有“黑马效应”,他们的作品市场价位相对较低,并有可能收藏到其精品,较适合工薪阶层的购藏。
  唐肇新称,中国书画名家有地域内知名的特性,初入门者可以本地名家为主。一般而言,地方名家在自己的故里或周围地域影响较大些,离“中心”越远,辐射力就越弱,比如苏葆桢、冯建吴等人的作品在北京、上海等地的价格就比重庆低。对投资者而言,可不惜多花些车马费,宁可在离画家故乡千里之外买进,再设法到画家的故里附近卖出,这个“差价”有时会相当丰厚。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浏览次数:748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品评龚继先先生的笔墨之道   上篇文章:景泰蓝太平有象亮相工美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