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花瓶没耳朵价格反而更高

来源/作者:网络 |
花瓶没耳朵价格反而更高 
    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清代咸丰年间烧制。
  花瓶没耳朵价格反而更高  
    图一
   花瓶没耳朵价格反而更高 
    图二
  清末无耳花瓶值6万
  读者:请鉴定这件瓷器(见图一)的年代和价值。
  鉴定:从图片看,这是一件清代末年的粉彩大吉富贵纹瓶,图案中在花丛里的雄鸡昂首齐鸣,寓意大吉;以牡丹花为主的红花绿叶寓意富贵荣华。这是清代晚期常见的题材之一。清末民初时,粉彩和新彩是彩瓷中的主流,而且大部分都有“耳朵”(即指花瓶颈部两侧有外粘上的装饰物),不过,没有“耳朵”的花瓶价格通常比有“耳朵”的花瓶高。这件瓷器初步判断为真品,但还要看实物确定。如果是真品,则价格颇高,至少为60000元左右。
  花瓶上的公鸡图案在当时的景德镇非常流行,也是后来广彩典型的“大吉图”。
  据了解,早期广彩的出口瓷订单来自欧洲,一般是来样制造,有订单才生产,因此品质较高,也无须自己考虑题材;而后期主要客源来自美国,采取先生产再销售,因此要自己设计图案,多参考当时景德镇流行的样式。
  历朝历代都曾出现过有耳朵的花瓶。如明代花瓶就有牲耳(即仿祭祀用的牲口形态在花瓶颈部两侧),清代初年也有仿牲耳;乾隆以后出现成双成对的龙耳;此后龙耳逐渐变成花耳(即各种花卉的形状在颈部两侧)。
  事实上,有“耳朵”的花瓶价格远不及没有“耳朵”的花瓶。主要是因为一般“耳朵”都是另外贴在花瓶颈部的,时间长久有脱落的可能性;对于收藏者来说,讲究的是其完好和美观,一旦脱落其价值也会大减。
  梅瓶无耳造型高端
  读者:这件瓷器(见图二)是不是真品,它的用途是什么?价值高不高?
  鉴定:从图片看,这是一只清代咸丰年间的青花铁锈花卉纹梅瓶。铁锈即是指其颈部和圈足部位所施的酱釉,模仿铁质生锈一般,故称铁锈。这种装饰方法在清代咸丰年间特别流行,是咸丰时期最大的特征之一。此瓶釉色莹润,青花发色青翠,是一件不错的民窑制品。底部刻写“成化年制”,这也是咸丰时期的一个特征,即喜欢底款写成化的寄托款。
  在乾隆之后,广东民间积淀非常多财富,至咸丰时期,广东仍非常富有,富裕阶层讲究陈设品、日用品的品质,通常向景德镇定制瓷器。当时北方流行的瓷器类是“嫁女瓶”,即成双成对的55~60厘米高(也叫三百件)或40多厘米高(也叫一百五十件)的普通撇口瓶、帽筒等。而广东并不流行这种瓷器,更倾向于如图的这种梅瓶。
  梅瓶是中国瓷器上较为高端的器型,一开始只是盛酒的实用品,后来因为器型优美而逐渐转变为陈设品。其特点之一是绝对没有“耳朵”。
  市场分析:
  “耳”不是唯一判断标准
  观察拍卖记录可发现,近年来梅瓶在市场中备受追捧,特别是明代及清三代的更为热门,至少有15件拍品的成交价在1000万元左右,精品动辄数百万元。高价品主要集中在历年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最高成交价是2004年以4440.7568万元成交的清乾隆胭脂红地轧道锦纹粉彩缠枝花卉纹梅瓶。
  玉壶春瓶也是另一种高端器型,近年拍卖会上特别是明朝玉壶春瓶拍价颇高,1000万元左右价格频频出现。最高价是2006年在香港某国际拍卖行上出现的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成交价高达8166.08万元。
  瓷器器型以简洁为美,对于瓷器爱好者来说也可以参考这一标准进行收藏。当然,有没有“耳朵”不是决定收藏品价格的唯一标准,比如一件没有“耳朵”的花瓶,上面的花鸟画工非常糟糕,价值当然也不高。综合器型、胎、釉等因素之后才能作为瓷器价值的判定标准。
浏览次数:689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