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千百年沧桑:七弦遗韵尚泠泠

来源/作者:网络 |

  对于像我这样一辈子爱琴、玩琴的人来说,似乎没有比一次能欣赏这样多的传世名琴更高兴的事了。这次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宝岛台湾拿来名琴举办“七弦遗韵”古琴专场,邀我先来鉴赏,乐于接受,也就不言而喻了。
  琴是中国经典文化的重要代表和其独特的呈示工具。几千年来数不清的文化人,在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古琴音乐的同时,配合造琴工匠制出了无数别具特色的琴器作品。其间它们经历了千百年岁月沧桑,流存至今者数量已极为有限,其中之珍品,更是少之又少,平常难得一见。
  这次一下见了六琴,从文物鉴赏者的角度来看,给我印象较深者,要数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所藏仲尼式宋琴。该琴形制规整,琴肩较宽,琴面弧度不大,具“宋扁”之象。胎系鹿角灰合生漆而成,通体髹黑漆,漆色温润,琴面蛇腹断匀中带变,极其雅致。从池内细观,面板木质松而色深,可见年代之久远。池内右侧,刻字一行,刀痕甚浅,又曾涂漆,极难辨识。池左深刻“古吴王昆玉重修”七字,极为醒目。据鉴定大家郑珉中先生研究证实,王氏应为明代修琴高手。曾誉为“京城第一玩家”的王世襄前辈,在其《自珍集》中曾说,此琴是他本人于1947年得于北京地安门外万宝兴古玩店。故列为珍品,倍加爱惜,一直珍藏在家,至其晚年才在2003年交付中国嘉德拍卖,转付珍爱者收藏。
  当然我作为弹琴的玩家,还是有点偏爱那张元代的《龟山异材》琴。这张琴,琴体秀美匀称,制作规整。漆胎异常珍贵,由鹿角灰内杂金银合成。通体髹黑漆,漆色润雅。通体小蛇腹间流水断。琴背轸池下刻行草琴名“龟山异材”四字,池下刻“太古元音”篆书方印,显得格外古朴高洁。
  该琴最可贵的是其造琴工艺,琴体面板取材古桐,得自汉阳龟山。制作时,将其截成无数多边形小块,然后重新拼接胶合,与梓木底板黏合而成。古文献称此工艺是唐代酷爱古琴的高官李勉及其工匠所创。他们选取“新旧桐材”的“合律者”(明蒋克谦《琴书大全》),再“裁截杂取,胶缀为之”,取僧衣“百衲”来自百家之意,得名“百衲琴”。千百年来视为绝品的名琴《响泉》与《韵磬》,就是李勉百衲琴的代表作。这种工艺,诀窍在于:不同的木块,如果材质与新旧程度都一样,拼接胶合时只要保持木纹走向,就能取得好的音响效果。如果材质同而新旧有异,则要通过敲击“板音”的方法,选取“合律”——即音高频率相同的木块,按木纹走向,进行拼接。由于其技术难度较大,一般俗工不易掌握,所以传世百衲琴不仅量少,而且质优者更稀。
  正因为百衲琴的稀缺性如此之高,所以我见到《龟山异材》,鉴赏了它的品相之后,就将琴横在腿上,抚按手感颇佳,其琴声清实松厚,声如金石。琴面上下三准,按音匀而透润,走音绵长韵足,泛音清脆明亮,如珠走玉盘。的确是一张品相典雅、音韵佳妙、可供演奏的好琴。有缘者得之,诚可宝也。
浏览次数:692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李可染大师牧牛图请专家鉴定   上篇文章:谁为紫砂壶转基因改了名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