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大雨冲出古沉船:发掘一件元青花身价过亿

来源/作者:网络 |
  2010年9月17日,山东菏泽降下一场大雨后,施工人员在山东省菏泽市国贸中心建筑工地抽取地槽里的积水时,有人发现在工地西北角处被大雨冲露出一块木头。工人深挖时,发现木块较大,后报告文保部门。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菏泽市文物处随即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沉船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并将该船的沉没年代确定为元代。沉船内及周围共出土文物110余件,包括陶器、瓷器、漆器、玉器、玛瑙、石器、铁器、铜器和金饰等类别。
  这艘古船的年代最终被确定为元代,其中出土的一件元代青花龙纹梅瓶“身价”过亿。现对出土文物中的瓷器介绍如下:
青花龙纹梅瓶青花龙纹梅瓶   口径6.3厘米,底径14.6厘米,高42.5厘米
  折沿,束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肩饰忍冬纹和如意云头纹,间以卷云纹,如意纹内饰缠枝菊纹;腹饰云龙纹,近足处饰莲瓣纹。元青花装饰借鉴元代丝织品图案,大量使用的垂云纹和如意云头纹便是由披肩上的纹饰演变而成,此瓶的如意云头纹是典型的例子。腹部所绘龙纹头小,颈细,身体细长,三爪,动感较强,形象凶猛,是典型的元代龙纹式样。此器造型秀美,胎体厚重,接胎痕较为明显,云龙纹形象鲜明,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
青花鱼藻纹高足碗 口径17厘米,足径6.5厘米,通高11.5厘米青花鱼藻纹高足碗 口径17厘米,足径6.5厘米,通高11.5厘米   侈口,弧腹渐收,竹节形高足,柄中空。碗心绘有鱼藻纹,内壁辅以忍冬纹边;外壁上部绘缠枝莲纹,下绘9朵仰莲瓣纹。
  元青花追求意蕴之美,表现手法丰富。宋代瓷器上的鱼纹以勾勒为主,较抽象,到了元代,青花纹饰则较写实,常见鲭、鲢、鲤、鳜等四种鱼,谐音“清廉礼贵”,且衬以莲叶、莲蓬、水藻等辅助纹饰。高足碗加饰竹节,既蕴涵对高风亮节的推崇,又便于饮酒时把握,不易滑脱,可谓实用性与观赏性的完美结合。
青花穿花凤纹盘 口径5.6厘米,底径13厘米,高2厘米青花穿花凤纹盘 口径5.6厘米,底径13厘米,高2厘米   花口,弧腹,平砂底。盘内绘凤穿花纹,凤尾较短;所绘花卉为单层扁菊花,花大叶小,具有典型的元代特征;盘口饰卷草纹。胎质细白,釉色莹润。
  元代青花瓷器的造型,大器粗壮,小品玲珑。胎体坚致洁白,琢器底部露胎,呈现金属斑点或不等宽的旋痕,颈、腹、底横接胎体,大多痕迹明显。釉面肥厚。这几件元青花瓷均用进口钴料绘制,青花色泽浓艳,层次清晰,间有黑色斑点。
  青白釉刻花龙纹盘    
  口径30.5厘米,底径23.2厘米,高5厘米
  敞口,浅弧腹,圈足,砂底。胎体坚细洁白。通体施青白釉。盘心饰云龙纹,龙纹细颈长嘴,形态生动,与同时期青花瓷器上的龙纹特征相似。
  青白釉堆塑龙纹高足杯
  口径12.8厘米,底径4厘米,柄高5厘米,通高11厘米
  敞口,弧腹,足内中空,足底刀削痕迹明显。外壁堆塑二龙戏珠纹,龙首较小,细颈,龙身矫健,张牙舞爪。通体施青白釉,釉面莹润,器表有土沁。
  青白釉刻花玉壶春瓶
  口径6.2厘米,底径7.3厘米,高23.7厘米
  敞口,颈部细长,颈下渐广,垂腹,近底处内收,圈足稍外撇,造型优美。肩与腹部最大径处各暗刻弦纹四道,腹部暗刻花卉纹,刻划技法娴熟,刀锋犀利洒脱,线条流畅自然。釉面有鬃眼,呈现出元代瓷器的特点。
  与宋代青白瓷相比,元代青白瓷胎体略厚,施釉亦较厚,透光度差。
龙泉青瓷龙泉青瓷   青釉单耳杯
  口径7厘米,底径4.7厘米,高4.1厘米
  敛口,杯口一侧为如意云头纹把柄,弧腹,底足无釉。器身施青釉,杯身素面无装饰,把柄如意云头上模印卷云纹。造型优美,胎体较薄。
青釉花口高足杯青釉花口高足杯   口径12.6厘米,足径4.6厘米,通高8.6厘米
  花口。底心印有菊花纹,内壁模印条形菊瓣纹。通体施青釉,釉色稍泛黄。
青釉菊花纹高足杯青釉菊花纹高足杯   口径12.7厘米,足径4厘米,柄高4.6厘米,通高9.5厘米
  敞口。足底无釉,刀削修整痕迹明显,内底印有菊花纹。通体施青釉,器壁施釉较厚。垂釉明显。胎体稍厚重,可以看出轮制痕迹。
青釉玉壶春瓶青釉玉壶春瓶   口径7.5厘米,底径7.7厘米,高27.6厘米
  敞口,颈部细长,垂腹。内外施青釉,足内有一圈刮釉,露胎处呈火石红色。釉厚较厚,釉面莹润,有细碎的开片。
青釉刻花杂宝纹盘青釉刻花杂宝纹盘   口径34.3厘米,底径23.5厘米,高6厘米
  敞口,圈足内有一圈刮釉,露胎处呈火石红色。盘心饰八宝和十字杵纹,内壁辅以缠枝莲纹。胎体较厚重,通体施青釉,色泽温润。口沿处附着一块锈斑。
  八宝是藏传佛教中8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依次为宝瓶、宝盖、双鱼、莲花、法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元代流行的八宝有所不同,俗称为“杂宝纹”。宝杵是佛教礼器或法器,其作为瓷器纹样装饰始见于元代,盛行于明清时期。一般宝杵绘于盘、碗中心,以十字形表现,故称“十字宝杵”。八宝纹的盛行,与皇室崇信佛教有关。
青釉印花牡丹纹盘青釉印花牡丹纹盘   口径32.7厘米,底径23.2厘米,高6.5厘米
  花口,圈足露胎处有火石红。通体施较厚青釉。盘内底印有牡丹纹,内壁模印条形菊瓣纹。牡丹纹花大叶小,叶如葫芦形,具有典型的元代特征。
哥釉瓷哥釉瓷 哥釉杯残片哥釉杯残片   口径8厘米,底径4.6厘米,残高4.3厘米
  直口,弧腹,矮圈足,足内无釉。胎体厚薄均匀,施釉较厚,釉面纹片粼粼,愈显高洁古雅。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错落有致的开片,顺其自然,形成一种妙趣天成的装饰釉。口沿处附一块铁锈斑。 
钧釉瓷钧釉瓷 钧釉盏托钧釉盏托   通高11.1厘米,盏口径7.8厘米,高7.1厘米,托口径15.2厘米,高5.9厘米
  盏托敛口,托盘边沿较宽大,高圈足较直,底足无釉,露出胎体,有火石红色,圈足内修整痕迹明显。釉面呈天青色,口沿部位釉层较薄,露出胎色。
白地黑花瓷及黑釉瓷白地黑花瓷及黑釉瓷 白地黑花罐白地黑花罐   直口,短颈,鼓腹下收,小平底。上腹部黑彩绘花卉纹饰。内壁施黑釉。
  黑釉双系小瓶
  小口,双系,圆鼓腹,圈足。通体施黑釉,下腹及圈足露胎。
  白地黑花褐彩龙凤纹罐
  口径21.3厘米,底径20.4厘米,高34.7厘米。直口,丰肩,下腹内收,平底内凹,砂底,有“火石红”。胎体较厚,器表施白釉,有棕眼,器内施酱釉,通体饰3层纹样,腹部绘褐彩龙凤祥云纹。罐为元瓷中的常见器形,形制大致是腹部最大处内收,口径一般大于足径,整体造型矮粗。
浏览次数:82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浅谈清代瓷器中的博古纹装饰   上篇文章:宋代哥窑传世绝品鉴定法则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